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順口說孩子考上好學校就給她買sd娃娃夏至,可是現在她卻追著我要怎麼辦?

時間 2021-06-03 04:17:08

1樓:檸檬鯊喜歡糖堆兒

我覺著一定要兌現諾言的,可以選擇分期買娃娃,或者在閒魚上買二手夏至(可分期),這樣即可以實現諾言,又減輕了買娃娃的壓力,兩全其美!

2樓:

作為乙個bjd娃娘,我覺得您可以試試和她溝通,買其他娃娃。

bjd夏至是三分(大小)的,兩千的確不便宜。您買房經濟緊張,不能買那麼貴的,相信好好溝通孩子也可以理解的。可以把三分的換成六分的,看她喜不喜歡。

六分通常會便宜一點,大概六七百就可以買到,後續的衣服和鞋子也比大尺寸便宜很多,題主可以考慮一下。

買肯定還是要買的,雙方都妥協一下也不錯。

3樓:

既然,家庭條件不允許,那為什麼還要輕易許下諾言。

過段時間,事情風波過去了,你也忘了,呵呵,這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次數多了,你的話語對她來說,就沒有那麼有權威性。

言傳身教。這個道理很簡單嘛,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造成影響。

可以看出來,她應該很喜歡這個娃娃,你的承諾跟她帶來了興奮,希望。但又因為你的一句不買,又把她打回原型,我想,這個可能會給她造成不小的打擊,因為你是她最親近的人。

4樓:在在

我真的覺得你這種家長很討厭,毫無誠信,說到不做到!到底誰不懂事?缺錢你就不要答應啊自己嘴巴上沒把門的還怪孩子不懂事,給你厲害的,你怎麼這麼能顛倒是非呢?

5樓:

我真的是無語。

前幾天才看到乙個差不多的問題,家長答應孩子考了班上前三就給遊戲充值500多塊(好像是這個價錢)。結果孩子考進了前三,家長也想反悔。

我說你們乙個個的都是怎麼了?都成年人了,說話做事能不能有點腦子?如果當初真的不想獎勵孩子,別給承諾不就好了?

然後現在耍賴不想承認。是你爸媽這樣教你的,還是你的老師這樣教你的?

別說你不記得當初答應獎勵孩子這件事。孩子既然纏著要,那就肯定是你有說過。

也別說孩子不懂事,不過腦子就隨意承諾,現在又想耍賴反悔,不懂事的是你。

要麼兌現獎勵。要麼跟孩子道歉,說自己當初的承諾太輕率了,以後不會這樣了,然後給她買乙個家庭承受範圍內的獎品給她。

6樓:馬藍藍

不懂事的人是你。

兩千多重要,還是言行如一重要?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獎勵努力的人比較好;還是讓孩子從小就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努力能不能得到反饋和欣賞取決於反覆無常的大人比較好?

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事,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對世界的認識,你做什麼比你說什麼重要的多。可能因為本科學心理學的關係,我認識很多有比較糟糕的心理問題的朋友,深入挖掘一下,他們基本都能記得幾歲乃至學齡前的一些看起來很小但對他們日後影響很大的事,其中很多是來自父母的傷害。

你想讓孩子不生氣又打消這個念頭,基本等於你作為乙個企業老闆,答應員工拿下來乙個大訂單就給他發獎金,等他拿下來了,又說這個訂單其實是憑藉企業的實力拿下來的呀,換了誰都一樣啊,當時就隨口一說沒有落到紙面更沒有公文、協議也算不得承諾,年輕員工還是要好好奮鬥多看長遠發展少在乎眼前的利益,然後還奇怪為什麼員工不能安安分分的不要獎金積極工作。

7樓:有養

「孩子的成績已經進步,家長應該履行承諾給予孩子獎勵。」

1、一旦答應孩子的,就要做到

如果是之前給孩子約定好的獎勵,最好如約執行,不要中途反饋或者延遲滿足,以免影響孩子的內驅力及主動意識。

2、不要侷限於獎勵的內容

比如:獎勵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東西,也可以是孩子平時很嚮往的一些活動或者夏令營,或者語言上的獎勵,重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及信任。

獎勵確實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動力,但對於給孩子物質獎勵有兩個不同的研究和不同的看法:

1、2023年University of Alberta的Judy Cameron發表了文章得出了另一結論。

基於96個實驗的結果,Cameron指出物質獎勵有助於提高人們在不喜歡做的事情上花的時間,並且拿到獎勵的人並不會比沒有拿到獎勵的人展現出更低的動機。

2.相反的乙個案例:

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乙個實驗:找到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許諾「畫得好就獎勵」。另一組告訴他們「非常期待經常看到你們的作品」。

兩個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畫,前一組的孩子得到了獎品,後一組的孩子得到了讚賞。

三個星期以後前一組的孩子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了,後一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興致不減。這個實驗曾反覆進行多次,結果都是一樣的。

關於獎勵孩子,還想說的是「以「資」鼓勵,其實是另一種簡單粗暴」,物質獎勵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如果你是個吝惜教育心力成本的父母,那物質獎勵對於你而言,絕對是一股減負的清流!

使用它,意味著:

● 你不需要一遍遍講道理,講到口吐白沫心慌氣短;

● 你可以不以身作則、只需拿出一張100條事物價值清單,按勞付款;

● 你不需要動腦筋周旋,用漫長的陪伴和監督來幫助孩子養成乙個好習慣;

因為,你認為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可以依賴KPI來科學管理,唯結果論,貌似讓教育這件事兒變得簡單多了呀!

對當代動機理論有重大影響的兩位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認為,每個人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它們得到滿足,內在動力就會大大提高,孩子也不例外,直接表現就是,他付出努力的程度並不取決於外在物質的獎勵。

● 第一是歸屬感(relatedness),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無論結果如何,都能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

● 第二是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 第三是勝任感(competence),它至關重要,指孩子覺得他能、他行、他可以。例如「我會畫水墨畫」、「我能炒雞蛋」、「我能和小夥伴合作搭樂高大樓」

且不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即使缺,也絕不是什麼生活必須品,從這個意義來說,任何物質獎勵都可有可無,一旦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孩子也許寧肯放棄。放棄得多了,不僅鬥志沒有激起,反而產生挫敗感,越發不自信,越發沒有上進心,請看有養關於『獎勵孩子』的漫畫。

有養關於『獎勵孩子』的漫畫

所以,真正優秀的孩子,絕不是靠金錢獎勵出來的,某些看起來生了效的物質激勵,實際上只是巧合,只產生了很小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內在動力用金錢「收買」孩子,是一種勝算很小的策略,它將金錢設定為奮鬥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所能提供的動力非常有限。

孩子終會長大,如果他帶著這樣簡單粗暴的邏輯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總為外在的激勵而活,他自己的生命也將永遠處於桎梏之中,為人父母,難道不覺得可悲嗎?

如何刺激孩子產生內在動力,才是父母最該關注的問題。

文中觀點由國家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北大家庭文化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王青老師提供

8樓:熊控提莫

首先,夏至是bjd不是sd。

其次,答應的事要做到是乙個成年人基本的原則。

最後,bjd是非常保值的東西,甚至還會漲價,漲價起來簡直天花亂墜……就算跌價幅度往往也不是很大。您的孩子眼光很好,可惜您當時沒給她買,現在已經夏至已經官方賣完下架了,只有冬至花木蘭了。

我看您買的房子未必漲價,倒是您女兒選的娃娃漲了,這不僅是很好的審美訓練的機會,也是乙個超前的社會經濟頭腦培養的機會——哦,您沒給她買,可惜了。

9樓:我是小野

答應可當然得買,不買就不是誠信之人,再孩子面前也沒有威信和顏面了。如果現在家庭經濟不允許,應該和孩子實話實說把情況說明,並講清楚等情況好轉再彌補。

想利用編導考上好學校,但只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然後以後並不想學這個專業。該怎麼辦。報志願又該怎麼辦?

翊呀嘿喲 編導的考試一方面來說就不是很好考,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憑藉編導的這個踏板考上乙個好學校,那就去嘗試吧。然後在大學期間,去接觸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如果自己也不能夠保證,那就努力衝文化課,畢竟一心一意比一心二用還是要好很多。 楚國白騎 還是,盡量學文化課吧。編導生入校後,只能學你選擇的編導專業。...

怎麼樣讓孩子明白在學校好好學習,考上好成績,是為了更好的將來?

開水蛙 可以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讓孩子看看父母工作的辛苦。若是父母工作環境好,可以讓孩子看看拿些在外面工作的那些人。可以乙個星期不讓他上學。 穆帥新亞 榜樣的力量多過於你苦口婆心的勸導。你是過來人,明白努力就有更好的未來,可是孩子太年輕,他們無法切身體會,所以不會懂,是7 lu shy 你講的更...

日本留學生考試不找塾可以考上好學校嗎?

思齊 麥飯石 肯定是可以的。不可否認動手能力強,語言條件好的學生,不需要塾可以考上好學校。這種例子真心不少。和我語言學校同期的小夥伴,好幾個都是自己聯絡教授,自己備考。自己查文獻,寫研究計畫書,自己寫過去問。各種遛得飛起。respect了。 芝蘭小墨 而這裡的資訊,包括什麼時候該幹什麼 比如 9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