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兩教的經典能一起讀嗎?

時間 2021-06-01 13:02:48

1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以度眾為目的外道典籍可以修學但必須以修學佛法為重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二十九未精佛道勤外論

《集頌》:「現有佛教未精求,異道外論勤學修。

如是一切染違犯,若上聰敏能速受,

經久不忘憶無失,達義善思巧觀尋。

成就俱行無退動,二分學內乙份外。」

前面講過,大乘行者不單要修學共道的聲聞(教法),為了廣度眾生,教化外道,也要習學外道典籍,但以何為度,前提條件是啥必須知道,否則,雖犯戒而不知,可嘆。

如果對於你自己的修行法門以及相關的理論、儀軌等,尚未完全精熟,就非常「精勤地」修學外道異論,就是「染犯」。

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對佛教的所學所修容易接受,並經久不忘不失,對於聞、思、修證,皆有一定的證量成就,自己的言行、知見皆隨順佛教的要求,不會被他人的邪知邪見動搖退墮,在此前提下,以掌握度脫眾生的方便方法為目的的,對外道典籍的修學是可以的,但也必須是以修學佛法為重點,要「二分學內典,乙份學外典」。

外道典籍之說,並非貶義詞。經云:「佛法心為宗」,凡以修心為方式,以了脫成佛為目的的佛教典籍,就成為內典;心外求法,或於了脫成佛無關的典籍,即為外典。

其實,外典不僅僅指其他宗教的典籍,即便是佛教中學習的「五明」典籍,裡面的內容:宣告(相當於語言文學類)、因明(相當於邏輯學)、工巧明(相當於工業、手工藝學)、醫方明(相當於醫藥學)、內明(完整的佛學修證體系),嚴格地說,只有內明才算內典。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菩薩四十六輕戒

2樓:

當然可以,佛法內涵就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又包無所包,容無所容,佛教在發展過程中本來就一直發展融合各類思想體系。而諸思想體系中,個人認為與佛法核心部分(第一義諦/勝義諦)最為接近的就是老莊了 (個人認為道教的核心是老莊思想)

3樓:揭假求真

當然可以一起讀,但要帶著尊重而又有質疑的精神去讀,而不是執著於迷信的去讀,因為凡真理都是不怕質疑的…

學佛為了成就智慧型的,學佛也應當學習佛陀「善於質疑和善於批判」的智慧型…悉達多出家時是信仰婆羅門教並按其教義進行修行的,但他深知真理不怕質疑,絕不迷信婆羅門教的東西,在廣泛質疑並批判婆羅門教的教義後,悉達多便站在了婆羅門教的對立面而建立了原始佛教…後來的龍樹等人,也同樣是有著善於質疑和批判的智慧型,才站在了原始佛教的對立面而建立了大乘佛教,並巧妙的借用佛名來反佛教…再後來的蓮花生大士等人,也是依此智慧型建立了藏傳佛教…如今開始興起巨乘佛教的人是不是也遵循這個智慧型來行事呢?

你如果一味的盲目迷信,只能是自損生命吧……

4樓:釋慧中法師

這就跟禪茶一味一樣,各種茶都是一味,舌根的覺受,令人有喜歡,有討厭,都是大腦皮層的意識心分別所致,不足為憑。滿漢全席過了舌根進入肚子裡,都是一味了。

所以,廣學博聞,就是儒釋道經典都可以研究和修學。前提是不離本心和本性。離開本心和本性,就是外道了。

參禪悟道,讀誦經典,相容幷蓄,各取所需。明心見性成佛作祖。都是智慧型加持力。

祝你學修並進。學而不修,增長邪見,修而不學,增長無明。

教資可以考兩科一起面試嗎?

小周 不可以哈不可以,教師資格證統考面試不可以同時報兩門。但是教師資格的筆試成績可以保留兩年,這次先考乙個面試,下次考試的時候,可以考另乙個面試。教師資格考試分為 筆試 面試 筆試 中學考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 小學考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幼兒考綜合素質 保教知識與能力 面試 中小學...

荷蘭csc公派讀博,男友可以一起去嗎,能找到工作嗎?

123477875 可以去,但男友要自費,學校有時會照顧一下優先給個大點兒的房子租,找工作看他自己了,是能找到的,但經濟現在很不好,所以有點難度,關鍵還是看個人了 曼漢教育 你問老公能不能一起去還有點邊兒,倒也沒見過哪個國家把男友算作家屬了.另外走CSC的本來也不是工籤,是學生籤,更沒法兒帶。至於你...

喜歡鋼琴喜歡編曲這兩個學習能一起學習嗎?

已登出 我學鋼琴很重要乙個原因就是想學好編曲,我之前彈結他,但是就是硬背指法,知道什麼和弦怎麼按,但不知道彈的是哪個音,按的和弦構成音有哪些,又懶得背指板。彈鋼琴就不一樣,很直觀的知道自己在彈哪個音,這幾個音構成了什麼和弦,有沒有轉位,一目了然,這樣慢慢就知道越來越多的和弦構成,對編曲的幫助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