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學術期刊在審稿時不使用雙盲審稿模式?

時間 2021-06-01 01:49:40

1樓:墨小天

單盲制度下,碰到熟人,爛文章也會給放水,熟人順便賣個人情。碰到死對頭,即便好文章,也要提些無理要求,能不能過比較玄。很多情況下,學術研究優劣的判斷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打打擦邊球。

有時候看到頂尖期刊上那些水平很一般的研究,都會質疑到底是怎麼發表的?個人認為好期刊必須採用雙盲制度,這是學術的良心。雙盲制也不完美,但至少可以規範一些領域,規範一部分人。

2樓:只能修改一次

雙盲有效的前提是足夠多的樣本。

如果在某個領域的某個方向,有大量的文章需要同時審稿,這樣盲起來才有意義。

現在的科研方向巨多,很多方向尤其是頂尖方向可能全球也就三五個團隊(這都算多),看個摘要就知道是誰寫的了。

3樓:

正如樓上知友所說,雙盲審是沒用的,因為從你文章中提及的背景介紹、前期工作介紹、引用的參考文獻等,很容易就能知道這文章出自哪個課題組。

我覺得倒不如把審稿意見公開化,即在文章發表的時候把審稿人的姓名、審稿意見等資訊一併公開,接受所有讀者的監督,這樣可以有效防止亂審、瞎審。

4樓:Huang Penny

單盲也沒什麼大用的,有些圈子小得可怕,根據評審意見,大多數情況可以猜出來是誰在審。越高檔次的雜誌,越好猜。

學術就是個圈,圈裡的人,文章出來之前就知道誰誰誰現在在做什麼了,沒有意外的。

5樓:

雙盲對於老司機沒用。

大多數研究都是有延續性的,在背景裡要提到之前的工作引用文獻,包括寫作風格,作圖風格等等,出自哪個組很容易看出來。

現在有部分雜誌已經開始提供雙盲選項了。

為什麼感覺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弱?

FreeWings 1.中國漫長的農業國歷史,以儒學教化人民 醫療保健資源不夠豐富,養生 大行其道 人們對身體僅僅滿足於健康,很少崇尚強壯。2.現行評價體系仍顯單一,不重視人本身,有把人異化的傾向。在學校看成績,畢業後看房車,至於你人怎麼樣,who care?在華為兩年買車,五年買房,十年買墳 照樣...

為什麼大多數學日語的人會覺得片假名很煩人

其實真的日本人也會覺得片假比較煩。他們也不喜歡一些生硬的,尤其是商務場合的片假單詞。看到一篇 聞用語 5 結尾是這樣吐槽的 私 使用語 紹介全問正解 方 外資系企業思 會話 目的 通 話 手 言葉 使 気 聞 手 言葉 場 聞 積極的 學 互結果良 作 結果互失禮 姿勢 意思疎通 円滑 結果良 関係...

CSGO裡為什麼大多數玩家當t時不喜歡帶包?

白給的達里爾爵士 瀉藥,把我家攝像頭拆一下吧,你怎麼知道我每次都不喜歡帶包。人在小鎮,正在rush b。作為一名資深突破手,每次都衝在最前面,吃閃吃雷吃火是最常見的事。四個人守b,打a!然後跪地30發白給。四個隊友來到a後,包匪下包!一看小地圖包在香蕉道。過去拿五個ct正在守包. 因為大多數遊戲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