請教學哲學的朋友,人生怎樣過才充實?

時間 2021-06-08 16:43:07

1樓:本我永恆自我不息

人是一種追求永恆的生物。在人明白了永恆之後,對人而言,世上只剩下對人生的享受和使用。我們可以享受順境帶來的盼望和喜樂,也可以享受逆境帶來的磨鍊和忍耐。

或者,我們可以主動一些,接受一些人類的使命,使用這只有一次的,終究要失去的地上生命,去成就乙個永恆的意義。

人是永恆的生物。在永恆中優雅地存在著,在今生卻暫時與短暫相會。或苦,或喜,都只是永恆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苦不了多久,也喜不了多久。當今生的煙雲消散,我們才正式開始人生。今生,姑且稱之為人生前傳。

今生常變,我心亦變。永恆不變,我心亦不變。在明白永恆之後,在永恆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由之心,就定為從今生到來生不再改變的〞我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傷歲月,不蹉荏苒。自知己存,自知所往。盡未衰力,結永世業。

侍老愛幼,出剛歸柔。喜悲有度,凡行有道。

遇順可喜,逢逆以韌。榨後成油,蠣吐珍珠。

這樣,在進入永恆後就不枉此生,也不會為此生後悔。

2樓:知妖

哲學的乙個命題就是「認識你自己」。

學習、旅行,做志願者是否是你內心最渴望的事?你通過這些事又收穫了什麼?

曾有人說,「人生要麼學習,要麼旅行,總之都要在路上」。這是盲目的。

哲學使人思考和懷疑。

任何人都無法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因為沒有人知道你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麼。

不要思考,要去聽,聽從內心的呼喚。然後「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才有意義。

不過每個有意義的事,背後都要付出代價。

你擁有足夠的自由,你甚至可以不去學習、不去旅行、不去做志願者。

你為什麼要去學習,去旅行,做志願者?你收穫了什麼?是什麼鼓動你去做?

1、學習到的只是知識,而真正有價值的是智慧型,或者說是開拓你的思維,發現並創造知識。人不是電腦,不需要硬往大腦塞進那麼多僵而不化的知識和資訊,人需要的是創造新的知識和思路。

2、旅行,如果是去到處玩,或美名其曰「增長見識」那麼你考察的是民俗?社情?底層人員?還是所謂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旅行是有意義的,但大部分人的旅行只是消遣而已。

3、做志願者,你認為你真的能幫助多少人?而又有多少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永遠進不到你的視野?

4、讓生命充滿意義,何謂意義?

生命本身就是存在,自我源於感知而非思考。

生命已注定死亡,不可避免,無法挽回。

在有限的生命裡,你打算做什麼?

也許你只是想活的有價值,充實,死前不會後悔。

那麼你不應該思考,思考不會拯救迷茫的靈魂。

生命就是歡愉,是創造,是熱情,是火。

另一面,生活又充滿宿命的悲壯,痛苦與虛無。

生命就是承認自身的悲壯,然後真實有力的活著,

不要尋求意義,因為毫無意義。

不要思考生命,生命就是存在,而存在是語言無法描述和思考的。

做你喜歡的事,不要做別人喜歡的事。

做你自己,不要做別人眼中的你。

不要勉強生命能給你帶來什麼,

金錢、地位或意義,生命已給你帶來一切,那就是生命本身,「你活著」。

珍惜你的生命,也珍惜你的自我。

認識你自己,實踐你自己。

這就是真理

請教 個人覺得西方哲學的知識點是零散的,怎樣才能在頭腦中形成西方哲學史的框架?

懷剣 首先這個框架可以由一些關鍵概念在不同哲學家那裡的演進來看。比如,柏拉圖的真理是什麼,笛卡爾的真理是什麼,羅素的真理又是什麼。可以在斯坦福哲學百科看看。還有乙個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哲學家之間相互的影響 回應。休謨繼承了貝克萊主教的經驗論,康德嘗試解答休謨的問題,費希特和謝林改造康德的哲學,德國古...

你所經歷過的人生最低谷是怎樣的?

2016年,因為一些原因公司被牽連 是自己非血親哥姐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是以家人的身份相處 到後面公司裁員,留下了幾個重要人員留下來守住公司,很多事情我都是重要參與安排的人。到現在,馬上4年了。從事發,到現在我經歷了一切,從乙個無憂無慮的人變成了乙個肩上擔起很多的人,不僅要管起公司的事,還要承擔起哥姐...

你曾喜歡過的直男,在你的人生中用怎樣的方式教會了你什麼?

喜歡過兩個男生。第乙個是十八歲的時候,當時喜歡的他身上有淡淡的憂鬱氣質,清秀俊朗的外表,和低沉好聽的聲音。在彼此曖昧過程中,自以為彼此都有感覺。沒戀愛經驗的我第一次表白,被狠狠拒絕。他教會了我學會自尊自愛,真正喜歡你的男生,絕對不會忍心和你曖昧不清,而且不要盲目喜歡乙個憂鬱的人,漸漸你也會有點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