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還可能有荀彧那樣一生堅守理想的人嗎?

時間 2021-06-03 01:11:27

1樓:獨步清涼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存,《詩》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呵呵……我是類似旬彧這樣的人,但我不會象他一樣以死相諫,道不同不相與謀啊,幹嘛要以死相諫呢?更何況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人值得我貢獻我的生命,否則我怎麼對得起生我養我的父母?呵呵……其實旬彧,他之所以自殺,並不是因為他忠誠,而是因為他無法面對幻想的破滅,如果他有智慧型,他早就應當看出來曹操早晚會走上這一步,而且他也應當看出,曹操沒有廢了漢帝而稱帝,其實就已經是對漢朝盡職盡忠了。

相比之下,我喜歡宮之奇、管寧這樣的智者。

宮之奇:

僖公五年(西元前655)晉國將「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送給虞君,請求借道伐虢。宮之奇識破了晉國的陰謀,深知晉獻公送良馬、寶玉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故極力勸諫虞君,不能借道給晉軍。但虞君貪財好利,接受了晉國的名馬寶玉,借道與晉,還請求派兵為晉軍充當先頭部隊。

這年夏天,晉派里克、荀息率軍會合虞師攻打虢國,占領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晉國又向虞國假道伐虢,宮之奇對虞君說:「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又說:「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

」勸說虞君聯虢抗晉。虞君不聽,再次借道給晉。宮之奇預料虞國將亡,便帶領他的族人離開了虞國。

果然,就在這年冬天,晉軍滅亡虢國後,凱旋回師,將晉軍駐紮在虞國,然後乘其不備,發起突然襲擊,輕而易舉地將虞國滅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

管寧: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

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

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寧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著有《氏姓論》。

管寧在離開中原之前,就已經看出中原亂世無人值得輔佐,所以才遠走他鄉,而他後來離開海寧,也是因為當地政局發生變動,並且請他出世為官,所以才又一次選擇離開,回到中原。

人的一生,還能有什麼可能性?

孤獨愛好者 人的出生不是自己選的,也是就初始狀態不能自己選擇。接下來我們看是有很多選擇,但仔細追究一下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生與死的選擇,死這個選項就不說了,但除了選擇死這個選項的,又有多少人是真的選擇的生呢。並不是活著就代表選的是生,有多少人是在逃避沒有做選擇,活著只是初始狀態保持現狀而已。明明只有生死...

有沒有可能有一天這個社會世界上出百分九十九的機會沒有窮人?

李奧瑞克 極其有可能。當人類社會的生產力遠高於人類群體的消費能力的時候,明顯就應該不存在窮人了。甚至樂觀而大膽地猜想一下,都要不了多少年。但是人和人的資產差距,仍然巨大。 清涼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定義好什麼是窮,這是乙個絕對值還是乙個相對值。窮有沒有辦法量化,有沒有乙個標準。窮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事實...

現在社會下普通人的一生,是怎樣的?

某年某月某日,出生。嬰孩時期,記憶不清晰。童年時期,上學 玩耍,簡單 純真,無憂無慮。少年時期,學習 考試,情竇初開 多愁善感,沒心沒肺。青年時期,或多或少接觸社會,更現實更理智。可能戀愛結婚,可能單身獨居 可能賺工作順利,可能無業遊民。壯年時期,可能結婚生子 賺錢養家,可能漸行漸變淪為 社畜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