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知識?

時間 2021-05-07 02:32:03

1樓:鹽選成長計畫

因為知識能讓我們的人生從混亂走向清晰。

你經歷過的最不划算的事情是什麼呢?是買了一部手機,過了沒多久就降價 30%?還是花了 4 年時間談了場戀愛,結果說分手就分手?

如果按小學平均每天 8 個小時學習時間,初中、高中、大學平均每天 10 個小時學習時間,除去每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實際這段時間你也在學習),你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大致會花 35 000 個小時,如果加上研究生畢業,那就超過 40 000 個小時了。

你想想如果自己用 1/4 的時間,也就是 10 000 個小時學一種技能,如學小提琴或者像丁俊暉那樣打撞球,你都有可能達到專業級水平。

你偏偏花了 40 000 個小時去學校,即使你是學霸,在畢業後兩年,也可能會把學到的知識忘得一乾二淨。

你可能會說:「不對啊,忘記知識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知識背後的思維方式。」這可能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至少在美國,許多統計結果都顯示,學生並沒有因為知識而普遍性地讓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

平衡記分卡的創始人羅伯特·卡普蘭在教經濟學時,測試了經濟系的大學生,結果 4 年下來,真正具備經濟學思維方法的,只有 4% 的學生。

也有人將剛進入矽谷的應屆畢業生和相同專業的大一新生作對比,發現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幾乎都是一樣的。

實際上,學校的一大功能不僅是讓你學習知識,還有將人分類。

社會的優秀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必然會有乙個看似公平的分類機制,讓其中一部分人能夠匹配。

你想想高考的大部分知識,一般人在工作、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那麼為什麼每年的高考題還那麼難?因為只有夠難才能把人和人區分開。

從現代教育在 19 世紀的普魯士誕生開始,就是一套為工業化設計的選人機制,隨後 200 年至今,幾乎從沒有變過。

為了達到這個將人分類的目的,它有以下三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1.培養機械思維

機械思維的本質,是用簡單的公式和語言描述清楚世界的規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能量守恆定律等。

有人認為工業化讓人成為沒有思維的工具,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其實我們也學會了機械思維,有了這種統一的思維基礎,整個社會的思維才能被連線起來。

2.設定標準化

教育的標準化(K12,「K」代表幼兒園,「12」代表從小學到高中的 12 年)最早在 1892 年由美國提出,然後迅速普及全球。

我們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標準,同年級的每個人在學習進度上也都是一樣的。隨後社會迅速進入一種平均主義時代,你必須按一種標準生活,這就是工業化的基礎。

3.發放學歷證明

這是一種非常精妙的設計,學歷證明的流行讓學生—學校—企業之間的信用體系逐漸形成。

從此,我們再難擺脫變成機器零件的命運。

你可能認為成為乙個機器零件不是也挺好的嗎?至少能讓自己衣食無憂。

那是因為你們把自己當成了工具。一旦涉及需要呼叫人的部分,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能力、情緒控制能力、表達能力、事物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人脈關係、情感關係、理財問題、如何與父母相處、子女教育問題等,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你的認知其實都處在入門級別。

可怕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它們有多重要。

作為一名知識發燒友,這幾乎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們該如何學習知識呢?

我借用「在混亂的海浬捕魚」這個場景去形象化以下三個重要的觀點,方便讀者的理解:

2樓:蘋果柚與紅夫人

不請自來。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之前父母還有老師說,學習可以讓自己考上更好的大學,擁有更高的平台,有更好的工作,以後能賺更多的錢。但是即便是這麼說,我還是覺得沒有動力。

最近停下來,看了一部老番,櫻花莊的寵物女孩。在文化祭到來之前,櫻花莊的人們齊心協力一起完成乙份遊戲策劃。櫻花庄里住的都是天才,大家都追逐著自己的喜好。

但是我現在大二年級了依舊不知道自己喜歡著什麼。因為以後想留學申研,問了一些中介,每個人都在畫餅,灌雞湯,感覺很沒意思。害,感覺櫻花莊的人們執行力很強,很勇敢地追逐自己地夢啊。

我也想和好朋友一起齊心協力地完成某一樣東西,一起做肝帝,感覺很美好呢,但是現在不大可能。所以我想,無論是像宇宙喵喵波羅的遊戲企劃,還是像櫻花莊的赤阪龍之介,大家做著自己想做的東西。有時候看動漫,看到動漫裡的東西也很想做出來,比如AI女僕,我想現在學習,學習知識,了解乙個系統框架,以後如果有想做的東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而且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呢。雖然不合群。

所以總結就是,為了以後能實現(做出來)自己想做出的東西,比如一套厲害的程式,或者機器之類的,或者是想要傳達感情的配樂,學知識,以後都是為了能做出東西而進行鋪墊吧,雖然在做的過程中也還是要學更多新的東西。否則腦袋空空,即使夢想很美好,但是沒有經濟基礎就無法決定上層建築。

然後最近也看了十元老婆的16年的電視劇集校閱女孩河野悅子,也好感動啊。害,這麼多人都在追夢,即使是做著無聊的工作,學著以後可能都用不到的知識。但是當作鍛鍊吧,而且都是融會貫通的,說不定以後可以幫助實現做出自己的idea呢。

目前是這樣的想法,感覺寫得亂亂的沒有邏輯,雖然現在是這種想法但是以後也有可能會改變,害,先記錄下來吧,也算是自己最近的思考進行乙個小小的記錄,算是對自己說的話。

題主加油( _)

3樓:司南

知識儲備的量、域和用否決定了乙個人選擇前路能力高低。

在此意義上,知識是一種力量。

在我看來,所謂判斷是指把自己真正相關的事情察明,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廣闊的儲備,即相關的知識,無此便只是人生賽道的瞎轉悠。

而抉擇則主要是一種絕決去除,是知識對於現狀的無情權衡,因而也是以知識的儲備為前提的。

所以,比判斷和抉擇更重要的是,乙個人必須有充足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它決定了乙個人理性判斷和合理抉擇的能力。

4樓:苗苗

晚上來上完課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乙個小朋友指著教學樓門前的樹問媽媽這是什麼樹,媽媽向他解釋這是松樹,然後給他講了講松樹的相關知識,那一刻就想,現在知道了解得越多,將來等我的孩子到了十萬個為什麼的年紀,在他問媽媽,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的時候,我能對他娓娓道來,能讓他對這個世界一直抱有好奇心,而不是對他說,嗯,媽媽也不知道,你怎麼這麼多問題,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5樓:白果子

個人成長其實離不開持續不斷地學習。先有豐富理論的知識支撐,再將餘下所學應用到工作上面。

而不是顛倒過來,在工作中學習,工作中學習只是技能,形成知識體系就差很遠,我們常常在談論一些見解和發表一些重要舉措的看法中,往往肚子有話而無話的情況

6樓:Dr.Z

人還是有必要通過學習和認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眼界。很簡單的道理,就像小時候會為了得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現在的我就算把我置身於玩具店任我挑選,也不會再有那種極大的滿足感。眼界變了,看世界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山腳下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從山頂俯瞰所帶來的那種震撼。

7樓:一兜鮮果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書上有段話很適合這個問題:

人學習是為了自己,可能你現在學習的東西對你來說很枯燥無趣,但是你學的每乙個字,看過的每一本書,他們都會墊在你的腳下,把你越抬越高。到時候你就會慢慢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有很多精彩的人。

站在高處,你可以選擇往下看。但是在低處,你別無選擇。

8樓:參與者丶

我不想以後自己的小孩不想好好吃飯的時候問到我:「爸爸,人為什麼要吃飯!」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卻只能只答回答他(她),「因為不吃飯會餓!」

9樓:呂振雨

學習要先了解實際情況,然後去學,不然可能越學越迷,不如不學,學習要有思考,有質疑。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思考的意思,習,練練,用,知識,知道的認識的,以更好的認識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更好生活和開展工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到知識,能用會用,不是為了改變命運,這樣容易不知道為什麼學,學而學,失去動力,不可持續,磨掉興趣,學了不會用不知道怎麼用。

10樓:TomZhang

我曾經一直在思考:高中的時候要學習這麼多的學科,但其中大部分知識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那麼學習這些到底有什麼用呢?

現在我有了答案。假如將來我有了孩子並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告訴他:非常有用。

比如說英語。在大學時我有著出國留學的打算,所以花了相當多功夫學英語。後來沒出去成,工作中也用不到,英語逐漸就放下了,但基本的敏感度一直還在(受益於原來花的苦功)。

結果在謀求轉行到金融的時候,我申請的某TOP4的MBA專案要求提供GMAT成績,並要求全英文面試。憑著殘留的敏感度,我在面試前的乙個月內白天上班、晚上看英語,硬是靠著原來殘留的敏感度,把GMAT剛好衝過線,同時面試的英語聽說也剛好達標。這個MBA學位是我轉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轉行成功的另一大因素是CFA。考試內容並不難,但它用英語考試,這成為了一大門檻。受益於原來的英語功底,這個上面我也是一路快車道。

這就是學習的第乙個好處:你不知道有些知識什麼時候能用上。但在某些關鍵時點,它能幫你跨越原來跨越不了的階梯。

再比如說語文。學詩詞的時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疏影橫斜水清淺」背就背了,我並不知道這到底這是個什麼樣的意象。但後來在玩劍網3的時候(我孩子那年代應該是全景VR了),當我把渲染、光影效果開到最高,從沙漠那張地圖騎馬跑過、烈日當空的時候,遠方的大河上不就是"長河落日圓"嗎?

新手村出生點下的那條小溪,花團錦簇、綠樹蔭蔭,跳進水面下往天空看的景象,不就是「疏影橫斜水清淺」嗎?

語文能培養人對美的感受力以及直覺。能感受到更多美,生活將會更有趣。

物理可以培養抽絲剝繭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我們做物理題,總是先建立起乙個假想的最簡單的模型,再逐漸增添條件將模型深化、貼近現實。當模型被新增條件、細化到足夠複雜的時候,它就和我們的現實中的情況別無二致。

解構模型及條件,從最精簡到最複雜、再由最複雜到最精簡,這個過程可以訓練人透過複雜現象掌握本質及如何從本質到演繹到複雜現實的能力。這個能力不僅是金融業行業研究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乙個人走向「智慧型」的必備條件。

數學可以培養對數字的感覺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兩者是上述能力與智慧型的必要條件。另外統計學建立起了主觀模型到客觀複雜世界的最重要的橋梁之一(概率、分布等),它能讓你能客觀、嚴謹地探索世界的本質。不管是「客觀世界」還是人組成的「經濟世界」。

政治本質上是研究人與人之間合作與對立的學問。而人活在這世上,就無可避免地要和其他所有人既合作、又對立。小到辦公室政治,中到企業的組織模式,大到國際經濟分工、國與國的角力,都離不開政治學的運用。

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這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宿命。

觀史使人明智。太陽下沒有新鮮事,人性讓一些故事重複了又重複,而均值回歸是這世上永恆的規律。學習歷史,從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推演將來的可能性,以及我們在這可能性中所處的位置。

地理...可以讓你知道這世上有哪些神奇、好玩的地。讓人對世界充滿慾望。

化學和生物......這些個,對普通人的好處我也正在研究....我高中時這兩門課成績一般...

嗯,反正,以上就是我覺得為什麼人要認真學習知識,哪怕是高中知識的原因。

希望有一天,我能對我孩子自豪而循循善誘地進行上述說教。今天寫個知乎,就當是備存吧。

人,為什麼要學習?

鍾珊風雨 小孩子不一定需要理解為什麼要學習,就像士兵不一定需要理解為什麼要去打仗一樣。家長只要做好獎懲機制,良性引導孩子好好學習就行了。秦國士兵身中數箭仍死戰不退,不是秦公於他有大恩,也不是因為他和對面的魏國士兵有殺父奪妻之仇,只是因為 斬首一者爵一級 自甘墮落的鹹魚 不考慮關於你妹妹的情況,光這句...

人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古人為什麼要記載歷史。

人為什麼要學習歷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學生為了應付考試 知識分子為了開闊視野 政治家為了以史為鑑 普通老百姓為了閒聊吹水 古人為什麼要記載歷史 為了給後人留個記錄 墨者永在行 歷史不是已死去之物,而是祖宗先輩們不斷進取,走向文明的過程,即使我們現在,也是在歷史之中的。面對歷史,我們應當心存敬畏,...

我們為什麼要普及 分享 學習知識?

跟錢一樣,知識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知識是萬萬不能的。離散的知識點最終會形成連續的三觀,青少年時了解到的知識 初步形成的三觀,指導你如何去接觸這個世界 中年時沉澱出的三觀,決定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老年時 我還不知道。三觀的培養和矯正迭代是一門極其複雜的手藝。所謂懂得了許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