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交網路在減少了一部分人孤獨感的同時,也使一部分人 感到更加孤獨 ?

時間 2021-05-12 00:05:41

1樓:小草愛小花兒

正是因為太方便了。如果是公事,可以提高效率。但如果是情感聯絡,我覺得有時候需要時間去慢慢回味,這麼樣子我反而不喜歡頻繁聯絡了。

2樓:zyt

很多年以前通訊交通都不發達,但一生也總有幾個知心好友。

現在通訊交通都很發達,但一生也不見得能多幾個知己,反而可能更少,因為參與社交的人更多了,平均每個人交流的時間就變得更少了

社交的本質並不在於解決孤獨,而在於創造利益,或者說解決慾望。

但孤獨與否從來不是一種慾望。

3樓:蠍子劉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人總覺得孤獨,空虛,想要排解,於是更依賴手機,對陌生人敞開心扉,卻對家人冷漠、無話可說。

但網路終究是虛擬的,它可以給你短暫的美好,一旦回到現實,會有很大落差。

因果迴圈,只會更孤獨。

最重要的,還是豐富自己的內心,人生這條路,終究會乙個人走,孤獨將是一種常態,所以學會接受孤獨,學會享受孤獨,方可開心。

4樓:田菊

很簡單,對仍然孤獨的人來說,社交網路只是充當乙個減壓玩具的角色,它並沒有真的解決了孤獨。對於解決了孤獨的人來說,那些人本來就傾向於找人社交,不管有沒有網路。網路只是讓他能更容易的找到同好,這對某些特定環境不方便社交的人來說很有幫助。

比如說封閉學校裡的學生,邊防戰士,深山老林野外工作人員,身體殘疾天天只能在家的人,等等。

5樓:此賬號已被棄用

社交網路。。。

讓我們覺得,除了自己腦海裡幻想的這個烏托邦,外面的世界冰冷又灰暗。

但現實很骨感,我們明知道那個烏托邦不可能,卻在潛意識裡一直說服自己也許這樣,也許那樣。

於是,上與下的巨大的心裡落差就出現了。

所以,反而會覺得更加孤獨。

6樓:

最近天氣好冷。所以我泡在了溫泉裡。

但當我起來的時候,我還是冷。

因為我需要睡覺,總不能一直泡著。

後來我終於明白了,假如很冷,得多穿衣服,瞎泡木有效果啊!

孤獨也好、寂寞也好,都是自己的內心或行為模式出了問題,解決辦法就是從自身找原因。社交網路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也就是表面問題,但你終究是活在現實生活裡,而不是社交網路上。

7樓:年糕貓不抓君

如果是在現實世界中認識的人的話,在社交網路上的話語可能很多時候會加以思考,反而不如面對面可以看得出真心與否。

如果是社交網路上聊得很好的話,奔現也存在類似問題。

8樓:Jx Fan

在於線上與線下的對比

社交網路的喧鬧和現實世界的獨處

在於溝通效率

社交網路的傳播和現實世界的侷限

在於自我充實

忙起來就不那麼孤獨了

因為用來感受孤單的時間統統被壓縮

9樓:

因為人和人的腦構造及腦運轉時的物理化學變化原則上不相同。順延地,(由腦主導的)人生經歷不同。

我是說,本問題指出的區別,不是特例現象——相似的問題如果你願意,能提出很多。

10樓:假裝很淡定

兩個老朋友,面對面聊天的感覺,不是社交工具可以比擬的。不過都市現代人趨向於越來越忙碌和功利化,所以這種機會越來越難得,越來越多的人在拒絕無效社交。

11樓:Kaelyn

社交網路的特點就在於把「網路」透明化了,這才是容易讓一部分人更加孤獨的重點。

線下的社交,受限於場景,往往是幾個人的小範圍聚集交流,不同網路節點的人通常互不可見。

線上的網路社交,由於其網際網路的本質屬性,整體上都會傾向於把本屬於私人交流的內容公開化,使得用心主動參與的網路會越來越大,被動參與的越來越邊緣化,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線上社交弱的更加不適應線上社交網路。

如果線上的社交網路是點對點的,私密性更好,「社交」聚集的機會更難,線上社交才更有效----但是現在資本催動下的社交網路需要獲取使用者,又不可能做到這樣。

並且,由於線上社交網路存在,線下的聚集交流,也變得更低頻。

不過,這也許就是這代人更加「隨性自然」的原因,慢慢的,他們都會適應這種社交網路的「熱鬧」與「孤獨」,也就不會讓這部分人更加孤獨了。

12樓:郭墨染

首先人的本質其實是孤獨的,無論什麼社會無論你是什麼人。

研究顯示,人們在溝通中的資訊只有7%是通過語言傳遞的,38%是通過語氣語調傳遞,55%是通過肢體語言傳遞(引自《高難度對話》),網路社交會讓我們對單一物件溝通效率很低,所以會有無力感孤獨感,尤其是那種習慣傳統溝的人。作為工具的社交網路當然也會不斷發展,讓資訊溝通效率更高,讓更多的人更適應網路社交。

然而即使高效的網路工具也不能全然避免孤獨感,對有些人來說孤單就是狂歡,對有些人來說狂歡就是孤單,關鍵不在於工具而在於這個人的型別與周遭環境的適應、共振性。

最後孤獨感不是什麼壞事,與天地獨往來也很孤獨,但一點兒都不悲劇,分清楚孤單、孤獨和寂寞之間的差別,關注內在那個真實的自我同時也關注這變的世界,就會少一些對孤獨的恐懼。

13樓:

題主是群邀了嗎

看到題目就想到劉若英的歌

「天空越蔚藍

越怕抬頭看

電影越圓滿

就越覺得傷感

有越多的時間

就越覺得不安」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是孤獨的吧繁華熱鬧都是表面現象

14樓:KY.大和

我很小的時候就體驗過孤獨。

那時候我們家住在一條小河邊上,方圓幾里只有我們家一間房子。旁邊是一片荒地和一座墳頭,村子在河的另一邊。

父母很早就出門幹農活,很多時候我睡覺醒來,家裡面乙個人也沒有。清晨的Sunny穿過磚頭牆的縫隙,把浮塵照出斑駁的色彩。每次在這樣安靜的場景裡,我都覺得整個世界像是只有我乙個人。

後來我上學了,早上和小夥伴一起去,晚上乙個人回家。大多數時候,我的父母仍然在田裡幹農活。我到他們那裡拿了鑰匙,獨自回家做作業。

冬天的夜晚來的很快,每次我乙個人走到家門口,看著黑漆漆的門和窗,我都會感到深邃的恐懼。甚至每當我開門進去,我都會覺得屋子裡面有些什麼。家裡太安靜了,我聽不到外面的聲音。

高中的時候我選擇了住宿。到了週末,同學們都回家了,我有時會呆在宿舍裡不回去。空蕩蕩的校園裡沒有了喧鬧的場景,夜幕降臨的時候,水滴聲在整個宿舍樓裡發出清澈的迴響。

偶爾會從其他宿舍走出來一兩個和我一樣不回去的同學,大家彼此打個照面,也不說話,又安靜地回到宿舍裡。

大學裡我學會了DOTA,我沉浸在英雄的世界裡,並不感到孤獨。有陣子我甚至成了班裡的遊戲領袖,每個打DOTA的同學都想和我一隊。我在現實和虛擬的遊戲世界裡進進出出樂此不疲。

在某個國慶長假,我乙個人我在宿舍裡,連續戰鬥了五天。每天早上起來凌晨入睡。直到我發現,宿舍裡的同學都不見了,那晚我又體驗到了巨大的孤獨感。

這個世界彷彿又只有我乙個人。

是的,我想說,孤獨感永遠不會消除。他從小就和我在一起,伴隨著我一起成長,一起體驗這個世界。我在社交的時候,他會默默的在一旁看著我,結束之後又會回到我的身邊。

他時而離我很遠,時而離我很近。有時候,他讓我感覺到和他融合在一起。

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種孤獨》裡寫了十乙個故事,故事裡充滿了社交式的對話,卻又充滿了令人難過的孤獨。

當你認真看完每乙個故事,你就會知道,孤獨,是一種與世界隔離的感受,也是一種被無限自我包圍的體驗。

15樓:

我認為社交網路使某些人感到更加孤獨的原因在於失望和落差。

失望來自於對網路聲音的不滿,上網沒有門檻,同時在大部分情況下在網路上發聲是匿名的自由的,所以網路主流聲音承擔和表達了混亂,野蠻,低俗,等等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滋生的負面情緒。所以因現實生活曲高和寡,上網尋求「同志」,渴望獲得高效高質量交流而最終失望的人會感到更加孤獨。

落差是指網路世界的無限制交流與現實生活中面對面時的窘迫的落差。有些人在上網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朋友與追隨者眾多,但到了現實世界內向靦腆,說話不能清晰流暢的表達想法,長此以往會越來越養成對網路的依賴,一旦失去網路,孤獨感自然更甚。

16樓:

人在人群裡,心在人群外。越熱鬧,越孤獨。

社交從來不是解決孤獨的最佳方案。事實上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因此大家都不假思索奮不顧身的跳入「社交可以更快樂」的怪圈飲鴆止渴,以至於越喝越渴。

* 有了叔本華,不知孤獨為何物。

17樓:曲小玉

朋友遍天下,知己無一人。只停留在膚淺的泛泛之交上淺嘗輒止,沒有深入靈魂的深刻交流,大家都很忙,誰都不願也不屑,也不願付出時間和精力深入的去了解乙個人的內心世界,甚至連脾氣秉性,性格愛好都懶得了解,即便了解一點點也是在很多時候看問題都是帶有色眼鏡,主觀臆斷,完全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言行不顧及他人感受,沒有寬容大度的求同存異,沒有了解哪來的理解,哪來的深交,哪來的朋友知己,不孤獨才怪呢。

世界太大,我們自顧不暇。

泡茶時為什麼一部分茶葉會上浮,另外一部分會下沉?

立七在品茶 茶接觸水以後,密度大於水就會下沉,每片茶和水的接觸時間不同,所以有的上有的下。如果是密度大於水的揉捻型茶葉,則一泡就沉入水底 遠夢家紡官方旗艦店 這個問題可以從物理角度去解釋 茶葉的沉浮與自身的密度有關。基本理論 密度大於水的密度,就會出現下沉,小於水的密度就會上浮。沉底的茶葉一般比較飽...

為什麼一部分人喝茶選用紫砂茶具?

掃地機械人不掃地 紫砂文化延續了幾百年,經久不衰,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為什麼一部分人喝茶選用紫砂茶具,因為紫砂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中國用用筷子,這個就在中國的文化,在全球70億裡面,使用筷子的其實還是少數的 對於那些不用筷子的人來說,他們也會產生這樣子的疑問,為什麼中中國人吃飯喜歡用筷子。其實答案...

為什麼有一部分人沒有學習精神?

兩天 因為這類人都有這個特點 老子啥都懂,根本不用學。這類人對事物的認知,實際都是極其不準確,可他們自己卻覺得自己認知非常正確。別人要是指出來,他們就急眼。 zone 我們成長的過程被灌輸的是只要你努力就能讀好書,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這種觀念會讓人以為人都是一樣的,後天努力決定了讀書成績。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