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 從亭長做到漢高祖 的能力是如何鍛鍊的?

時間 2021-05-12 21:30:29

1樓:光之力

整本史記對劉邦描寫最貼切的一句話,就是「沛公殆天授」,,,劉邦本就是那個時代的位面之子,天選之人,他不是後天學來的,而是天生的,

2樓:曉木曰兮歷史系

2、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能當機立斷,乾淨徹底,做什麼都很到位,一點也不粘糊。劉邦自己雖然沒什麼本事,也沒什麼計謀,但判斷力極強,也敢拍板,而且豁得出去。正是這種資質,使他多次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終至以弱到強,步步走向勝利。

究其所以,就在於劉邦是流氓,是流氓中的英雄,因此敢於拿生命豪賭一把。

3、劉邦端的稱得上「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用人時真能放開手用,整人時也真能下得了手。劉邦手下,真是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韓信是平民,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劉邦都一視同仁,各盡所長,毫不在乎別人說他是雜牌軍、草頭王。

4、劉邦是個流氓,然而卻是流氓中的英雄。說他是流氓,只是指他的出身,他的教養,並不是指他的資質。要論資質,劉邦確實無愧於領袖稱號,他簡直就天生是當領袖的材料。

乙個領袖人物必須具備的素質他都有,根本不用別人教,況且也教不了。張良、陳平、韓信、蕭何他們是給劉邦出過很多主意,但這些主意都是針對現實問題的,有的還是具體操作問題,是謀略而不是戰略。戰略性的建議也有,而劉邦也往往一點就通。

這種洞察力、判斷力和悟性,簡直就是天生的。韓信說他「將將」的才能「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並不完全是恭維,當然也不是諷刺。

5、作為乙個領袖人物,劉邦最大的優點是「知人」。這裡說的知人,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尊重人才和善用人才,而是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優點,也知道人性中的弱點,這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又能孤立敵人各個擊破,終於運天下於股掌之中。什麼是天下?

天下並非土地,而是人。所以,得天下,也就是得人,得人心。劉邦很懂這個道理。

他似乎天生就會和人打交道。《資治通鑑》說他厭惡讀書,卻天性聰明,胸襟開闊,能採納最好的謀略,連看門人和最底層的小兵,一見面都成為老朋友。我想,除因他性格豪爽大度,不拘小節,易與相處外,還因為他懂得乙個道理: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乙個可寶貴的。」因此他把所有的人都看作寶貴的財富和資源,惟恐其少,不厭其多。? 怎樣才能得人心?

也就是要能知道別人心裡想要什麼並予以滿足。韓信念念不忘劉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之恩,說明劉邦已得他心,也說明劉邦能夠做到設身處地、將心比心:自己肚子餓要吃飯,知道別人也想吃,便讓出自己的飯食;自己身上冷要穿衣,知道別人也想穿,便讓出自己的衣服;自己想得天下想當皇帝,知道別人也想封妻蔭子耀祖光宗,便慷慨地予以封賞。

這種「有飯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錢大家賺,有財大家發」的想法和作派,在中國最是大得人心。

6、不能替別人著想的人,其實對自己也缺乏體驗;而能夠以己度人的人,也多半有自知之明。劉邦確實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百無一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用計沒有謀略,打仗沒有武力。

因此他把這些事情都放手交給別人去做,自己只做兩件事,一是用人,二是拍板。這樣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處,也調動了別人的積極性,一舉兩得。加上他明是非,識好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勇於糾正自己錯誤,又能容忍別人的過失,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使得別人心甘情願為他所用,從而在身邊集結起一群英雄豪傑,並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

比如樊噲有勇,張良有謀,韓信會將兵,蕭何會治國,簡直就是乙個優化組合。結果他這個老闆當得非常瀟灑,也非常成功。項羽不懂得這個道理,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什麼都自己來,反倒吃力不討好,變成光棍一條。

7、劉邦也犯錯誤,而且犯判斷錯誤和戰略錯誤,但他肯認錯,也肯改。西元前200年,劉邦對形勢和軍情作出錯誤判斷(實則中匈奴誘兵之計),不聽婁敬的極力勸阻,親自帶兵挺進;深入敵方腹地,結果被匈奴圍困在白登(白登是平城附近的乙個小城。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

此役又稱「白登之圍」或「平城之圍」),幸虧用陳平密計(其計不詳)才能脫離危險。劉邦班師回到廣武(今山西省代縣西南陽明堡鎮),立即釋放關押在那裡的婁敬,向他賠禮道歉,承認錯誤,並封婁敬兩千戶,公升關內侯。

8、劉邦不但大度,也細心。劉邦這個人,表面上看大大咧咧,其實心細如髮。鴻門宴前一天晚上,他聽說項羽第二天就會兵臨城下,又聽說項伯可以從中斡旋,立即就決定和項伯拉關係,套近乎。

但他並不馬上急不可耐地去見項伯,而是先問張良與項伯誰的年紀大。聽張良說項伯年長,便立即表態「吾得兄視之」。這就等於說自己和張良是「兄弟」。

你張良的哥,就是我劉邦的哥。與張良平等,張良有面子;尊項伯為兄,項伯有面子。兩邊都討了好,劉邦實在聰明。

3樓:上善若水

張良很願意和劉邦聊天,無論張良說什麼,劉邦都能一點就透。

史載如下

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

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張良何等人物,比現在的大V還要V,劉邦和他聊天,談工作,居然沒有溝通障礙,一點即通。這什麼概念?

4樓:葉弄秋寒

事務分兩種,一種是程式型的,這個能力是可以鍛鍊的,還有一種是創新型的,這種沒法鍛鍊,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被鍛鍊的機會,有機會被鍛鍊的要麼成功了,給我們留下了經驗;要麼失敗了,留下了教訓。劉邦造反這件事是他智慧型的結晶,靠的是他幾十年摸爬滾打,靠的是他觸類旁通,靠的是他自我反思總結。至於說具體的能力,靠鍛鍊是不夠的,非常不靠譜。

拿識人來說,讀一千本識人書籍,在商學院上十年課,甚至於拜劉邦為師都未必能學到這些。古代哪個繼承江山的帝王缺好老師啊,哪個帝王缺乏鍛鍊機會啊,但,很多帝王將江山搞壞,搞丟。所謂鍛鍊學習只能學習程式型事務的處理能力,創新型事務的處理能力不好學的,否則大家都好好讀書爭取當牛人吧。

人活一世,所謂時也,運也,命也。

5樓:一蓑煙雨

最最主要的是,因為一系列複雜不可重複的原因,劉邦成為了帝王,然後才有了他之前的種種不凡與爭論,正所謂帝王的成才之路一般都是由果推因!

6樓:QiQi的奇妙冒險

1,項羽他身邊跟隨的應該都是楚國的貴族以及其他國家的沒落貴族,不然以他高傲的習慣也不能招收「賤民」為伍,而劉邦來者不拒,更贏得人數眾多的草根的心。

2,幾次能除掉劉邦項羽因為名聲而猶豫,這也算幸運吧。劉邦的乙個優點3,在實力不濟時勇於撤退,儲存了絕大部分實力總的來說,項羽不是豪傑,劉邦也不是豪傑,不是他們自己前進,是時代在推著他們前進,是英雄的,唯有秦始皇,滅六國,統法書,可惜後期太過驕縱,肆意妄為,人王之實行天王之道。朝代終毀滅,是秦王毀滅了自己……

7樓:

你們有沒有發現,每乙個開國皇帝,都被各種人傳說他們沒文化。。。

大禹一副農民工形象,秦始皇焚書坑儒,漢高祖被罵為痞子流氓,李世民把魏徵挫骨揚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就更是蠻子,朱元璋要飯的,努爾哈赤是韃子,還有被斥責霍霍文化人進牛棚的某人。。。

其實啊,人家都不是沒文化。說起來我也是讀全了孔孟老莊著作的人,除了五經沒讀完,別的都讀了。就那點東西,讀了就算有文化?

我完全覺得,以上面那幾位大boss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孔孟老莊的書學個七八天就肯定會了。所以人家才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沒文化。因為會那麼幾本書,真的不算有文化。

只有那些連這麼幾本書都沒讀全沒讀懂的人,才會斥責別人沒文化。其實我們中國最該感謝的是秦始皇,是秦始皇的精神和氣魄,支援著我們的帝國一直活到把傳遞人類文明的任務交給大英帝國。是漢高祖的胸懷和大風起兮的雄心,造就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漢族人。

劉邦若是流氓,我們漢族難道是流氓民族?

8樓:

他能成為漢文化開創者,跟他是不是痞子無關,多關注他能力吧。影視作品少看,安慰不得志的人罷了。想想項羽這麼吊輸給乙個痞子,自己睡覺就踏實多了。

9樓:郭華

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遇見了呂雉,哈哈,畢竟乙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乙個偉大的女人,雖然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呂雉,但是不得不說她對劉邦成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0樓:Claire

天賦異稟、志向高遠加運氣好。

天賦異稟。劉邦是真的聰明,悟性極高。就舉個例子,張良把太公兵法給其他人講都聽不懂,講給劉邦他一會兒就領悟了。

於是張良覺得劉邦是個值得輔佐的領導。而且劉邦講謊話也是信口拈來不打草稿,很有說話的藝術,情商也極高。

志向高遠。劉邦不像韓信,後者的志向到封王而止。但劉邦是要當天子的,所以他在稱霸過程中表現出了極度的隱忍。

彭城戰敗後,差點沒命的劉邦竟然說道:「誰能幫我打天下,我就把一半的土地都分給他!」 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從領導口中出來是很難能可貴的。

尤其劉邦明明志向就是要吞進天下,他本心絕不捨得把自己的天下分出來一半給別人。但在緊要關頭,千鈞一髮之際,為了轉敗為勝,不被項羽所滅,劉邦表現出了一番大度,這是何等的隱忍。而且,像劉邦這麼貪婪的人,進關中後看到秦宮之雄偉、秦寶之炫麗,居然能乖乖聽從手下的建議做到秋毫無犯,說明劉邦為了當皇帝,壓抑自己的天性做出長者的姿態,煞費苦心。

運氣好。一是他遇到了許多貴人,張良、陳平、蕭何、曹參、韓信、彭越…這些人是劉邦陣營的關鍵人物。沒有這些文臣武將的巨集才韜略,就憑劉邦自己難成氣候。

說劉邦是帥才不是很準確。劉邦沒有什麼深謀遠慮,也不是戰略家。但是他最大的優點是能採納諫言。

偏偏他周圍又有很多真正的聰明人,總能給他提供明智的建議,而他又總能採納。如果劉邦周圍都是些烏合之眾,提供給他的都是慫點子,那這事估計就黃了。所以這就是運氣。

而且項羽幾次差點擒住劉邦,都被他僥倖逃了,也是運氣。當然運氣說是偶然,也有很大的必然。劉邦也不是天生運氣多好,他的運勢很多是由他自己創造的。

比如他能採納建議,就導致了越來越多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能人投奔他。又比如他志存高遠,就令他得以放棄一些東西保住自己性命。

應該說,劉邦不算大英雄,但是絕對是聰明人,而且早年的混混經歷也使得他比較能承受挫折,有點像殺不死的小強,只要一口氣在,就不至於萬念俱灰,就還能繼續謀劃。從這點來說,劉邦還是比一般人高出不少的。

如何評價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陳平?

孫之燕 總評陳平的 六出奇計 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 第一 離間項羽 范增,楚勢由此頹衰。第二 喬裝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第三 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第四 聯齊滅楚,劉邦於是戰勝項羽。第五 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第六 解白登之圍...

漢高祖劉邦是項羽分封的「漢王」,為何劉邦打敗項羽後,仍以手下敗將封的「漢」作為國號呢?

劉博通 項羽是戰敗了,他是手下敗將。但是漢王劉邦戰勝了勝者王侯敗者賊,所以他用漢王的封號作為國號是再正常不過了。項羽戰敗,那是他的事,與國號沒有關係。 夫子曰 首先,劉邦只是接受了項羽的分配 劉邦對分配結果非常不滿,但迫於形勢,只得接受 得到分配的原因是 自己參與了倒秦戰爭,且在戰爭中有卓絕貢獻 而...

如何委婉地告訴漢高祖劉邦,他穿的漢服是山?

虎迫龍角疆 別逗了題主,漢朝的衣服難道不都是漢服嗎,什麼是山啊,漢服定義是什麼,雖然我沒怎麼了解過,但這點邏輯還是有的吧,你們所說的漢服不就是復古風嗎,難不成你仿照他們的衣服,然後反說他們的衣服是山嗎 已登出 當漢服圈的部分人群陷入什麼山不山的謬論之時。整個漢服圈的復興漢文化的旗號就等同一句屁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