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是被別人搶東西不敢還手只會哭,怎麼教育?

時間 2021-05-31 21:56:56

1樓:穆晨王

昨天帶孩子去推拿,在等的時候,有個每次都會見到的小男孩已經在等了。

小男孩是奶奶帶來的,奶奶呢,非常非常吵。

印象中,前面一次見到小男孩奶奶的時候,因為感到吵得不行,我是帶著孩子去外面等的。

這次看見等的地方人很少,所以我就在裡面坐著等了。

女兒是帶了乙個新的玩具,幼兒園小朋友們剛剛送給她的,她非常喜歡,一直抱著。

小男孩跑過來就問我女兒,這是什麼?

我女兒就跟他解釋,是小朋友送她的玩具。

小男孩就要拿去玩。

我女兒就給他抱了一下。

然後他們就去玩了,我呢,就坐在裡面翻了一下手機。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聽到,小男孩的奶奶大聲對我女兒說:你就給他玩一下嘛!小朋友互相換玩具玩很正常嘛!不要小氣嘛!

我關了手機「騰」就站起來了。

默默看著我女兒怎麼處理這件事,也預備好了,如果對方奶奶太過分,我是要衝出去的。

結果我女兒說:你們玩可以,不可以拆開!

奶奶就說:好好好,我們不拆開,只是抱著玩一下。

此時我女兒出去玩車了,盯玩具的任務就交給了我,我就負責盯著我女兒的玩具。

沒過一會兒,女兒把玩具要回來自己手上抱著,沒有出動老媽,也沒有引發更大的麻煩,就這麼平穩的過了。

關於被搶玩具這件事,家長的態度實在是太重要。

第一,孩子之間的爭執,家長不要吭氣,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如果爭端只停留在孩子層面,其實這正是乙個讓孩子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的好機會。

不管是怎麼處理的,孩子都試過了,千萬不要在當時去干涉孩子的行為。

人生路還漫長,孩子一定要去試錯,做的不對之後來說,事發當時說孩子是聽不進去的,而且可能會害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

譬如說,孩子為了爭玩具和對方孩子爭執起來。

如果對方的父母就在身邊,關係還很好,一定告訴對方父母,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理由是讓孩子有乙個學習的機會。

這樣既維護了成年人之間的友情,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在同齡人中會產生的後果。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世界裡其實是「不打不相識」的規則,一般打不起來的孩子也玩不起來。

我的女兒是打不起來的那種,所以她的朋友很容易被別人搶走。

有次我約著三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乙個小男孩和小女孩互相打起來,我女兒在旁邊採花玩,最後兩個小朋友玩得非常好,我女兒就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如果對方父母在身邊,但是不認識對方。

你有足夠的親和力的話,試試告訴對方不要去管孩子的事,要是差別太大不好溝通,也不要當場喝止自己的孩子,而是默默找機會把孩子帶走。

喝止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可是很多時候並不是對錯的問題,動手是不對,搶玩具是不對,可是有時候是自己的玩具被搶了,難過是本能反應。

孩子選擇去搶回來,說明孩子把對方看得和自己一樣。

孩子選擇開始哭,說明孩子相信會有人幫自己主持公道。

孩子選擇默不作聲,說明孩子認為如果作聲了,可能後果會更嚴重。

不管是哪種,都是事後等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以後,再做評判,不要當即喝止。

假設是自己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當場打罵也是下策,孩子反應不過來,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最好是帶著孩子真誠道歉,這種行為能比較中立,也是教孩子共情的機會。

第二,孩子的爭執被一方大人介入的話,家長一定要出面。

就如前面我講的情況,本來是兩個孩子在爭玩具,結果對方家長跳出來幫腔了,這個時候家長就一定要幫自己的孩子。

成年人會顧忌面子,這個時候沒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幫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還要什麼臉面。

大人都是本能護自己的孩子,就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套別人。

對方奶奶說到我家孩子小氣,這個就是評判式攻擊,就是用她的觀點套到我女兒身上。

那本來就是交換玩具,她家孫子並沒有把他喜歡的東西給我女兒玩啊,怎麼談得上交換呢?這不就是明搶嗎?

如果我女兒不是表現得很穩,我會幫她拿回玩具,然後告訴她,她想怎麼處理自己的玩具都是她的自由。

潛台詞就是:有什麼媽會幫她頂著,撕破臉也不存在的。

還好,她真的很穩,默默讓了,又默默要了回來。

當然,這種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成年人,特別是陌生人的攻擊會非常無差別,會特別不理智,而且成年人的體力和出手都是很可怕的,不要去惹和自己差別太大的物件,該慫的時候別因為覺得不爽而衝太勇。

吵打起來絕對是下下之策。

第三,平時就要維護孩子的利益。

這也是在很多次被女兒批評以後明白的。

女兒在遊樂場裡玩,會弄一些玩具來給我,讓我保護著,並且說除了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誰都不可以給。

我當然不會很在意,玩具就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

她過來就會特別生氣,說我不看好她的玩具,我是辯白,這是公共玩具,我只能暫時看著,別人來拿我是沒辦法不給的。

有一次有個奶奶拿著乙個玩具,我女兒很想玩,她去和奶奶溝通,請奶奶給她玩一下,那個奶奶很厲害,拒絕了。

她說,這個玩具是她孫女的玩具,她不能擅自做主借給她玩,如果想要玩的話,去和她孫女商量。

哎,我覺得這個方法就很好,之後對待孩子的私人玩具的時候,我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去維護。

公共玩具當然就會稍微藏一下,能藏住我就會留給孩子,藏不住我就會告訴孩子,這是公共玩具,每個人都可以玩。

第四,教孩子維護自己的利益。

我會告訴我的孩子,維護自己的玩具是非常正當合理的事情,有要求提前說明。

有一次孩子和她的同學玩。

當時我們坐在人家的車上,那個孩子的媽媽開車,孩子的奶奶坐在前排,我帶著兩個孩子坐在後排。

我家小妞自己手上拿著乙個玩具,那個孩子非常想玩。

我問小妞,要不要把玩具給那個小朋友玩,我女兒說,不要。

我問:為什麼呢?

女兒就開始大發焦慮,要是玩壞了怎麼辦,她不會玩啊怎麼辦,這個玩具要這樣這樣玩,不能那樣那樣玩啊,很多。

我就告訴孩子,如果你擔心對方玩壞,那麼你要先告訴她這個是怎麼玩的。

孩子說,不行,她學不會的,她就是會玩壞我的東西!

我又說:如果你實在很擔心她玩壞,你告訴她,假如她玩壞了,必須賠你乙個。

小妞就轉頭和她同學溝通。

她同學說:要是玩壞了,我賠你一百個!

我教小妞說:一百個太多了,只要賠乙個就行。

這麼一番折騰,最終,兩個小孩都玩得非常開心。

這個過程我想孩子也運用到了她平時守護自己玩具的方式裡,也是她在被小男孩和他奶奶聯合施壓的情況下,說出規則——不可以拆開——並大方給對方玩的原因。

會有家長擔心,這樣會不會教出很自私的孩子?

那麼想想,什麼情況下乙個人才會對自己的東西非常呵護不肯撒手,也不願意分享?

就是這個東西得來不易的時候。

因此,自私自利實際上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對別人的基本認同,而不是因為維護自己的東西本身。

譬如說乙個留守兒童的媽媽送了他乙個玩具,你說他會不會給這個玩具賦予很高的意義?

維護自己的利益的過程,其實是在幫孩子建立一套規則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在方方面面都對孩子有很好的幫助。

說到底,還是家長怎麼對待孩子的利益的問題。

附上我女兒這次守護的玩具吧,曲子是很簡單的曲子,她摸索了一遍就錄了。

維護了這個小玩具,她開心就好

2樓:陳曦

你想要她怎麼做?

正確引導她,教她保護自己的方法。畢竟搶她東西的人,也是孩子。讓她跟對方講道理肯定是沒用了,如果她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分享,就離開

3樓:大魚依舊如故

首先,放下你的「哀」和「怒」,看到和接納孩子的原始情緒。

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情緒覆蓋在孩子的情緒之上,從而忽視了孩子的情緒。比如題主媽媽的問題,孩子最初的情緒是傷心,但是到了媽媽這兒變成了哀和怒。

情緒的忽視會讓孩子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本來是人際關係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物品以及與他人的交流方式,但是媽媽的情緒覆蓋,孩子會對自己的「傷心」不知所措,甚至會認為「傷心」是一種不應該的情緒,這時候孩子可能會隱藏自己的「傷心」,假裝堅強,也可能會借助「媽媽的憤怒」幫忙解決人際關係問題。但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有時候人會把情緒分類,認為某些情緒出現是不好額,從而也會限制這些情緒。但是生而為人,七情六慾是正常的,媽媽遇見孩子哭泣,應該去接納。

「東西被搶了,你真的很傷心。」然後抱抱她,親親她,讓她覺得傷心的自己並不是孤獨的,媽媽在那兒。

再次,才是解決問題。這其實是乙個物權問題。

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在和孩子談:這是你的東西,去大聲的告訴那個小朋友,這是你的,害怕的話,媽媽會陪在你身邊。

用這種方式解決,第一是分清是誰的事,誰的東西。兒童物權一層意思是「這是我的,我要保護它」,另一層意思是「這是我的事,我要做好它」。這個過程是比較困難的,孩子跨出這一步,說出第一次話,拿回第一次自己的東西,都是需要時間的,但是一旦跨出來,她就會明白那種感覺——這個就是我的!

我終於保護好它了!

第二是父母在情感上而不是在行動上的接納和支援。孩子無論是害怕了,退縮了,或者是失敗了,只要他知道自己並不會因此被罵,父母永遠接納自己的,他們才會有勇氣第二次、第三次嘗試。人就是在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中成長的。

最後,希望題主媽媽能夠忘掉那句:「怎麼生出的孩子是這樣。」題主的整段話中,是這句話讓我想寫以上那麼長一段話的原因。

如果媽媽分不清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可以將這些情緒都寫下來,然後屬於自己的乙個乙個劃去,慢慢的,就可以看到孩子的情緒了。

4樓:

補充,看到答主擔心幫孩子會造成依賴,我想說要在適當的時候幫助,不要刻意避免孩子們矛盾的產生,這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但有了矛盾不可化解了,該出手時要出手啊

回答都是什麼情況,還有說揍孩子的???請題主不要病急亂投醫

題主我不是來事後諸葛亮,也不是來責怪你的,但我作為乙個孩子站在孩子想說的是,你的孩子出現這種個情況,很大可能是你並沒有給她乙個強大的backup

我媽從小教育我,誰欺負你打回去,打不過爸爸媽媽幫你,只要不是我的錯,我媽從來都無條件站在我這邊,我內心有充足的自信和支撐。特別小的時候聽我媽講,小男孩欺負我,搶我玩具,我怕的大哭,我媽第一時間是下樓幫我把玩具奪回來,而不是思考為什麼我這麼慫(我媽也是很雷厲風行的女人,單位的員工都怕她那種)。還有很多事下來,我就有底氣了,遇到欺負我的人,我敢懟回去。

所以題主我不知道你的情況,不過我覺得你可以看看我的建議,作為乙個小時候被欺負了不敢還手的小孩的建議

小孩子被欺負該還手嗎?

恰在 看情況,打得過打,打不過告老師。不過也有一批老師,給孩子豎規矩 自己解決,不要告老師。美其名曰鍛鍊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烏托邦中毒就是嫌麻煩。大人還有要找警察的時候,小孩熊起來比大人更不知分寸。會讓膽怯的孩子更無助。真的孩子自己解決還手了,老師又會亂入說還手也不對,潛台詞是不要惹麻煩,可...

2歲小孩不和別人搶東西,即便是自己的東西被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給搶走也不會去搶回來, 該如何引導?

猴麵包樹 我女兒也是,性格溫和友善,不和別人爭搶,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她,我覺得這樣的性格是很好的性格,有她自己的吸引力,班上同學都喜歡她,學校老師也喜歡她,朋友同學之間爭來爭去的無非就是玩具啊,誰要先玩啊之類的,都是些沒用的東西,就算爭贏了也沒多大用,所以我跟我女兒說這些小的事情沒必要和他們爭,格...

小孩子總是故意扔東西,該如何教育改正?

小溪 孩子反覆扔東西的行為看似是惡作劇,其實也有著深刻的心理學意義的。1 進入空間敏感期的表現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空間敏感期,在這段時期,寶寶會通過嘴巴 手等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從剛開始的吮吸手指 咬玩具,到喜歡玩抽紙,再到喜歡扔東西等等,這都是空間敏感期的表現。2 自我意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