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讀了聖人之言還是個社畜?

時間 2021-12-19 14:04:34

1樓:張萌

讀了聖人之言,不一定能按照聖人之言去行動。其次就算能知行合一,也未必就不是社畜。孔子最喜歡的徒弟顏回做的夠不夠好?

但顏回就擺脫貧苦的生活了嗎?沒有,困境仍是困境,唯一不同的是心境。像張桂梅,白方禮這樣的人不就是聖人嗎,問題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如此無私,能不顧世俗的眼光,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樓:如是政明

因為你沒有為聖人之行。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你是知了,行了,合了,還是一了?

道理誰都懂,就是做不到。聖人能做到,這也是聖人之所以是聖人,雖然我不覺得有誰能算是真正的聖人。

3樓:清風徐來

趙括說:為什麼我會背誦孫子兵法,卻還會一敗塗地,連白起都打不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讀兵法和成為兵聖,中間還有無數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有的時候,我想做到「不遷怒,不二過」,發現死活做不到。有的時候,我想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發現反省了幾天就不再反省了。因為我並沒有在生活中感受到做這些有哪些好處,不做這些有哪些壞處,所以無法堅持,也就無法成為聖人。

成為聖人,就是反覆與自己過不去。以超高的標準,以內心本有的良知,要求自己。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普通人做不到。

4樓:andyanancy

讀書要汲取其精髓,化為己用,並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行為體系,在實踐中活學活用,才有可能活出自己的境界。

予以為:就中國哲學思想而言,大概有幾本書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直接幫助乙個人構建起較為完整的、本體與實用兼顧的哲學思想體系。這就是:

《易經》,《老子》,《大學》,《中庸》,《文子》,《荀子》。

具體而言,依據其在通向本末終始與至善的路途中的作用,又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一,《大學》、《中庸》是入門之基石;其二,《荀子》、《文子》是雙螺旋階梯,是深入淺出和辯證統一的論證;其三,《老子》是脫實入虛,跳出現實看世界,而《易經》是虛實相間,剛柔相濟,有無相生,反反覆覆,卷舒開闔,終始迴圈。

而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環境,堅持的根本與仰望的至善會有不同的方式和形態,這就是順勢隨時的妙用,與時訊息的開闔,但是至善的總體趨勢是確定的,這就是「生生不息,和諧共存」。

5樓:偶爾路過

你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聖人?聖人是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最起碼也要「修身齊家平天下」。

最基本的「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是首先的。

修身先修心,先要明白事理,就如同你讀了聖人之言一樣,你只是明白了道理,這還不夠。

你明白和你去不去做,這是兩回事。

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的結果。

世間上很多類人,有的就是懵懵懂懂、任意妄為,做事不加思考,憑著性子來。這樣的人就要多讀書,明事理,讓他們知道道理,這就是知。

還有的人,整天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不肯切實躬行,全憑主觀臆想,這樣的人就要去「行」,用實際行動去感知真想。

實踐出真知!

建議你好好看看王陽明的《傳習錄》,研究一下「心學」,明白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那你就不會困惑了。

6樓:Ahahahaha

我們,身處宇宙這一處處都是真理的地方,舉手投足都是真理的運用,可我們還是我們呀,我們只能是我們呀,我們要去創造,才有新的我們呀。

7樓:李春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聖人,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要看你說的聖人指的是什麼?如果是指王陽明,孔子,老子,惠能,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聖人,就只能隨緣了。

至於原因,那實在太多了,你需要問問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你身上還有哪些缺點?你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和聖人相比,我在哪些方面還有差距?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為什麼你讀了聖人之言還是個社畜?

當你去讀聖人之言,就已經是乙個非常好的開始了。在這個急躁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去讀聖人之言的少之又少。讀自然只是第一步,還要去實踐。

比如聖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可是什麼是小惡,什麼是大惡,每個人都有不同標準。比如乙個人喝酒的時候開心了,向朋友許諾過幾天送乙份家鄉的特產給他。

可是酒席過後幾天,雖然這個人記得當時的話,卻不願意兌現了。這算不算小惡?

僅僅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就夠乙個人修行很久很久。要成為聖人自然是很難的。

讀了聖人之言還是個社畜,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遺忘,或許讀的時候你很認同,可是生活中你遇到事情,為什麼想不起來聖人之言?更別提去按照聖人之言實踐,作為你生活的行為準則了!

個中原因還是你不夠信服,只有你內心真正的信服聖人之言是有價值的,實用的,是立足於長遠的,或許要犧牲一些短期利益,但是可以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是規律,是tian道。

反覆讀了之後,進入第三階段,你的腦海中不時就會浮現聖人之言,你會反覆揣摩,回味,覺悟。

第四階段,你遇到節奏慢一些的事情的時候,你能想起聖人之言,按照聖人的大體意思去處理好人情世故。到了這一階段,也就算是到達了知行合一的階段。當你按照聖人之言去處理事情,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的時候,這又會加強你的信仰。

但是在這一階段,你仍然會有動搖的時候,有的時候自己做錯了之後,才猛然想起聖人之言,然後感嘆,哎呀,真是有道理,事情總歸是逃不出聖人說的規律呀。比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第五階段,經過長期的訓練,你已經養成了非常多的好習慣,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或許不會想到聖人之言,但是已經能夠按照聖人之言來處理了。犯錯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信仰也幾乎不是問題了。你還會在聖人之言的基礎上,總結出更多的經驗。

整個人都好像覺悟了,喜歡追尋智慧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即使做到了這五個階段,我覺得離聖人還是很遠。絕大多數人,都只會是個普通人,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家人照顧好,自律,Sunny,鍛鍊身體,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8樓:心路何方

因為你不會改變自己,讀也是要讓我們改變,你改變了嗎?不改變怎麼做聖人?

所以想做聖人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自己的心念開始,聖人都是德才兼具,我們有德了嗎?修德了嗎?

所以大變活人,大變善人,大變聖人,要靠自己,不靠自己,心外求法,佛也幫不了你,聖人也幫不了你。

所以社畜,你就不能不選擇做社畜嗎?有光明的道路啊,有正義的道路啊,不是沒有啊。

所以讀聖人之言,醍醐灌頂,洗心革命吧。

9樓:晨無日

第一:這個思路就有點問題,看了本書中情節就認為自己足以達到與他人同境界,反問你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集奧特曼到現在還是變成不了光之巨人???

第二:按照王陽明所領悟,何為聖人?聖在心中,王陽明說過:

「我們每乙個中中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引車賣漿者,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張的大英雄。」光說知行合一有啥用,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本為一體,不行為不知。

都知道要節約糧食,然後吃飯點一堆吃的,浪費糧食還給自己找藉口說吃撐了也不好。

都知道要勤快,工作學習要認真,想偷懶的時候又告訴自己「別人都這樣為啥我不能這樣」「懶惰是為了反內捲」。

光知不行,嘴上倒是掛滿了大道理,網路哲學家不愧是你。

再說了,可能也是我悟性沒高到那份上,也有可能是我沒見過太多世面,我是沒聽說過看本歷史書就能領悟什麼人生的,就拿你看的那本《明朝那些事兒》裡一段摘要來說:

說白了人家作者心裡明明白白,看歷史書跟個人蛻變沒啥關係。

真對心學感興趣,不如先正兒八經從《傳習錄》開始學習,要是這樣一條明亮的康莊大道都不願意沒耐心去學習,那以後也別提什麼知行合一了。

10樓:日月明

【玄上玄虛的個人空間-嗶哩嗶哩】https://

b23.tv/JJ7YoHb

讀了沒有用,還要踐行。你自己去看吧,你就會明白我們和聖人的差距。

11樓:Shawn

我一直覺得知道和明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你可能知道這些話,但是可能並沒有讀懂,也就是說最多停留在知的層面,卻無法轉化到行的層面。

12樓:玉皇大天尊

認知世界固然重要,難得是如何改變世界,對於普通人而言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就已經要耗費一生精力了,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的畢竟是少數,因此你不是唯一的這種狀態

13樓:田凌安

知行合一!

知道了只佔一半,重要的是行。

執行力才是第一生產力!

知是「1」,行是「0」。

沒有後面的「0」,你永遠只值「1」塊錢。

14樓:affage

首先,您還是沒弄清龍場悟道,陽明先生究竟悟的是什麼?知行合一,只是陽明先生的道之用,不是道之體。

社畜?悟道了的陽明先生,已經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境界的孔子,他們就不是社畜了嗎?他們還是社畜啊!即便孔子說君子不器,他依然擺脫不了為器的命運啊!

15樓:起風了

聖人不是靠讀出來的,有學無思也就是看了一遍文字而已。去了解,去思考,去溯源,對人性和世界充滿好奇並努力給出自己的答案,唯有悟了懂了,境界才會上來。再說了,誰跟你說聖人就一定不是社畜哈哈哈哈,只是思想境界上的不同,現實裡未必誰活的比誰好呢。

16樓:大頭爸爸

聖人不是靠讀出來的,有學無思也就是看了一遍文字而已。去了解,去思考,去溯源,對人性和世界充滿好奇並努力給出自己的答案,唯有悟了懂了,境界才會上來。再說了,誰跟你說聖人就一定不是社畜哈哈哈哈,只是思想境界上的不同,現實裡未必誰活的比誰好呢。

17樓:陰陽師

預設:1.聖人有影響他人的能力,且該影響是能同化他人。

大錯特錯!不聞「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乎?聖人即使能影響他人,也不是將他人同化為聖人,頂多是將他人變成君子。

2.王陽明是聖人。

3.聖人不是社畜。這個預設也錯了,孔子和王陽明都做過官,從被僱傭者的角度上看,和社畜是一樣的,只不過人家是公務員,社畜一般指底層員工。

18樓:龔敏迪

知行合一是不錯的,問題是知的程度,而知是不可窮盡的。巨嬰們一般常識還沒懂,也要知行合一就麻煩了。啥是「良知」?

你認為,或者多數人認為對的,就是對的嗎?於是自以為是就難免。由此可見凡是「聖人」都令人懷疑。

桂萼等人說他:「號召門徒,互相倡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轉訛,背謬彌甚。」雖是極端之論,卻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19樓:陶東

因為聖人之言是需要悟的,光看是沒用的。要看明白,看懂了,實踐了,深刻領悟了,為己所用了,才能說自己讀了。

你之所以社畜,是因為你還處於沒看明白的狀態,去格竹子吧。

20樓:彰德

因為你只知道了乙個名詞,但這個名詞背後那深邃而豐富的道理你是不明白的。

這就好比一道數學題,答案的本身不是答案,答案背後的那一系列的支撐著這道題的推導過程的一系列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答案。

所以,答案本身不是答案。

那一系列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邏輯思維才是這道數學題真正的答案。

而知行合一這個名詞,同樣如此。

這就好比,你在報紙上看到了一道獲得了著名的數學獎的數學猜想的結論,你知道了這個猜想的結論,但你卻並沒有因此而成為乙個數學家不是嗎?

所以,你只是知道了乙個聖人所思考的問題的答案,又怎麼可就因此就成為了乙個聖人呢?

為什麼我書讀了那麼多,還是那麼沒用呢?

雲悠水澈 題主想要起到什麼作用呢?是了解世界 尋求道理?還是謀個身家出路 功名利祿呢?書是前人的感悟和探索,不能把書當成世界或真理,也不是讀得多就更好 更正確 就必然有效用。讀書是有目的的行為,古人說誠心 正意,題主希望有什麼?多讀書不如會讀書。建議按自己志向的大學科目為主線,進行閱讀 學習。如何用...

我只是宇宙間乙個生物個體,為什麼要被賦予社會屬性?

橫山老屍 就算你只是乙個屁,你也得根據宇宙最基本的規律來執行。為什麼?因為讓你所容身的這個空間 這個社會,有著它最基本的執行規律。你要不想遵循這些基本規律,那你就只能離開你所容身的這個空間或社會。另外,你只是 借 別人的發明用 誰給你 借 的權利的?你借,至少也得別人同意借給你才行吧?另外請你記住,...

為什麼我學習是個學渣,玩遊戲還是個菜鳥?

漂仔 這個問題本身邏輯就不正確。學習和玩遊戲是兩件不相關的事情,他們的結果也是不相關的。把學習 玩遊戲放在一起看,其實抽象後就是拋兩枚硬幣的問題假設學習 玩遊戲這兩件事分別只有2個結果,其概率是 1 2,學習 學習好 1 2 學習差 1 2 玩遊戲 玩遊戲好 1 2 玩遊戲差 1 2 那麼乙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