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許多父母都以對子女好為名行禁錮子女思想及行為之實?

時間 2021-05-09 11:38:04

1樓:

講講我的故事吧,希望給後來人一些警示。

我是獨生女,父母都是教師。我比較聰明,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而且有很強的共情力。

我先大致講講我父母的為人以及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表現,還有我現在的情況。

我爸媽人都很好,不是壞人,不吝嗇,對我在金錢方面也沒有虧待過。而且他們都很聰明。

我爸爸性格偏激暴躁,體現在一言不合就大聲說話,暴怒,但不打人。我媽媽脾氣很好,就是怎麼都不生氣的那種。但她性格軟弱,缺乏主見和勇氣,而且很從眾,喜歡以低自尊的態度去迎合別人,背地裡又會亂嚼舌根(無害的那種)。

接下來是成長過程中一些對我影響很大的事,按比重排序。

★ 缺乏群體認同感

我爸知道我聰明,而且受以前那個時代的影響,他認為早點出來就比別人贏了兩年,所以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小學也只上了四年。到初中時,我的同學基本都比我大兩到四歲。

一年級的時候我還能考雙百分,也有自己玩的好的小夥伴。二年級就沒讀了,直接上了三年級。小孩子哪怕小幾個月整體認知和人際交往關係都是完全不同的,於是我就是個奇葩的存在,沒什麼朋友。

加之當時的班主任是個剛工作的年輕男老師,他直接把我和班上最搗蛋學習態度最差的男生分配在一起坐,因為那個男孩子很矮。我爸媽知道這件事後,直說這個男老師蠢,但我忘記後來有沒有換座位了。

就這樣我一直公升入了初中,中間經歷過各種被男孩子打不敢說,被老師戲謔等等。小學時我還有玩的好的朋友,到了初中就真的是兩代人了

2樓:

從家庭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來看,不都是如此嗎?大多父母不會把孩子當做平等的物件。當做他們的物品,他們的面子,他們的工具,他們活著的意義。

大多中中國人活的很悲哀,一輩子都沒為自己活過。

3樓: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的中國小孩和父母都挺可憐的。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希望有成年人般懂事,(你比他大就應該讓讓他...等等)

等我們長大了的時候又希望我們有小孩般的聽話(上大學談什麼戀愛,戀愛有讀書重要麼!你都多大了也該考慮結婚了吧....等)。

這些話懂得人自然能懂。

4樓:天不錯

三年前我以為高考就是我邁開的最大一步,以後都順順利利。卻不知道那時在父母的庇佑下,只要學習就夠了。人生才剛剛開始,終須不斷奮鬥到大學到社會,無法逃避。

你總會碰壁,總會無人幫助,長輩的作用越來越小,直到你也成了長輩。無需怪父母望子成龍,因為也許只能在這個時候,他們的督促才能給你最大的幫助。

5樓:千年草

幼小時候父母錯誤的見解和建議導致你現在身上留下的缺點,這是父母的過失,但是現在你明白了這點,自己仍未努力更改,這就是你的問題。

6樓:

大多數父母(注音是大多數)的出發點確實是為孩子好,但是這個好,一定是建立在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上的。每乙個拼命逼迫你遵從的任務後面可能都有他們自己曾經的遺憾,你可以說他們是把希望轉嫁到了你這裡,也可以說他們是不想看著你遺憾。乙個因為學歷不夠下崗的父親很難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孩子小的時候,禁錮可能是社會規則,不能隨地大小便,看見人要有禮貌,不能不問自取。孩子大了,可能這種禁錮就會越來越多的打上父母個人經歷個人觀念的標籤,要好好學英語,不要沉迷網路,不要早戀,要有眼力勁,談戀愛要門當戶對。沒有辦法,社會在發展,你在長大,你在經歷外來社會價值觀的碰撞,但是你的父母,他們已經越來越沒有精力去適應新生事物了,他們只能用舊的人生閱歷去試圖抓住你。

你要是真的有能力證明自己的路走的通,走的好,那你就自己走,用事實來說服他們。

7樓:

這也是必須看是什麼樣的父母。

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社會基礎,事業也做得很好,或者是眼界開闊思想通達,他們給你的建議自然是有用且正確率高,而且隨著年紀增長,子女自己也會意識到父母是正確的,這樣就不存在禁錮一說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我,讀大學出來辛苦創業小有積累,並準備一直工作,我媽見到我就說我應該不工作,靠老公養著,每天九點起床,去跳個廣場舞,中午午睡兩小時,下午看看電視,晚上九點睡覺,我爸爸曾在我考大學的關口要我輟學進他單位做事。這種建議能說好嗎,估計連穩妥都談不上吧。

曾經也很糾結,是要聽他們的還是不聽,後來發現,有自主的人格比什麼都重要,在他們設定的圈圈裡面活著枉費這一生。

如果父母沒有對子女負責那子女是否有權利不對父母負責?

唐朝先生 就題主描述的情況,以後不對父親負責的做法很難再法律上獲得支援。1 親生子女與親生父母之間要想不承擔贍養義務,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子女被他人收養,子女與養父母之間形成了收養關係。2 收養關係的認定,1991年以前送養的,事實上的收養關係系即可被認定為為收養關係。3 如果是1991年之後的,需要...

父母坐牢對子女影響有多大

留香 我也是這樣的子女,我是大概九歲時爸爸就走了,雖然他有自身的問題,但我知道他是被人害進去的,很多年過去了,現在我也到結婚的歲數,但我基本大部分時間都在對戀愛和結婚抱有消極情緒的,從來不參加社交活動,不主動認識異性,但內心也抱有希望,不願將就,但是像我這樣的家庭又有多少正常家庭可以接受呢,拋去這些...

如何釋懷父母對子女的薄情?

楊斌先生 無需釋懷,因為其實不那麼重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充實快樂,不依靠任何人,對於家人薄情寡義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現在基本已經不與家裡任何人聯絡了,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乙個家裡人幫助,反而得到的是他們的嘲諷與批判,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與他們有太多聯絡,唯一想念就是奶奶,過年會回去看她,但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