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都很焦慮,內心緊張不安,怎麼調整心態?

時間 2021-05-29 23:10:33

1樓:於飛

這裡並不是說慾望是不好的,適度的慾望是社會和個人發展的源動力,但過度的慾望則會使乙個人陷入無邊無際的焦慮、恐懼和抑鬱情緒之中,並與外部他人和環境形成對立乃至敵對的關係,也會使乙個團體瘋狂並走向毀滅。

所謂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其實就是把周圍他人假定為了自己的對手或敵人,不能接受他人比自己強,當感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和痛苦,感覺受到了威脅,而對他人產生戒備和敵意,並把這種敵意投射到對方的身上,然後就覺得是對方在敵對和侵害自己,而感到擔心、害怕和緊張。然後主觀認為別人會因為自己緊張和不自然而看不起與傷害自己,從而掩飾或偽裝自己,故作鎮定或強顏歡笑,再或者迴避和抗拒他人。

這種爭強好勝的個性與關係模式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家庭和學校教育造成的。比如父母經常挑剔、否定和指責孩子,經常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來羞辱孩子,經常恐嚇甚至辱罵、毆打孩子。比如說:

落後就要挨打,比別人差非常可恥,甚至不配活著。也包括學校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和成績的排名。這樣的觀念和設想是:

如果自己不是最好的,就是乙個失敗者,就會被他人厭惡、孤立和拋棄,然後就會孤苦伶仃、非常痛苦與悽慘的死去。

過高的慾望也會使人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脫離現實的想要一步登天,就很容易遭受挫敗和打擊,而喪失信心和勇氣。比如有社交恐懼症的朋友,就想像別人那樣輕鬆自在的與他人相處和交流,越想要表現的好就越擔心自己緊張和不自然,最後只能強撐著演戲或迴避。社交對一般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對於社交恐懼的朋友來說需要時間和過程,逐步重建自己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和生活經驗,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到的,如果肯循序漸進的改變自己,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正常水平,但如果總是急於求成,只會在惡性迴圈中不能自拔。

如果您經常感到焦慮、恐懼和抑鬱,可以自我覺察:自己是否有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是否過於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而很容易遭受挫敗,而缺乏信心和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轉而開始迴避和抗拒人生的風險與痛苦,甚至試圖控制一切。然後可以降低自我期待,使自己的目標更符合客觀現實,並且循序漸進的提高和實現自己。

2樓:趙昭

首先,要找到焦慮原因,從心理學來說,產生任何心理問題,都應當先找到它為什麼產生的原因,先進行歸因。到底是同事間關係、上下級關係,還是工作內容太難、任務太多,還是做的事情無法讓你產生成就感,認真想想,工作給你帶來壓力造成焦慮的源頭是什麼,一一列出,看是否能夠通過一些方法來進行改進。

其次,明確焦慮原因後,進行自我分析調節。看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否是由於自己原因造成,如果是自己狀態因素,可以給自己一些放鬆的契機,請假休息兩天,或者在休假的時候與家人、朋友出去聚會放鬆一下,或者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心態放鬆了,工作狀態也會好轉。

3樓:混濁

乙個人如果在工作的時候覺得壓力太大,總是時常伴有一種焦慮情緒的話,這樣的人是很難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即便有較好的表現,也會令他自己的情緒變得壓抑起來,內心無法感覺到開心。那麼,這樣的人怎麼緩解工作焦慮情緒比較好呢?

·不要苛求自己:

有的人對自己太過苛求了,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甚高,這樣一旦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達不到理想的高度,就會給自己施加很多的壓力,這樣是不行的。我們也應該善待自己,不要太過追求完美。

·這只是份工作:

有的人感覺工作壓力很大,時刻都存在焦慮,是因為他們將工作看得太過重要了。其實,工作只是我們謀生的一種手段,千萬不要因為工作而讓自己不快樂。相反,我們活著的目的是讓自己快樂,而不是讓自己生存。

因此,對待工作,要有正確的態度,意識到這只是一種手段就行了。

·要跟他人合作。

有的時候我們做事情之所以會一直覺得焦慮,主要是我們對他人不信任,這樣就務必會導致我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事必躬親,這樣不僅浪費時間,也讓我們承擔很大的壓力,這樣工作想要不焦慮都難啊。所以,要學會放權,學會信任他人,跟他人合作才是最要緊的。

·累了就休息下。

如果工作給你帶來的壓力很大,你感到很疲憊,已經很難持續前進,這個時候的你需要休養生息一下,好好的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可以好好的喘口氣,讓心靈放鬆放鬆。畢竟如若我們一直強撐著,不僅對工作無益,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害啊。

·找地方發洩下。

如果你自己有一些可以放鬆壓力的愛好,那不妨趁著這個機會去體驗一下吧。比如說去唱唱歌,比如說去爬爬山,比如說去小酌幾杯,或者說去跑跑步什麼的。只要這些方法能夠讓你的心境平復下來,那都可以去嘗試。

4樓:給我乙個漢堡

工作中總是還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讓我們很焦慮。要學會調整自己,緩解焦慮的情緒。

·學會放鬆。在工作中感到很焦慮的時候,不要一味的煩躁,要靜下心來。把目光投放到別的事情上,先平復自己的心情。

·學會認識自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自己或者別人。遇到問題要解決問題,在問題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學會傾聽。遇到讓自己很焦慮的事情,不要乙個人悶聲不樂的考慮。要學會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給別人,聽一下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學會和別人合作。工作並不是乙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團隊合作。遇到這些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的和別人溝通,學習一下前輩的經驗。

·學會勞逸結合。工作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生活的時候生活,不要把工作中的事帶到生活中。保持一顆愉悅的心情,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學會調節自己。每個人不開心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發洩方式,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跑步也好,唱歌也好,睡覺也好,給自己減減壓。

·學會適應工作。這份工作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乙個小坎坷。如果你改變了之後還是感覺很不適應這份工作。那你可以考慮換乙份工作,找乙個適合自己的新工作。

5樓:萬子林減壓空間

隨著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等心理社會應激因素的增加,焦慮症已日益成為人們面臨的重要心理衛生問題。

有學者報告說,各種焦慮障礙約佔整個人群的2%-5%,每1000人約有13.7%患有或曾患有焦慮症。

現在廠區裡機器的轟鳴逐漸響起,生產線高速運轉,裝卸車來回穿梭,員工們井然有序作業……

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漸好轉,許多企業開啟了復工模式。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世界逐漸又恢復到了繁忙的樣子。

社長也是發現了,很多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受疫情影響,超長假期。讓大家的「假期綜合症」也成了plus版,過度的放鬆、生物鐘紊亂、飲食沒有節制、不修邊幅……

復工的我們,看著眼前無數待辦理的工作事項,無法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於是乎,那按耐不住的焦慮、煩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那我們該如何調整焦慮心態,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呢?

1.從改變不良習慣開始

大家宅在家這段時間,很多人從緊張的氛圍中解脫出來,對自己也就沒什麼要求了,這也導致滋生出了很多不良習慣。比如無節制的暴飲暴食,過度滿足口慾。這不僅浪費了自己寶貴的專注力,影響了自己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不利於健康。

要知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保證有質有量地完成工作任務,我們需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

所以要在完全復工復課前,抓緊時間從暴飲暴食、無節制滿足口慾調整為飲食均衡、營養均衡,配合適量的運動健身,先從外形上回到工作狀態。

2.從總睡早起做起

大家心裡都應該清楚,宅在家的這段時間,大多數人都會放縱自己睡到自然醒,晚上又因為精神充足經常熬夜,這樣的日夜顛倒造成了時間上的極大浪費,也在不斷地透支我們的身體。

所以說,想要迅速地回到最佳工作狀態,我們要把自己的生物鐘調到正常水平。

盡量做到不熬夜,早睡早起,保證最起碼的睡眠質量。當你每天都有好的睡眠時,對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益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己的焦慮。

3.從良好的時間管理做起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產生復工前的焦慮,都是因為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工作狀態,所以管理好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天很重要。

但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處理好亂麻一般的工作,可以借助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則:先做重要而緊急的,再做重要不緊急的,接著做不重要但緊急的,最後做不重要不緊急的。

乙個優秀的職場人,不是一定要等到復工那天再著手工作。他會提前一兩天給自己做乙個工作計畫表,規劃出自己下個星期、下個月,每天的工作內容。這其中就可以運用四象限法則來給工作做梳理。

4.從適當的運動做起

「每逢佳節胖三斤」是不少人的過節常態,更何況我們經歷了這麼長的乙個封閉期,不少人在家閒得無所事事。因此,復工後恢復運動就非常有必要,否則總會感覺「懶懶的」,沒精神。

此時可以進行一些室內運動,比如瑜伽、健身操等,男士可以通過一些健身器材如啞鈴、握力棒來鍛鍊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精神狀態。

即使什麼都沒有,我們也可以做掃除、收納等工作來適當鍛鍊。當然,注意室內通風,娛樂運動切不可通宵達旦。

此刻,復工只是乙個開始,戰「疫」尚在繼續

沒有人知道疫情會在哪一天真正結束,但我們知道,沒有乙個冬天不會逾越,希望大家都能調整自己的狀態, 快速適應工作。

好了,以上就是社長的分享了。最後,看完想請你幫個忙:@萬子林減壓空間 第一時間獲得減壓乾貨

6樓:簡談問心

壓力越來越大,現實生活不足以滿足內心的慾望,越想要追求,越得不到。

擺正心態,從心開始,心是一切的根源。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焦慮的勇氣和信心。

7樓:鹽選心理

讓自己從假專注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放平心態。

很多時候,你感覺自己看重某件事,就越會在意結果,從而越焦慮。但你認為的看重和專注,就是真正的看重和專注了嗎?

肯定不是,它只是一種浮躁的狀態,乙個能把你的生活帶向惡性迴圈的魔鬼罷了。

一.疲憊感和心流體驗

如何做到鬆弛而高效地去做事情。這是很多人苦惱的地方,怎麼能既有效率地做事,同時又不會過度緊張,該放鬆的時候還能放鬆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天當中,並沒有做多少事情,但一天結束時仍會有那種滿滿的很累的感覺。

其實乙個人的疲憊感和他做了多少事情,並沒有直接關係!很多時候,累的不是身,而是心。這個心累,就是能量的消耗。

《心流》這本書的作者公尺哈里談到——很多時候我們想休息,我們會想要去打一場電動遊戲,或者是看一部電影或者是睡覺。但有時候當我們睡一覺之後,會反而感覺更累了;或者是當我們追完劇之後,當我們去大快朵頤吃一頓美餐之後,感覺更不好,甚至會有沉重的負擔感或者是罪疚感。

那怎麼做才能真正體驗到放鬆呢?公尺哈里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正讓我們體驗到非常輕鬆的、舒展的狀態,恰恰就是我們最專注的狀態。

他把這個專注的狀態叫做心流狀態。什麼叫做心流狀態呢?我們可以這樣表達這種感覺,相信很多人也在生活中體驗過這種感覺。

比方說,當你在專心地寫字或專心地閱讀,或專注地做任何一樣事情的時候,在某乙個片刻你會有一種物我兩忘的感覺——就是沒有閱讀這件事情,也沒有我,也沒有這個世界,也沒有所有的煩擾的那些事物、念頭、情緒,在那一刻好像你自己消失了。這種物我兩忘的狀態會生出巨大的寧靜感和合一感,你完全沉浸在一件事情當中,這種狀態就是心流。

其實心流的狀態,既是最有創造力的、最專注的,同時也是能夠讓我們最放鬆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沒辦法進入心流狀態。比如明明在看一本書,視網膜也劃過每乙個字,但是滿腦子都想著下個星期的考試,或者內在有很多噪音不斷響起:

門反鎖了沒?手機有沒有充電?明天下午要交老闆的報告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等等。結果,雖然看了乙個多小時,但是合上書什麼也記不住。

二.阻礙心流的三個原因

那你可能會問: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該怎麼調整這種狀態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阻礙我們心流狀態發生的三個原因。

1. 高估意志力的作用

第乙個原因,就是高估了意志力的作用。

有時候我們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會發現有些人可以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幾十天甚至是幾個月都不好好休息,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

可是當其他人想去效仿這種狀態時,去努力地強迫自己自律工作時,結果往往讓人很挫敗。

為什麼那些人能做到,但是大部分人卻做不到呢?其實最大的區別,就是那些人當他們真的沉浸在工作中的時候,他們不是用自己的意志力來強迫自己這麼做,而是順遂自己的內心,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功利性地、投入地沉浸其中。

當你在這種狀態的時候,是不會覺得辛苦的,就好像當你在熱戀的時候,你要去見你所愛的人,即使你加了一天班,很晚了趕過去見他,你依然不會覺得辛苦。甚至在你跟他相處的那幾個小時,你還會覺得滿滿地被滋養。這就是沉浸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帶來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靠意志力來要求自己,可能能堅持一段時間,但到某個臨界點,一定撐不下去,會全面崩盤。意志力是在表意識、頭腦層面,如果只是不斷地用表意識去發狠,死磕自己,其實就忽略了潛意識的力量,甚至是在和它對抗。可能短期內有用,但遲早潛意識會反撲回來。

潛意識的力量比表意識要大出千萬倍,學會了解自己的潛意識,和它合作,才能身心一致地去行動,而且這才是創造力最強的狀態。

所以,你可以去問問自己,你當下做的這件事真的是你發自內心想要去做的嗎?或者你覺得你只是必須去做、不得不去做某些事,但又想要督促自己,那就去找一找這件事對你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你做這件事能得到什麼你想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在激發潛意識的力量。

2. 抓取行為的結果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太過於抓取行為結果。

我今年剛畢業,找了份銷售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很焦慮,該不該換份工作?

我也很迷茫,很焦慮,不知道做什麼好。考了3年研,才考上了乙個普通的211,馬上畢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之前做過團體意外險,漸漸發現了一些職場規則。可是自己又不認同這種規則,漸漸被孤立,混不下去的感覺。好在業績不錯,被同業看中,挖過去做經理。可是,我已經失去了對保險行業的興趣,這份工作讓我無數次想放...

每天上班都很累,要教學還要科研,老公還不知道分擔家務,比如掃地,他可以忍受很髒的地面,怎麼辦?

風和 請個鐘點工,每天打掃清潔加做一頓飯,每天兩個小時,完事。有孩子以後請個育兒嫂。所以你說的這些都沒必要生氣。經濟交給你就行了,自己支配唄。不交的話,慎重要孩子,不然你會非常被動。不交經濟又不做家務,離吧。有孩子就輪流帶,沒孩子就老死不相往來。 保雅家 這只能說明一點,說明你太能幹了,操持家務是把...

每天上班都很不安,換個工作是不是也一樣?

六十八 換個工作可能也會有其他更多問題。當務之急是找到你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癥結。到底在害怕什麼?自卑?不敢?找一張紙寫下來。為什麼會一直恐懼想要逃避?就算是能力不足,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記住,情緒上的感受很多都只是假象。制定乙個計畫,去學管理 學溝通 學會適應改變。 Westeros 1人生中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