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第四次學科評估中為什麼有的學科只有A 沒有A和A ?例如天文學 大氣科學 海洋科學 地球物理學等?

時間 2021-06-06 02:46:21

1樓:

第四輪這麼評本來就不合理,很多學校都有意見。

應該基於之前的分值評法再融合段位評法,先按一定標準打分,然後90分以上評A+,85分以上A,80以上A-,以此類推。而不限數量。

這樣重點在評價學科建設水平,而不用侷限於百分比乘出的固定個數。

舉個例子:甲校和乙校在第四輪某評估是A+,但該學科較少參評,導致丙校直接B+,然而如果評分法,可能甲校該學科96分,乙校82分,丙校80分,乙丙兩校實力接近,但是乙校和丙校一下差了好幾個檔。

如果綜合參評那就應該是甲A+ 乙丙A-,更復符合學科建設水平。

當然,這樣導致很多大學科可能會出現更多數量的A+,但個人認為這是合理的。至於小學科,我不管你幾個人參評,我只看你建設的水平,哪怕八個學校參評,水平如果都很高,全超過90分,給八個A+也沒什麼不可以。

2樓:

糾正乙個誤區,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些學科開設的學校少,所以更容易撿漏,含金量低

實際上這些學科開設得少是條件限制,真正開辦起來所需的人力、財力不菲,大氣天文和海洋等甚至沒有個大幾十億是辦不下來的,比如中山大學的海洋是B+,但是光是造船就投入了12億,還有出海的成本(出海一天開銷不下於十萬),人才的成本等等,這個B+的含「金」量不比經濟學什麼的低,而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幾乎光憑這乙個學科就足以站穩雙一流A和985的地位,可見這個學科的重要性

何況開設這些學科也有很高風險,前兩名是A+,第三名直接掉到B+,抱著「撿漏」想法其實不可取。學科並無高低貴賤,這種小眾學科有其存在的道理,也存在著很高的技術壁壘

3樓:

開設的學科太少了,考古也是,A+下面直接就是B+,口腔醫學B已經是前八名了,所以我一直認為只看A類學科的數量是非常不科學不合理的一種思想,有的學科競爭激烈,比如臨床,B+已經是很優秀的水平了,有的學科比如冶金大氣草學A類的含金量肯定遠遠不及數學,應經,臨床這些競爭激烈的專業,高校有主流路線和冷門路線,冷門錄影容易拔尖,但是含金量一般

4樓:開心果

因為一共也沒幾個學校開這個專業,類似的還有狂礦業,冶金,之類的專業,要是有A和A-,那所有開設此類專業的都可以評進A,沒有BC了

5樓:「已登出」

因為參評的學校太少

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比如天文學,總共8所學校參評,第1名是1/8=12.5%,第2名是2/8=25%,分別應該是B+和B,但括弧裡有說,或前2名,所以前2名是A+,而第3名是3/8=37.5%,所以第三名的北大直接就是B-

而參評學校比較多的,比如數學182所,前2名是A+,第3名是3/182=1.6%,也是前2%,所以也是A+,而第4名是4/182=2.2%,就是A

如何看待羅永浩在第四次直播中翻車?

大呆 我發現包括羅永浩60 70後父母這一輩生意人特別是學歷不高的那種很多都有乙個特性 會忽悠。或者說為了促成生意可以無底線的包裝自己的資歷和專案實力。他們很多有很強的行動力,很有闖勁,也很會社交,侃侃而談,看起來很 吃得開 這種人在接觸時往往會給人極好的第一印象,很容易給人信任並與之達成合作。但他...

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出現?

君看世界 技術積累還不夠。下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科技,如無意外就是可控核聚變了,就是傳說中的人造太陽。只有從根本上解能源供給問題,才是真正工業革命,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事實上這個趨勢已經出現有一段時間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1 編輯 電腦化 數位化 智慧型化技術革命 虛實融合技術 物聯網 產業...

請問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什麼時候?內容包括什麼?

個人認為目前還沒有任何技術能被視為第四次技術革命。有些人預言是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等,不過我覺得都嫌早,或許五十年後才能看出端倪。 鐵臂何童木 2020年左右,人工智慧 量子計算 通訊,構建智慧型化社會的技術基礎!目前全球範圍內正向工業化和資訊化發展,各國進度不一 草祭君 光子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