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赤道上的民族語言中有 雪 一詞嗎?

時間 2021-05-06 20:04:28

1樓:阿詩月

我生活在中國最接近赤道的地方,我們的民族詞彙裡是沒有雪這個詞彙的,雖然本省地區方言念做lo dui,但是民族語言裡沒有這個詞彙,因為一年四季平均溫度在二十幾度生活的大部分族人是沒有見過雪的。

2樓:張活人

問題太模糊,什麼叫終年「難以」見雪?這詞會引起歧義。

假如意思是可以見到雪,僅僅是罕見的程度,那麼它也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可以被人觀測到,因此被命名是有可能的。

倘若完全見不到,那說明無法被人類觀測,而心理又是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既然不存在所謂的事物,那怎麼去反映他?只有鏡子,沒有光源,那你只能接受到鏡子自身發出的輻射,其他的都不存在。

3樓:

沒見過的東西,找個漢字去指代不就好了,只不過恰好明代皇帝造了一堆生僻字,讓中國元素週期表比較簡單,隔壁日本元素週期表有的元素就是兩個漢字拼的,有的乾脆那注音符號表達。

另外,我個人是覺得,有時候拿單獨漢字描述新概念,尤其是新科學概念比用形容短語更好。尤其是量子力學等與顯示脫節較大的概念,用新漢字表達對初學者好理解一些。

4樓:nani

泰語裡雪叫,發音hìmá。Himalaya山的hima,梵語裡的雪。泰國因為受到來自印度的宗教文化影響,泰語裡有很多梵語單詞。

同樣,很多國家因為宗教,會有一些原本沒有的事物的名詞,基本都為外來語。但是這些單詞往往很少被用到諺語之類的能反應生產方式的文字表達裡。比如比喻白色如雪,在泰語裡則是白如棉布。

5樓:

算強答吧

粵語裡面,很長一段時間,「冰」和「雪」是混用且可以相互替換的,區分不像官話方言那樣嚴格,明顯是詞源來自官話,但是因為長期的認知和實踐無法一致而導致後期字義分離而出現偏差。

6樓:塞上小都尉

應該會有吧,赤道之雪。

乞力馬扎羅山位於非洲赤道附近,且海拔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公尺,是非洲的最高山峰。海拔高導致氣溫降低,在海拔4500公尺——5000公尺處,氣溫已降到0°C以下,積雪終年不能融化,形成赤道雪山。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在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大草原上,都能遠望到這座山。

而許多地理學家也稱它為「非洲之王」。

乞力馬扎羅山是坦尚尼亞人心中的驕傲,他們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臨到這座高聳入雲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巔俯視和賜福他的子民們。盤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為了趕走天神,在山腹內部點起了一把大火,滾燙的熔岩隨著熊熊烈火噴湧而出。

妖魔的舉動激怒了天神,他呼來了雷鳴閃電瓢潑大雨把大火撲滅,又召來了飛雪冰雹把冒著煙的山口填滿,這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乙個獨特的風景點。

既然神話故事有提及,那麼當地人肯定有關於「雪」的定義和描述。

7樓:

座標馬來西亞,我也不知道馬來西亞到底在不在赤道上,請原諒我爛得不行的地理知識。就算不在,也算挺靠近了。

有的,「雪」 在馬來文裡是 salji。

8樓:申燦雨

當奧雷里亞諾將軍在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他一定會想起那個和父親一起去看冰的下午。。。。PS:如果是乙個純封閉社會的話是不會有詞語描述社會在的東西的

9樓:

將近一百年前薩皮爾和他的學生沃爾夫就提出過乙個假設,語言決定思維。

立馬就有很多語言學家站出來反對他們,有的說語言不一定決定思維,有的說思維決定語言。

那麼我們假設,語言裡沒有「雪」這個概念的人能正確認識雪嗎?答案當然是能。因為他可以用其他東西來描述雪的性狀。

那再假設乙個地方沒有雪的概念,既沒有人見過雪,那他們的語言裡會出現「雪」這個詞嗎?顯然不會。乙個詞彙能指和所指沒聯絡就不會存在下去,你自己造乙個「雪」這個詞沒有人用還是白搭。

所以薩皮爾沃爾夫假設到底是對是錯呢?當然是錯的了,從用了「決定」這個詞開始我就知道肯定會有漏洞。

那如果說語言影響思維呢?這句話當然也是對的,畢竟只說了影響但沒說怎麼影響又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響。

那麼語言和思維到底是怎樣互相影響的呢?這個逼格太高了,我裝不來。我只知道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沒有借鑑的東西),是很難給它創造出乙個專門的詞彙的。

10樓:陳默生

可以說,如果沒有使用價值,乙個詞是不會憑空出現的。

倒是有這種情況,乙個詞本來是指義項A,但因為諧音或者形似等原因被乙個新出現的義項B借用。舉個不太成熟的栗子,假設「雪」本來是指「落在河裡的雨」(我編的),後來當地人認識了「低溫狀態下的雨」,也用「雪」來指代。於是,原本不具備這個意思的舊詞增加了新意。

所以我的答案是,可能有這個詞,但這個詞一定不是指代這個事物

11樓:Jin Allen

放一張圖,去年11月左右在厄瓜多尔基多,那幾天特別冷,又下雨,第二天就看到了對面的山上。

by the eay,基多就在赤道上,四周有好幾座雪山。

12樓:i孟夢u

顯然不會,遠的不說。在DNF出來之前,各地方言裡是不可能有「雙龍魔影劍」這種名詞的,在我這邊多種少數民族語言都是把他們音譯出來的。

13樓:基輔留學狗

以下是幾個熱帶民族語言裡雪這個詞的產生情況:

修納語(用於辛巴維(威)等國):sinowo / chando

前乙個詞借自英語的snow;

後乙個詞詞義很模糊,可以表示雪,可以表示冬天,但本意是當地熱帶草原氣候的旱季。

馬爾加什語(馬達加斯加):oram-panala

合成詞,直譯為「霜雨」。

卡比耶語(貝南等國):omba mlm

合成詞,「冰粉末」。

林加拉語(剛果):neje

借自法語的雪neige。

斯瓦希里語:theluji

借自阿拉伯語的雪, thalj。

緬甸語:(hnang:)

緬甸語沒有乙個專門表示雪的詞,這個詞是薄霧、露水、霜凍和雪的通稱。

毛利語:hukarere

合成詞,「飛舞的糖」(huka是英語sugar的藉詞)。

紐西蘭南島是有雪的,但北島幾乎不下雪,毛利人基本上住在北島。並且從這個詞看我相信他們在了解到糖之前很可能並不了解雪這種東西。

雪這個詞在不下雪地區民族語裡的表現情況,我目前總結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借外來詞,或者援引祖語,比如泰語和僧伽羅語的雪來自梵語,越南語的雪來自古漢語,迪維希語(馬爾地夫語)的來自英語,他加祿語(菲律賓語)的來自西班牙語。

第二種是根據已知的事物擴充套件語義或構造片語,比較接近於題主所說的「自發產生」。例如夏威夷語的hau(冷、雪)來自原始玻里尼西亞語sau,原意是冷。

當然了,毫無疑問,沒有雪這個詞的民族語言是有的,像桑提內爾人這樣拒絕外人登島的未接觸部落,他們的語言估計只有幾百個單詞,儘管一百多年前他們有幾個孩子被英國人短暫帶走並帶回,但他們極有可能不知道雪這一事物。

很多熱帶民族是通過《聖經》知道雪的,聖經有25處提及「雪」。聖經這本書目前總共有670種語言的全譯本,有3312種語言有至少部分聖經譯文。

14樓:Arthur

去斯里蘭卡支教的時候特地研究過這個事情,當時找了一些當地人問他們在僧伽羅語裡有沒有春夏秋冬的詞彙,以及「雪」之類的詞彙出現。

答案是有的

於是我讓他們簡單地描述一下「雪」的時候,他們並不是都能具體地描述。

於是我猜想這些詞彙是存在的,只不過是以外來詞的形式。

語言學不太懂,但是猜測在現代社會裡,題主描述的情況並不多見。

如果這個民族還在向外交流的話,就會有表達需求,表達需求促使語言豐富。

15樓:

說來你們可能不信,甲骨文裡面真的沒有雪這個字。或許是因為那時代氣候溫暖,並沒有下雪吧。所以赤道附近的語言不一定有雪這個詞,因為不一定需要用到。

16樓:Major魔家

座標貴陽,布依族。

雖然不是很赤道,但是十八年來我只見過一次雪(如果冰雹也算雪的話那就多了)

我老家的布依族語言裡面是有雪的哦!還有洪水也是有的(即使老家就一條小河)不過不排除外地引進的概率

17樓:楊怡然

啊啊啊竟然破百啦!好開心沒想到我第乙個破百的答案不是靠著抖機靈和寫段子而是靠著真正的研究瞬間覺得過去一年半的工作都有意義啦!

下面回答一下大家關注的問題:

1. 綠、藍等概念用這個語言怎麼說?既然沒有這些顏色,我是怎麼問的?

他們自己語言中會用「樹/海的顏色」代替(好像有個朋友回覆亞馬遜的某個語言也是這樣),我是用英語問的,畢竟也沒啥地方專門學這種語言當地也只是靠口口相傳學校都不教

2.png有很多高山,本地人應該也見過雪吧?

島上確實有2000公尺以上高山,到沒到達雪線不清楚,但png上有700-800種不同語言,可能有的語言中有雪,我研究的這個語言也在山區,但本地人沒見過雪和冰,語言裡也沒有

3. 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而不是ipa記錄?

我們在開始研究語音那部分的時候確實用的ipa,但當語音搞定的差不多知道這個語言中母音子音就那些,如何標記只是符號問題,ipa裡很多發音鍵盤無法實現需要特殊符號,會導致效率低下所以該用拉丁字母

因為常年生活在赤道附近這個語言裡是沒有雪和冰一類的詞他們形容相關語義的時候會說 「那是乙個非常寒冷的地方/東西」

還有乙個很有意思的就是這個語言裡顏色只有紅白黑那我問「如果想說春天來了樹更綠啦」怎麼辦她說「他們那裡樹永遠是綠的但你可以說樹變得更有生機/生命力啦!」

18樓:

寫個可能離題的。

客家話裡有「雨」的概念,但沒有「雨」的讀音,「下雨」說「落水」,總之就是「雨」用「水」代替。(我的情況是這樣,不知道其他地方怎麼說)

19樓:魔神方日天

肯定是見過的東西才有對應詞彙,沒見過的沒有,部分槓精說「我這裡從來不下雪,但是我們話裡也有雪」,那是因為你們那裡有人去過外地見過雪,不是因為你這種就井底之蛙想象出來的

加一句,這個回答已經充分說明知乎被微博來的槓精占領了一大半,上來就是抬槓,而不是講道理

20樓:搞笑番反派

這就是個語言學問題了。簡單的說就是語言裡不會描述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我認為沒有雪的地方就沒有這個詞。

然後就是個認知問題了。愛斯基摩人對於雪有十幾種詞彙,正在下的雪,落地的雪,融化中的雪,結成冰的雪,等等。

其實我還比較在意愛斯基摩人的詞彙裡有沒有腐爛這個詞。

21樓:Tony

我媽的男朋友,我叫叔叔,他是馬來西亞人

馬來西亞就是標準的赤道國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溫度基本維持在20-30度左右,可以說非常舒服,在那邊的衣服很簡單,常年短袖背心短褲拖鞋,長褲都很少穿,這也是導致了在那邊買那些非拖鞋還有春秋天的衣服比較便宜的原因,你問冬天的衣服?不存在的。

叔叔從小到大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所以他在這之前對於冷天,下雪是沒有概念的,就是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冷天,冬天,下雪之類的,但是沒有概念,我跟他說中國最冷的地方有零下十幾二十度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那不是會死掉?怎麼活?真的是笑死

帶他回中國的時候,正好趕上冬季,下飛機簡直重新整理了他的三觀,我們覺得還好的溫度,他覺得冷到要死,把自己包成粽子,後面帶他買冬裝,他也是長這麼大第一次有這麼多衣服,還有除了短袖以外的各種衣服,表示很開心。

生活的根基,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

任沃夏 移動POS機的出現使得刷卡變得更加的方便,看名字就知道移動POS機就是可以移動的刷卡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自由的移動,不受空間限制的交易。只要有網路傳輸資料就可以了,因為這種方式就是通過網路資料傳送給伺服器進行處理,再把結果返回到機器上面的。不受時間的限制多領域使用 這類的POS機因為是乙個...

老年的你想生活在哪?

苟芶 一線城市,鬧中取靜的地方 現居廣州,不出意外以後養老也在廣州,廣州這座城市在一線當中屬於末尾,可能因為它很溫情。早餐和朋友們鄰居們約著喝早茶,順便送孫子上學,喝完早茶就進市場買買菜,廣州人喜歡吃個新鮮,順便當散步。吃完午餐睡個午覺,起床後伺候一下花花草草,徬晚做好飯等兒女回家吃飯。廣州擁有良好...

生活在一線城市與生活在偏遠山城的體驗能有多大差?

這個問題,很多廣東土著 特別是粵北 都很有感觸.眾所周知,廣東兩個一線城市,乙個是老牌一線商都,乙個是移民新貴 矽谷 下面很少外地人去的,或者說毫無存在感的是一堆比周邊沿海省份差得多的吊車尾城市。大部分人,來省城和特區念了大學,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家鄉真的太差了,慵懶的生活氣息,死氣沉沉的街道,只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