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雜阿含經》何解?

時間 2021-06-04 23:51:22

1樓:我叫廢物弟

轉下智慧型女神的想法。南無阿彌陀佛

此生故彼生,這句話也可以解釋包括世界的存在本身在內的一切超自然的東西。事物的存在並非只有因果邏輯的存在,也有對應法則的存在。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存在是通過對應法則而生成的,那麼它就的存在就很難有什麼因果可言。

如果站在整體的高度講、排除考慮內部情況的話,因果邏輯甚至根本不存在——沒有因果,只有互相對應和互相聯絡。南無阿彌陀佛

2樓:紫色液體

緣起的定義: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緣起的內容:十二緣起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

這兩句表示緣起的流轉。

「緣起的流轉」的內容是: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這兩句表示緣起的還滅

「緣起的還滅」的內容是:

"無明滅則行滅,……(省略)......純大苦聚滅。"

3樓:齊天大聖

可以理解為馬克思唯物主義中的實事求是。緣起法就是講事物的產生依賴於條件,沒有脫離條件的神秘存在,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講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和原理。實際上從歷史意義來講,佛教和六師外道是反對婆羅門的封建迷信而出現的,即沙門思潮,因此佛教的緣起思想源頭或許是出自六師外道(佛陀自己講無量劫前古佛也和他主張一樣,此說法暫且忽略不計),因為六師外道都是相對比較現實的,不像婆羅門教搞祭祀,拜神,佛陀繼承了六師外道的客觀精神,進而提出了緣起思想,其本質和馬克思的客觀唯物論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佛教承認三世因果,而哲學家通常不會這麼主張,也就是說佛陀認為三世因果也是一種客觀規律,他通過禪定實證到了。

科學家哲學家雖然客觀,承認緣起,但是因為不承認三世輪迴,所以他們會存在斷見,而婆羅門教之類的宗教雖然相信三世輪迴,但是他們主張神秘力量,比如永恆不滅的輪迴主體,這就變成了常見。佛教認為三世輪迴是存在的,但是有因緣就可以輪迴,當把輪迴的因緣斷滅,輪迴和輪迴的主體都會斷滅(並且佛陀認為斷滅輪迴是究竟解脫),這就是離於兩邊說于中道的三世緣起思想,即十二因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