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國中哪個事件走向,會極大程度影響後續魏蜀吳的鴻圖?

時間 2021-05-07 04:25:55

1樓:一萬年太久

由於荊州之戰就發生在漢中之戰幾個月後,而且是關羽先防守後反擊打到樊城、水淹七軍。因此如果開個天眼,漢中之戰後立馬派趙雲帶著劉備親筆命令率軍兩千人前往公安或者江陵把糜芳換回來,那麼就達成這個效果:1.

趙雲換糜芳可以防止糜芳投降;2.兩千人增強江陵防務可以增強力量,加上江陵原本的守軍估計有五千人,守城應該足夠(從東吳白衣渡江的全過程來看,這次偷襲完全是抱著「一擊必中、不中即走」的機會主義心態,只要趙雲有能力堅持十天,關羽大部隊回來,東吳自然會退兵);3.劉備的親筆死命令可以防止關羽把趙雲帶來的兩千人也給抽調走了。

2樓:xiaohuhu

當然赤壁之戰,雖然有說法是瘟疫,但我覺得還有個重要原因是曹魏接連的勝利以後有點膨脹了,類似關羽的荊州。這個時候適當的休養生息,操練下兵馬,磨合下將帥,過個兩年結局應該大不一樣

3樓:漢東錢秘書長

太多了,說幾個冷門的。

如果劉虞接受了韓馥和袁紹的擁戴,在河北稱帝,成立關東諸侯擁立的朝廷,或許他不會被公孫瓚殺掉,憑劉虞的威望和胡人的支援,河北還輪的著袁紹和公孫瓚嗎?

劉焉讓長子劉範勾結馬騰進攻長安的事情假如得手了,劉焉之勢不就和當年劉邦差不多了嘛。

官渡之戰前後,張羨要是沒帶著三郡反劉表,劉表就有很大可能偷襲許昌,那麼北方的局勢最終會很難說。

諸葛恪要是沒發瘋在軍隊未修整的情況下立即北伐,吳國在合肥一線將擁有孫十萬從來沒取得過的優勢。

費禕要是沒被刺殺,從一些史料來看,費禕似有恢復丞相制度的意思,這對於蜀漢來說就前途莫測了,有可能是費禕因循不革,提前滅亡,也可能是積蓄實力再打一次興勢之戰。

公孫淵要是沒碰上下暴雨呢?他再多撐一兩個月,司馬懿就來不及趕回去了,孫資劉放也就沒法把託孤方案變成歷史中那個樣子,至少不是只有曹爽和司馬懿兩人秉政。

4樓:無何鄉居士

袁紹多活幾年,曹操統一北方大大延緩,吳蜀擴張空間大幅增加。

曹家前幾個皇帝多活幾年,輪不到司馬懿什麼事,可能連八王之亂都省了。

5樓:動漫屋

延長郭嘉的壽命。

正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劉備集團缺少重要謀士,難成大器。孫權在一眾帶路黨的指引下,在赤壁之戰降於曹操,留下樂不思吳的典故。

我魏武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延年益壽,成功熬死司馬懿,一統三國。

6樓:「已登出」

從隆中走出,年僅27歲的諸葛亮從此登上了渴望已久的政治舞台,遵照《隆中對》的戰略決策。輔佐劉備創立了蜀漢政權,與孫吳和曹魏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相抗衡,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隆中籌畫的方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起到了典範作用。

說到《三顧茅廬》不能不提乙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東漢未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為人清高,學識廣博。有知人善鑑之能力,是他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著墨不多,即點則過,但在三國形成的大事件上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說沒有司馬徽串針引線的作用,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那,這要從劉備說起,劉備起事初始,兵不上千,將不過關張,勢力弱小。經常在袁紹,曹操,呂布等這些大軍閥,大官僚的狹縫中周旋,羊行虎群,卵石相伴,如履薄冰。別說建立蜀漢政權,能生存下來已經是萬幸。

劉備在新野屯兵時遇司馬徽推薦了諸葛亮,看似乙個小轉折小插曲,卻比一次大的戰役影響都要大,諸葛亮初出茅廬,二火燒博望和新野,群雄逐鹿中原,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也為陳壽的史學名著《三國志》提供了史料依據,為羅貫中的歷史演義故事《三國演義》提供了素材支撐。

7樓:鯫生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試看江山又輪轉,漢道陵遲將塗高。

雞舌命箋煩執事,怎奈田橫復引刀。

8樓:極尼太美

曹孟德獻刀失敗被發現,想逃跑卻跑不過赤兔馬,曹操——卒青梅煮酒,打雷不及時,劉備——卒

關羽殺人,沒及時從老家逃走,被抓住送官司——卒水淹七軍後,曹操遷都,大漢——興,關羽——武廟十哲馬騰等眾人密謀害曹操,其中一人的小舅子未報警——曹操,卒曹操腦袋一抽,忘了鐵索連環,或闞澤膽子不夠大,被唬住了——曹操一統天下

天下三分,郭圖是最大的功臣,沒有之一,其他人少了不一定影響,但是沒有郭圖就沒有魏蜀吳三分天下

9樓:抄程式碼的老實人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

「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操笑曰「玄德真乃聖人也,汝妻子吾養之,勿慮也」,乃命許褚將玄德拖出斬首,全劇終。

10樓:追曲

改變三國中的大部分事情走向,最後都會極大程度影響後續魏蜀吳的鴻圖。

因為三國分立本身就是建立在無數巧合上的事件,先不說哪些事件可能會導致三國的版圖,政治關係,戰事發展發生改變,就一半以上甚至90%以上的事件都會導致三國分立被掐滅在雛形階段。

11樓:家是種文化

1、孫策不被刺客刺死,吳國無懸念一統天下。

2、官渡之戰,袁紹勝。這下沒曹操什麼事情了!

3、赤壁周瑜不死,吳國大優。直接導致,吳國成三國實力最強的國家。

4、關羽威震華夏,吳國不背刺。蜀國大優,蜀國成三國實力最強的國家。

12樓:黑狐仙

乙個乙個捋哈。

1.十八路諸侯討董,曹操孤軍追擊時被殺。魏國無,群雄林立,大概率董卓據西北,劉備據華東,孫吳據江南,劉璋據益州,四國鼎立。

2.孫堅回軍路上全軍覆滅,吳地諸侯內耗,後被曹操迅速剿滅,劉備入川獨木難支,三國提前統一。

3.劉關張剿滅袁術時失手被殺,袁術北上匯合袁紹,提前剿滅曹操,滅曹後兄弟反目,第二戰國時代出現,五胡趁機侵入中原,漢文化退居西南一隅,中原進入游牧時代。

4.關羽北伐就不說了。

5.劉備伐吳迅速成功,曹操不及支援,曹劉南北對峙,直至晉代曹魏,蜀漢衰微,重新一統。

13樓:三月白與

曹操成功刺殺董卓後,成功逃脫,聲望大增,家族勢力成功取代何家成為大漢新的外戚,官至丞相,晚年或過世後,家族被成長起來的皇帝利用閹黨剷除,皇帝晚年新一代的十常侍誕生了。

14樓:不吃香菜

我認為是討董一戰

如果此戰勝了,不說別的,曹操拿不到獻帝這張王牌基本沒得玩,充豫兩洲地理位置奇差,光周邊的就有呂布袁術袁紹張繡,很難打

15樓:朝酒暮歌

大概是龐統之死。演義中龐統死於落鳳坡,正史中死於雒縣攻城戰,是中流矢而亡,極為可惜。

倘若龐統不死,便能輔佐劉備平川,諸葛亮也可以留在荊州。眾所周知,丞相的外交能力是超群的,總可以和孫吳保持脆弱的聯盟。哪怕襄樊之戰時呂蒙還是實施了背刺,有丞相在,糜芳傅士仁也不至於望風而降,總能堅持到君侯回師的時候。

不僅如此,從後面的史料來看,丞相也非常善於處理下屬各派系之間的關係,倘若仍在荊州,總不至於再次出現劉封逼反孟達的事,至關重要的東三郡就不會丟失,對後面布局的展開絕對大有助力。

歸根結底,還是蜀漢的人才儲備不足,如果能多幾個優秀的謀士或者幾個重要的謀士不要去的那麼早,在雙線作戰的布局中總是能發揮的更加順暢一些。「周家八百延光祚,社稷安危在得人」,是誠不我欺也。

16樓:董高山上的狼

我覺得是落鳳坡事件。

迷信的說,如果鎮守荊州的是鳳雛,先進益州的是臥龍(事實證明沒有諸葛荊州也沒啥事),落鳳坡是不是就不會折損龐統了?然後荊州有龐統輔佐關羽,北伐的時候是不是破綻就沒那麼大,孫權也就不敢嘚瑟背刺了?

17樓:Jason

不藥自來,只想說如果當初不是蔡瑁追殺劉皇叔到檀溪,也沒有後來遇到水鏡先生和徐庶,自然破不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也就沒有後面引出臥龍啦。然而回來蔡都督被離間計一刀解決,做到了工具人的極致,絕不拖延劇情也不浪費筆墨,壯哉我蔡大將軍!

18樓:

想辦法讓老曹赤壁贏了,這樣三國之後晉大概率不出現,晉滅後那中原大地動亂歲月應該不會到隨朝才能結束,真不喜歡三國,三國後真的是恐怖

你覺得三國中哪個情節最精彩?

薛康 望陛下忍數日之辱,維將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必不使漢室終滅也。逆天而行,終不能勝天。論氣度蓋世,實為英傑。然,乙個英雄的時代,終落幕此時。 能胖就能瘦 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 吾方使康斬送尚 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 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

三國中哪個謀士讓你覺得最坑

胡鑫 賈詡曰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 若其不勝,走亦未遲。所謂毒士亂國,還有更甚的麼。 JoshSong 我覺得是郭圖 曹操襲擊烏巢,鎮守烏巢的守將叫淳於瓊。張郃對袁紹獻策 老闆啊,曹操來勢凶猛,淳於瓊肯定擋不住,淳於瓊...

三國中如果孫策不死,是否會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鄭承影 看了好多文章,說得孫策一無事處,說得孫策上限也就孫權,看得牙癢癢,這裡就不說何去非評價孫策了,來看看關於治國,孫權治江東,拉攏士族,然後,南朝吳晉宋齊粱陳近四百年,什麼風格?士族空談為風流,終是少了血勇,漢唐明之所以強硬自信,是繼承武帝太宗永樂的風骨,如是孫策治江東,縱是終其一生偏居一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