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什麼能忍的了沒文化的苦,卻忍不了讀書?

時間 2021-05-31 01:36:08

1樓:孤獨的阿末

乙個行業,能通過自己的"文化"或者說技術來獲取工資,這本身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或者直接了當的說,沒有經過義務教育和高考的人,學習一門行業知識是難上加難的。他們缺少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學習的能力,硬著頭皮學上半年一無所獲之後,他們可能會在後面的日子裡選擇放棄。

所以小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讀不上書,後天靠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改變人生的那些人,我是很敬佩的。

2樓:張大哥

學習這個事情,不是這麼輕鬆,我就是個極端例子,我本來初中前半部分成績很好,年級前20左右,也有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腦袋清醒、輕鬆、敏捷,物理化學歷史地理一看就懂,後來得了神經衰弱,成績就變成年級倒數了,心理落差是相當大的。

我依然用之前的學習方法,但竟然到後面,閱讀能力都喪失了,背東西就知道靠手寫,眼記不住手寫總能記得一些,還好後來笨鳥先飛考了個大學,再後來還是同樣的笨辦法考了研究生。

我這些經歷異常痛苦,靠的完全是意念熬過來,但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有某種意念,我身邊活蹦亂跳的人多得很,我說只有花一點心思在學習上,肯定比我強十倍,但就是沒有毅力去完成,或者壓根就沒朝這方面想。他們寧願在網咖玩個通宵也不看一分鐘的書,這其實就是意識的問題。

畢竟人無完人

換句話說拿起書就頭疼還不如幹點體力活來得輕鬆。

3樓:葉枯橙

因為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未知,不知到前面有什麼就會產生恐懼,而對自己已知的領域又容易產生依賴。

有句話說的很好「如果你想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就要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

4樓:洛離音

那你得兩說。

像你親戚的那些人沒辦法,年紀真的能壓死人。先不說電腦,練科二的時候被罵的最多的就是那些上了歲數的大爺大媽。人老了連健康都很難保持,叫他學習難上加難。

至於那些年輕人,歸根結底就是沒夢想。對,就是沒夢想。你可以問下那些幹體力活的年輕人「想不想找舒服點的工作啊」,肯定想;你再問一句「那你以後想幹些什麼啊」,估計沒幾個答得上來。

既然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有怎麼知道自己該去學什麼。

其實等到工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大部分公司上起班來真的是很忙的,哪怕是能真正地確立自己的目標,很多人還是不敢面對那需要持續壓榨自己時間和精力的坎。

5樓:櫻花飄雪

我搬一塊磚能拿一塊磚的錢,但是我讀一天書,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提高2分?

很多人吃不了讀書的苦是因為讀書不能立竿見影的反饋出來,讀書是需要長期積累,可能乙個月兩個月,甚至十年八年,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毅力和耐心去長期積累,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短期內立刻得到反饋的付出。

6樓:厲軍

產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根性,二是習氣。

根性就是賢愚智不肖。說白了,就是基因。有的人天生愛學習,有的人天生學不進去。

打個比方,絕無鄙視之意。

就像魚會游泳,鳥會飛,猴子會爬樹,大象力無窮。

這是基因特徵決定的。

習氣是常年熏習培養的,很難改變。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就是說習氣的力量有多麼的強大。

雖然有學習的能力,但懶散、放逸的力量太強,突發的熱情很快就被消耗乾淨。

還有一種原因,遇人不淑。

本來有學習的熱情與耐心,但遇不到好人來教。幾次失敗之後,對學習喪失了信心。

認命啦!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樣子的,拖延症越來越普遍了。

我們也被根性習氣所困,很難逃脫現有的境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同樣工作的人,難道不是大多數人嗎?

從小事做起,不急於求成,不好高騖遠,循序漸進,才是絕大多數人改變命運的秘訣。

別人是否安於現狀不重要,重要的是省察自身是否被命運所拘,自己是否為改變命運而努力。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7樓:世界的微塵裡

主動吃苦是探索未知,是走進自己無能為力的領域,需要極強的進取心來完成一段探險。人天生是懼怕未知的,有恐懼心理,然後自然的躲避。

而被動吃苦,只要承受就好了,不用自己去探險

8樓:二手吉他與破鑼嗓子

他們覺得預期在學校讀書好時間,不如選擇乙個效率更高的方法,那就是通過社會實踐積累經驗…

然而他們沒搞明白,讀書實際上已經是在抄近路了…

9樓:

沒文化的苦是漫長的,漫長到讓人逐漸習慣,逐漸接受自己人生的平凡。

學文化的苦是短暫的,需要你在一段時期內拼命努力,可沒人願意拼命。

拼命讀書多累啊,又不是不能活著。

10樓:

忍受沒文化的苦是乙個邊付出(體力)邊收穫(金錢)的過程,學習的苦是乙個付出(學校裡學習)但沒有物質回報的過程,到了收穫(工作)的時候他們也要承受痛苦,只是相比沒文化的苦的收穫,經過了學習的苦的人收穫的價效比要大。

也就是人們忍受不了只付出沒回報的過程。

11樓:王蒙

先要宣告兩個問題,

1.學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通過學習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卻很複雜。

2.體力勞動一般是簡單機械的操作,所謂這樣的「努力」很難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一切經過大腦處理加工等高階心理過程參與的活動,都相對複雜。

這個問題很簡單,稍微做做統計就能夠得出這樣乙個資料:學歷越高的人越知道該如何提公升自己(你所謂的學習一門技能之類的),而學歷不足則沒有這樣的路徑。(以上結論通過我工作單位其他同事得來的,不一定具備代表性,但我同事中的確學歷分布很雜,而且明顯本科以上和以下差別是非常大)

對此,我進行推測得到以下兩個結論:

1.學歷=學習經歷,意味著學的更多=你知道該如何去學習,而沒有學習經歷或者不足的會造成你不會學習這種困擾。舉個例子:

經過專業學習(無論大專中專還是本科),都必然經過一整套系統性的學習經歷,那這個經歷會產生遷移效應,會對你學習其他技能知識產生影響。而沒有這樣經歷的話,讓你去學一樣東西,你可能會無從下手。比如你沒有經歷計算機學習,讓你去學程式設計,你怎麼學?

從哪開始?怎麼才算入門?學哪些對你提公升有幫助?

……等等一些列問題,你要知道,高中數學就有基本程式設計,大學有計算機等級考試。

因此導致,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不確定,對學習難度的過高估計,對學習時間的不確定,以及種種對於學習這件事產生的不確定問題。相對來說,簡單機械的工作帶來的是明確的「收支清單」——付出多少回報多少,這是可以量化的,而學習,不行,你不知道你付出多少才能夠得到回報。再這樣的前提下,你作為一名工人,會把自己的時間投入未知的事情上嗎?

2.缺乏榜樣,缺少參照和目標。這裡的榜樣,指的是他們身邊有通過學習改變現狀的人。

更多他們能接觸到的人,要麼不是從工人崗位出身,要麼就是同樣出身,但經歷很長時間的熟練工種。因此,結果就是,和我一樣的人,只有將工作做熟練了,才有晉公升的機會。

其實還有一條,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表述:基本上,去到工廠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走讀書學習這條路失敗的人,當你在一條路上走不通的時候,你還會回到這條路上嗎?

其實還有種種原因,這是乙個社會問題,但實際上,統計學家早就用正態分佈來表示人群分布,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再上層社會,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社會底層,大多數人還是平常人。少看點雞湯吧,真的能從絕大多數打工者中通過學習看書改變命運的人,可能就和高考能考上清北這樣的人一樣多吧,前提當然都是以全國為基數了。

所以,給你個建議,就是別替別人瞎操心了,你改變不了世界,當你意識到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時候,那就趕快去改變自己吧。因為現實就是,當你覺得你覺得你可以彎道超車的時候,別人也可能在這麼想。

12樓:

學習確實是最難的事情。

當你工作以後,你就會明白,比起進行有挑戰性的學習,低技術含量的勞動雖然辛苦,但還是更「容易」的。

某種程度上講,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讀取」大腦資訊,而不是「寫入」資訊。你聽聽電腦硬碟寫入時的噪音,就不難理解寫入為何更加痛苦一些。

13樓:陳偉霆

有時候是現實而已我覺得你諮詢你問題中的所有型別的人願不願意去學一門技術或者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我想他們願意的可現實是誰給他們經濟基礎?誰給他們生活保障去做那些事?既然沒有就只有為了維持生活而工作了。

手停口停!就好比健身你問誰誰都會想要好的身材和身體可為了生活不是誰都有條件去健身房也不是誰都有時間去弄精緻的健身餐大部分都是工作收入不錯而且時間還充足的或者年輕人沒有什麼負擔的。就算現在有些事情看似沒人都可以做到但落實到生活又是不是每人都可以做到的。

14樓:

你太天真了,不是想學就能學得進的。人和人差距可以很大的,有人費很大勁也考不上大學。有人很輕鬆,隨便一考就能進985。

小時候我的理想是當科學家,可小學六年級數學就跟不上了,還考過不及格。人先天大腦能力就有高低,你不能隨便指責別人不用功,不努力,不學習。

那些不愛學習的一定是從小到大在學習上受了太多的挫折。花了比別人多的時間學習,卻得不到比別人更好的結果,受盡老師和家長的白眼。所謂厭學的,難道不都是成績不好的嗎?

對於學習,這些人已經失去信心,不管以後走到什麼工作崗位,對於要花時間成本學習的都有一種畏懼心理。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天由命的行為,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

為什麼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教育的孩子差距這麼大?

兔八 養孩子跟有沒有文化沒關係,跟父母心態有關係 通常所說的文化薰陶對孩子確實有用,但影響不了孩子的自制力,人品,處事方式等對學習,工作影響很大的方面。我很狹隘地認為文化薰陶影響最多的還是氣質。 Lynette 占有的資源不平等,接觸的環境不一樣,當然品性和眼界不同啦,推薦最近在B站看的乙個紀錄片 ...

為什麼有的人對權力的遊戲喜歡到痴迷,有的人完全無感

吳憨特 T M D。我還覺得足球是天下最有趣的 最值得觀賞的競技專案。但是身邊都是LZ這樣沒耐心欣賞的,我覺得不公平。事實上它就是最有趣最值得欣賞的專案。 穆伯德 不同圈子吧。就像我姑媽在我們家最先看的,然後安利了我,我也看了。但是我去安利我爸媽,和其他一些同齡的長輩,他們寧願去看很多集的拖沓的電視...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在很吵的地方學習,而有的人不可以?

wuss 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的或者考試的時候一旦聽到一些聲音就會莫名煩躁。例如 不愛墊本子的人寫字,發出金屬筆尖與桌面的碰撞聲 故意抖腿讓牛仔褂的金屬鈕扣晃動碰撞發出聲音等等,而且周圍越是安靜,這種聲音越能使我抓狂,而發出聲音的當事人似乎很舒服,我也試過自己乙個人學習的時候製造這些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