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的姓名註冊時,有沒有寫成漢語拼音的趨勢?

時間 2021-05-05 15:46:32

1樓:「已登出」

其實是有,但我們不會真正照著標準漢語拼音註冊形式。

因為老一代的華人以方言為主,所以註冊名字時都是用方言拼音我打個比方:陳姓主要為三種:

Tan-根據福建方言音譯

Chan-根據粵語音譯

Chin-根據客家語

2樓:

根據我在facebook上的觀察,不少大馬ID是姓氏方言,如 Tan Ng Tsoeng 等等,但是名字用漢語拼音,比如 Jiahao Ong。

3樓:多多勝利

馬來西亞華人姓氏一般以籍貫和方言的發音為主,所以就不換成拼音了。名字就可以,但是有些人會覺得姓名以方言為主會比較有連貫性,就不用姓氏用方言,名字用拼音。 還有的直接取洋名加姓.

4樓:

這個趨勢在新加坡是相反的,新加坡華人在之前或許是完全按照漢語拼音註冊,隨著中中國人的到來,他們傾向於把名字註冊為方言發音,以此來區別新移民與local

5樓:大馬林將軍

有把名字換成漢語拼音的趨勢,但姓氏保持不變,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爸爸姓Goh,孩子姓Wu。

大多登記官不會漢字(馬來族),所以他們只認羅馬字母,如果改了姓氏的羅馬字母可能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而且保留姓氏的方言讀音也能讓其他華人知道你的祖籍,我是看姓氏拼寫來決定跟老人說方言還是華語的,比如林姓拼Lam就是廣府人,就跟他說華語;拼Lim就是閩南人,比如林宇中,就跟他說閩南語。另外,馬來西亞演員陳子穎官方名是Chan Zi Ying,所以從姓氏來看她是廣府人,「陳」拼成Chan的是粵語,閩南語是拼成Tan,如果她是馬來西亞閩南人的話會拼成Tan Zi Ying。所以很多外籍華人的Tan不是「譚」姓而是「陳」姓。

20世紀及之前,馬來西亞華人的姓名主要是用英語或者馬來語轉寫方言,比如葉亞來Yap Ah Loy,有的文化人會用韋氏拼音。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馬來西亞華人新生兒的名字改成漢語拼音了,但姓氏拼法沒變。

其實馬來人也有把名字拼寫用規範的趨勢,但還是會沿襲上一輩用不規範的拼寫作為父名,不出3代就可以規範化。但跟馬來人採用的父名系統不同,馬來西亞華人採用的是姓氏系統,不規範的拼寫會一直沿襲下去。

順便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登記名字模式:

1、穆斯林父名,格式是(子名)+bin或者binti+(父名),bin是xx之子的意思,binti是xx之女的意思,所以看全名可以知道性別。例如:Mohammad Azli bin Ali。

2、東亞姓名,格式是(家族姓)+(名字),這點你們應該很熟悉,不做多介紹。馬來西亞沙巴的幾戶華北回族和西馬雪隆的日本裔也是用這個格式。

3、其它格式,格式是(子名)+a/l或者a/p+(父名),a/l是馬來文anak lelaki的簡寫,意思是xx之子,a/p是anak perempuan的簡寫,意思是xx之女。採用此格式的有印度族、原住民和其它土著。

6樓:

把姓寫成漢語拼音極為罕見,但是把名寫成漢語拼音到時不少,例如吳小明寫成 Goh Xiao Ming。

把方言音或英譯姓改成漢語拼音的情況在馬來西亞非常少見,在新加坡倒是有趨勢。

至於把名寫成漢語拼音,馬來西亞是有,但是還有大部分人使用方音或英譯,當然也有混合使用的,例如其中乙個字是漢語拼音,另外乙個字是放音或英譯。

如何看待馬來西亞華人的未來?

starwlstar 全球局勢 西方和美國都想削弱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而馬來西亞是重中之重,讓馬來西亞絕對不能成為中國的乙個小弟或者堡壘,這是必須要做的事,也是正在做的事。所以打壓馬來西亞的華人,是西方暗地裡的政治正確。馬來西亞國內 不多說了,懂得都懂。總結 還是看中國,中國軟弱,那麼中中國人和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的處境有多尷尬?

看客 華人都是外國公民,中國面子上肯定是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咱也就別替人家瞎操心了。不過,我還是會在大馬華人為自己應得的權利和尊重做鬥爭時給你搖旗吶喊的 加油 巴巴裡海軍 沒尷尬只是暫時的,等中國回歸地區霸主地位就不尷尬了,到時候尷尬的是香港和新加坡人。暫時尷尬的原因是中國強大但又沒強到可以干涉東南亞...

馬來西亞華人的馬來語水平怎麼樣?

不請自來。六年華小,五年國中,一年半高等教育文憑,現在大學就讀中。自我評價馬來語並不好,說也說不流利,寫作也不怎麼好,中學水平吧,很多生活詞彙都不會。就比如說前幾天我陪我外婆去看醫生,她的症狀是身體癢,但是我卻不知道這個在馬來語裡怎麼說。其實不止馬來語不好,英語也是不怎麼好,怪自己之前不好好學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