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 鉀 鐳 甾 菪 之類造出來之後跟固有漢字撞臉的高新科技相關漢字有哪些,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30 15:13:02

1樓:若鷺姬

4715.04.30.13:05

====14:30

自答下關於元素週期表的部分。

部分內容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qīng):現代新造字?

氦(hài):現代新造字?

(lǐ):?

鈹(pí):1.兵器名,形如刀而兩邊有刃 2.大針

硼(péng):【~隱】同「駍隱」「砰隱」,形容聲音巨集大響亮

碳(tàn):現代新造字?

氮(dàn):現代新造字?

氧(yǎng):現代新造字?

氟(fú):現代新造字?

氖(nǎi):現代新造字?

(nà):?

鎂(měi):?

鋁(lǚ):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矽(guī)?

磷(lín):2.同「燐」

硫(liú):硫黃

氯(lǜ):現代新造字?

氬(yà):現代新造字?

(jiǎ):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鈣(gài):?

鈧(kàng):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鈦(tài):?

釩(fán):?

鉻(gè):?

錳(měng):?

鐵(tiě):(又鐡、、銕)1.黑色金屬

鈷(gǔ):【鈷鉧】熨斗 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鎳(niè):?

銅(tóng):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鋅(xīn):?

鎵(jiā):?

鍺(zhě):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砷(shēn):?

硒(xī):?

溴(xiù):?

氪(kè):?

(rú):?

鍶(sī):?

釔(yǐ):?

鋯(gào):?

鈮(ní):?

鉬(mù):?

鎝(dé):?

釕(liǎo):?

銠(lǎo):?

鈀(pá):1.兵器名 2.農具名

銀(yín):1.一種白色的貴重金屬 4.通「垠」,邊際、界限

鎘(gé):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銦(yīn):現代新造字?

錫(xī):1.一種金屬

銻(tī):?

碲(dì):?

碘(diǎn):?

氙(xiān):?

(sè):?

鋇(bèi):?

鑭(lán):?

鈰(shì):?

鐠(pǔ):?

釹(nǚ):?

鉕(pǒ):?

釤(shān):1.大鐮刀 2.砍,割 3.通「銛/xiān/」,鋒利

銪(yǒu):?

釓(qiú):?

鋱(tè):?

鏑(dí):?

鈥(huǒ):?

鉺(ěr):?

銩(diū):?

鐿(yì):?

鎦(lǔ):?

鉿(hā):/jiā/象聲詞,鑽入堅物的聲音 /kē/【~匝】周匝,環繞

鉭(tǎn):?

鎢(wū):?

錸(lái):?

鋨(é):?

銥(yī):?

鉑(bó):?

金(jīn):?

汞(gǒng):?

鉈(tā):?

鉛(qiān):(鉛、鈆)1.金屬名

鉍(bì):?

釙(pō):?

砈(ài):?

氡(dōng):?

(fāng):?

鐳: 即裡羽元:像「鉀」「鐳」「甾」「菪」之類的漢字在成為化學用語之前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錒(ā):?

釷(tǔ):?

鏷(pú):?

鈾(yóu):?

錼(ná):?

鈽(bù):?

鋂(méi):?

鋦(jū):?

鉳(péi):?

鉲(kāi):?

鑀(āi):?

鐨(fèi):?

鍆(mén):?

鍩(nuò):?

鐒(láo):?

(鈩/釒盧):?

(釒杜):?

(釒喜):?

(釒波):?

(釒黑):?

(釒麥):?

鐽(dá):?

(錀):?

鎶:?鉨:?

(鈇):1.切草的工具,鍘刀,古代也用為斬人的刑具 2.通「斧」

鏌:【鏌鋣】【莫邪】古代寶劍名

鉝:?石田:現代新造字

氣奧:現代新造字

2樓:即裡羽元

笵韋太大,逐漸展開地說一下。幖注「※」的是今(或曽)用作化學元素名的字。幖注「」是中古字書包括東漢《說文》、北宋《廣韻》哪怕近古的淸代《康熙字典》也沒有記錄的字。

幖注「※」如果有古文本我會附圖。

首先說一下我找本義的方法:沒有人無師自通知道那麼多字的本義,我主要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字典、漢典、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查詢歷代字書和漢語多功能字型檔、小學堂字形演變查詢古文本字形。

「鉀」根據《康熙字典》,普通話讀jiǎ時即「甲」異軆。鎧甲通常是金屬製的,表示金屬製的象形和會意字常加「金」増緐。當然可能也有「甲」常被叚借為天乾第一位有關,為表本義而増「金」旁。

象形或會意字常加「金」増緐成為正字的有:

「鉞(簡化字「鉞」)」,本字是「戉」。「戉」本身就是斧鉞象形,就像「甲」本身就是鎧甲象形。「戉」古文本中常被叚借為國名,即今用的「越」字,所以累増「金」旁。

但當今「戉」不再被叚借,完全可以還原本字。

「鏞(簡化字「鏞」)」,本字是「庸」。「庸」本義是大鐘,因為常被叚借走而本義分化「鏞」。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呂

「鉤(簡化字「鉤」)」,本字「句」。「句」本義即彎曲的鉤子,因為「句」多用於詞組成的話,春秋即有累増「金」的「句」作「鉤」。

「鈞(簡化字「鈞」)」,本字「勻」。「勻」本以「螾/蚓」象形初文為聲,本義是重量單位。「呂」和「金」本是同義部件互換。

後來「呂」因為如上圖西周金文那樣的填實象形,在組成文字中常被簡化成二橫,「勻」如此,「金」也如此。「鈞」也改作以「勻」為聲。「勻」被叚借用作「均」義,「鈞」承儋本義。

(《說文》訓「勻」少,應是根據當時字形誤以為「勻」從「二」二附會的,文獻未見此意。)

……(以後可能補充。)

未成為當今正字或曽出現過的有:

「鑪」,本字是「盧」。「盧」本身是火爐象形,但巠歷了商代後期加聲符「虍」(hū)、西周晚期加意符「皿」,本身的象形在隸楷已類化成「田」形了。因為「盧」也常被叚借方國名、地名、人名等,累増「金」旁。

「鑪」其實成為正字過,但後來被從「火」的「爐」代替了。

「金皿」,本字是「皿」,戰國文字異軆,僅戰國晚期廿七年皿金文上出現一次,未流行。

「鈛」,本字是「戈」,東周有加「金」表材料為銅的異軆,和「鉀(甲)」、「金皿(皿)」屬於同類。東周金文有三例,未流行。隸楷階段又曽被用作「鍋」異軆,也曽作「鈳」的舊譯名。

※「鎘(簡化字「鎘」)」,本字是「鬲」,西周中期偏晚季鼑鼎金文就有一例從「金」的異軆,也是加「金」(順便一提「金」本義是銅,下文會提到)表材料,但未流行。鬲是古炊煮器皿,通常青銅制,通常三足。「鬲」是其象形,鬲足周代訛成「羊」形。

今用作化學原子序數48的金屬元素。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鬲

饕餮紋青銅鬲(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饕餮紋青銅鬲ZNQ.jpg)

「勒金」,本字是「勒」。「勒」本義是馬銜,從「革」「力」聲,西周早期班簋金文有一例累増「金」的異軆。

「金壷(壺)」,本字是「壷」(「壺」,簡化字「壺」)。沒什麼好說的,依然是表示材料,象形字累増「金」旁。不流行,古文本中僅西周晚期圅皇父盤出現三例。

「金匡」,本字是「匡」,今作「框」、「筐」。「匡」是從「匚」,「王」聲(原本是「」聲作「匩」)。「匚」本身就是筐的象形,「王」或「」幖聲作「匡」。

但「匡」多用於引申義扶正等,所以有了累増「金」的「匡」,而今加「木」或「竹」分化。

……(以後可能補充。)

「鐳」本是「罍」的異軆。「雷」=「靁」=「畾」。這要先談「雷」字的字形演變。

「雷」本從「申」從0至4車輪象形(即「車」字中間),從「申」因為「申」本「電(電)」象形,常被叚借為地支名和「」而累増「雨」。從車輪象形按漢語多功能字型檔是因為用車輪滾滾模擬雷聲。

車輪象形,「車」字中間,在漢字中沒有單獨出現過。其它文字系統如腓尼基字母的ēth也是車輪象形,希臘字母Θθ和西里尒字母來自此形。

商代甲骨文「雷」或省車輪象形而改為二小空心圓或四小點。

西周起「雷」的車輪象形不省而且只沿用了商代文字最多4個車輪象形的異軆,或把「申」改造為連線4車輪象形的線,或加「雨」。

至戰國文字,「雷」的「申」已被省去而沿用了從「雨」的「雷」,楚簡從4個車輪象形或改為從2個車輪象形的「壘」聲,這不重要已被書同文廢除;秦簡「雷」改為從3個車輪象形作「靁」,漢隸又省去2個車輪象形,車輪象形隸定作「田」形,也就有了今「雷」字。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yanbian?char=雷

「雷」加了「雨」但其它「雷」聲字未加「雨」,而且隸變把常用字的「畾」(雷)聲省為「田」形,如「雷(靁)」、「累(累)」,次常用的「儡」、「壘」(簡化字「壘」)、「」。

說起來「罍」本身和「雷」就很有囦源,根據漢典,「罍」是「古代一穜盛酒的容。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靑銅或匋製成」。「罍」西周金文最早直接同音叚借「畾」(雷)為之,而且當今從「缶」的「罍」成為正字也很偶然,周代金文加「金」的「罍」有3例,加「缶」的2例,加「皿」的1例,所以「罍」本應作「/金畾(U+28BD4)」或「鐳」才對,但最後從「缶」的勝出成為了當今的正字。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jinwen?char=罍

「鐳」在中古字書中並沒有被識別為「罍」的異軆字,但字書的二字解釋多為近義,可能是疏忽。例如《廣韻》「罍」是「龜目酒尊」,「鐳」是「瓶也,壼也。」(這裡《廣韻》應是寫了別字,非「壷(「壺」,簡化字「壺」)」而訛作宮中道路「壼」)。

「鐳」近代又被叚借用作原子序數是88的放射性金屬元素,三千年以來再次發光發熱。

鏤空龍耳罍(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鏤空龍耳罍(複製品)1232.jpg)

這個分類和「鉀」主要不同在於第一分類是原為象形或會意的本字再累増「金」旁,原字形和本義有關;而這則是除去「金」僅是聲旁,原字形和加「金」所表示的字無關,可能是形聲字的同義形旁替換,甚至最早以原字形叚借今「金」旁字,後起字加「金」的字才是本字。

未成為當今正字或曽出現過的有:

「金盨(盨)」,「盨」本義是上古盛黍稷稻粱的皿,已有「皿」表意,但西周晚期一例有累増「金」表材料的異軆,或直接把「皿」換作「金」的,但皆沒有流行。

「鍞」,同「鼎」。這字比較扭曲。「貞」意思是貞卜,「貞」的讀音本來即從「鼎」分化出的,商代文字早期本用「鼎」表示,後加「卜」()於上作「鼑」,「鼑」又被省作「貞」。

西周以來偶有叚借「鼑」為「鼎/貞」的,戰國文字再為區別而累増「金」或「皿」作「鍞」,可以說非常曲折了。隸楷的「鍞」是鏗鏘有力的「鏗」(kēng)的異軆。

※ 「鈧(簡化字「鈧」)」很特別,它沒有在中古字書出現過,但「鈧」卻在曽在西周晚期弭伯師耤簋金文上出現過。按多功能字型檔,「是古亻用逨綁系玉珮的帯子,古文本中多以『黃』字逨表示『衡』,『鈧」和『黃』分別是『衡』的通叚字。弭伯簋:

「金鈧(衡)」。而今「鈧」用作原子序數21的金屬元素。

※「鈷(簡化字「鈷」)」,戰國文字中是「簠」(fǔ)異軆。為何這例看起來不那麼直觀了呢?原來,按多功能字型檔,古文本主流「簠」從「匚」「古」聲。

「簠」是「古代食,用盛黍稷稻粱,以作祭祀」。而且古文本「簠」聲旁多變,「夫」、「古」、「黃」、「故」、「害」、「吾」、「甫」等皆可是「簠」的聲符,可能秦文字是從「竹」、「皿」為意符,「甫」聲的,在書同文後成為主流。在中古,《玉篇》記錄了「鈷」字,解釋為「鈷」,《康熙字典》說「鈷」即溫。

而今「鈷」用作原子序數27的金屬元素。

戰國夔紋青銅簠(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戰國夔紋青銅簠.JPG)

※「鍺(簡化字「鍺」)」,依然按多功能字型檔,在古文本中是「堵」的異軆,「金文讀作『堵』,是古代編鐘或殸的單位,邾公牼鐘:『龢鐘二鍺』」。這是「土」和「金」近義的意符發生了互換,而且古鐘通常是銅製的,鐘的單位從「金」並不奇怪。

在中古字書中,根據《廣韻》,「鍺」是車鐗的意思,即車軸上的鐵條,用以減少軸與轂之間的摩擦。而今「鈷」用作原子序數32的金屬元素。

※「銅(簡化字「銅」)」雖然戰國就出現了,但它的本義卻並不是原子序數是29的金屬元素。而且,「銅」本義也和上文那些器皿無關,根據多功能字型檔,「銅」的本義是現代漢語的「金屬」、文言文的「金」,即泛指任何金屬。而「金」本義才是原子序數是29的金屬元素。

「銅」和「金」的意思發生調換,而現代漢語「金」又收窄而變成了黃金、原子序數79的金屬元素。當然這和聲符「同」還是有點關聯的(雖然和聲符本義無關),「同」是筒、桶的象形,如果按這麼看「銅」像是金屬銅的意思,但並不能這麼看,因為「同」有叚借「會同、共同」義的歷史,而「銅」戰國始見也未用作「筒/桶」過。所以這裡可能和「同」的共同義有些關聯。

……(以後可能補充。)

「甾」出現得很早,商代甲骨文就出現了。按照字形,通常認為它是竹編容器的象形。但「甾」在文獻中一直是同音叚借「載」、「鼒」、「災」、「葘」、「淄」等。

《廣韻》「不耕田也」應是叚借「菑」,《說文》「東楚名缶」應是按字形分析,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似乎都沒有用例。

「菪」似乎就是連綿詞「莨菪」的一部分。根據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菪」最早出現在東漢《金匱要略》,「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先,有毒。」,或《玉篇》有「莨菪子」。

補充@ListLee 提到的幾字:

「吡」雖然傳世文獻中《莊子》提過,但並無古文本。「吡」根據《廣韻》,首先「訾也,出《莊子》。」是誹謗的意思,此義今音pǐ,此義通「諀」;又《廣韻》「鳴吡吡,亦作咇。

」是鳥鳴的擬聲詞,此義今音bì,此義通「咇」。今有機化學借用的「吡」即「比」加「口」區別,通「比」,取「比」讀音的音譯字,也讀作「比」bǐ,和誹謗與鳥鳴的「吡」是同形字。

「啶」無古文本,中古字書也未收錄,當為加「口」取「定」讀音的音譯字,讀音dìng,與「定」同。

「蒽」北宋《集韻》有收,「烏痕切,音恩。艸名。出日南。」是音同「恩」的一穜植物名。具軆是什麼植物暫不知。

「萘」也無古文本或中古出處,是音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