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拍一部考古 博物館 文博行業的職業劇,理性的講會受歡迎嗎?

時間 2021-05-06 23:23:22

1樓:柯羅諾斯的時鐘

如果能夠具體講述乙個博物館,一位文博專業的名人,甚至乙個家族的故事,將個體命運和社會歷史結合在一起,那不是會很有趣嗎 ( 'ω' )

比如戰亂中的故宮工作人員,感覺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點啊(ó﹏ò)

(ps.中國真的有職業劇嗎?)

2樓:芝麻狐吃芒果

不會。因為目前的職業劇一般選擇都是大眾認可度高,帶一些仰視的職業,比如律師、醫生。

而當前大眾對文博行業的認知首先是收入低,冷門,除了有點神秘感,其實內心來說並沒有太多崇拜心理。

而且,適合影視劇那種驚險刺激的情節在現實中基本不存在,所以不太適合作為職業劇的題材。

3樓:楚小蠻

考古、博物館、文博行業是職場背景,裡面或許會容納專業知識,或許會給大家展示一些文博背後的故事,但作品的本質核心並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故事最核心的理念、價值觀等。

4樓:

文博行業雖然特殊,但是三百六十行裡哪一行不特殊?醫生、律師,照樣特殊,但都有很好的行業劇(雖然同樣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

文博行業歸根到底還是人來做的事情。既然是人做的事情,自然就有人文,自然就有趣味,關鍵看有沒有人願意寫,以及如何表達。

而且,一旦想到寫《人間詞話》的王國維、寫《邊城》的沈從文、寫《新月詩選》的陳夢家、寫《珊瑚島上的死光》的童恩正、寫《黑駿馬》的張承志都可算作行內人,我就對「好劇本」產生的前景頗為樂觀。

5樓:

非專業,但是我覺得劇情夠好的話也不排斥

根據我日常看的考古紀錄片和書,把盜墓題材的「探險」「尋寶」,換成「破解墓主人身份」,就是很多考古工作者日常的工作了

挖墓——拼碎片——確認每個挖出來的東西的年代——(找挖出來的東西上的線索——根據歷史資料去查有沒有對應的)X N —— 確認墓主人身份,或者確認一段歷史故事

中間解謎推理的過程如果有好編劇認真寫的話應該不錯還可以參考考古紀錄片那樣,把推理過程拍成當時場景的還原,或者《撒貝南時間》那樣的虛擬還原

6樓:子不可語冰

會!各種無聊嚴肅的行業都有行業趣點!端看從商業,金融,醫療,農業,法律,...乃至程式,經濟。都有經典的影視作品流傳。

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傳說秘事,全看編劇者如何集之大成而烹之成精釆的指令碼創作。而國內現在奇缺這種能整合故事編寫成劇的人才。

7樓:周權衡

我覺得不一定

易中天品三國,講西漢風雲人物可以火的一塌糊塗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通過現有的文物和歷史做溝通如果你能把這個穿越時空的溝通講的有趣,生動。

能讓現代人,普通觀眾通過這些文物,觸控感受的幾百上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構思人們對歷史,對生命的深刻思考,未必走不出一條路。

同樣的食材,不同的廚師來加工,效果就大大的不一樣。

8樓:觀藝之邦

理性的講,我覺得應該不會大火。畢竟大家對這個領域的事情,還是比較陌生的。

但還是比較期待,文博領域需要的知識儲備一定是很豐富,如果拍的好,故事講的清楚,一定會推薦給身邊的人看。參考一下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也都是拿出各個博物館的國寶級藏品才出圈的(以及明星的流量),相對大眾來說是乙個普及性的節目,並沒有很深入,也很難體會大部分文博人的不易,但是對普通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與國寶最近的距離來了!

9樓:老後腰

影視作品的題材非常廣泛,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拍的。

關鍵還是看兩樣:劇情衝突和演員的演繹。

有個鮮活的例子:馬未都能成為收藏界、乃至人生指導師這個大IP,就跟其豐富、詳實、有趣、有益的講解有著莫大的關係。

演員可以找那些老戲骨,這類題材很適合他們的發揮。

祝好運!

10樓:秦黎黎黎

以紀錄片形式拍就好了,沒必要整成職場劇,是不是還要來點職場政治,職場愛情?這兩年看了很多文博歷史紀錄片和文化節目,豆瓣評分和整體評價都挺好的。

11樓:乾隆爺第1號

看你的腦洞和文筆,看你的構思和想象力,即便是最枯燥的職業如果腦洞大、文筆好、構思精巧、想象力巨集大豐富,一樣能寫出好作品,比如檔案館、搞審計的還有動物園看大門的,最枯燥的職業經過妙筆一樣能成就經典作品

12樓:andy

拍劇無非體現個專業性或者娛樂性,背景不重要,劇本才是王道,不過你要想搞到故宮修文物那種水準是比較難的,除非有博物館和你合作,製作成本也比較高,娛樂和趣味性比較簡單,好好寫劇本吧

13樓:000

鹹魚文博準研究生不請自來

理性地來講不會。就現在電視上職業劇的表現就讓人搖頭,很多不過是披上xx職業的皮談戀愛,偶爾見到好電視劇集硬給拖得又醜又長。加上這些行業本身的嚴肅性是不容調侃的,本來社會上就已經有很多誤解,近年來科普節目好不容易給大家做出了正確引導,如果編劇腦子一抽搞什麼文物買賣摸金校尉加上流量明星效應,那真的會讓做公眾考古的工作者頭禿自閉。

但是我本人作為超級喜歡這幾個專業的鹹魚小年輕真的,非常,非常想看啊!!我不想再一搜考古就出來盜墓筆記鬼吹燈了!!!憑什麼盜墓型別到處都是我正規科學的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學卻沒有姓名!?

我想看真正的考古學家!!!前輩們大佬們的英勇身姿!!(哇得一聲哭出來)

像嚴肅一點,走嚴謹考據類中國近代背景,考古先驅們如何把西方考古學引入中國的,最早進行田野考古的李濟先生,英年早逝的良渚發現者施先生,帶著血淚幾次文物南遷,炮火中文物是怎麼保護下來的。

或者輕鬆一點,文物考古系學生小日常,大學生談談戀愛或者行業新人面臨專業問題的挑戰如何解決,還可以由前輩敲頭指導,順帶科普一把。學考古的,學文保的,學鑑定的,學博物館的各出乙個,專業差別與聯絡一目了然。

這些不香嗎,為什麼,別說電視劇集,連個文都找不到??

去看了一眼其他回答,好多現場編劇的牛人,我好開心

14樓:高宇

想要觀眾滿意,可是不容易,尤其你這還是偏門劇,更不容易。重要的是,你如何能把故事講好,劇本非常重要,過於專業的內容和詞彙不要有,要讓老百姓能聽懂,情節上要有一定程度的矛盾衝突,但是又不能太嚴重,既要有工作相關專業方面的內容展示,又要有生活情感上的內容,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不太嚴重的矛盾衝突,然後,最好有乙個大主線,主角在經過工作和生活上的歷練後,終於驗證了自己在讀研或者剛開始工作時提出的乙個可能,在某個地方,發掘到了某個歷史上消失了的古蹟,並獲得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雙豐收。

15樓:

別了,求求大佬們,不要再搞事情了。

1.先做多一點好劇,再考慮推陳出新踏足新行業。

現在弄乙個ip毀乙個IP的事情太多了

2.現在的文博人基本就靠用愛發電,沒有那麼多風花雪月狗血劇情吸引現在的觀眾。

3.文博圈搞個非誠勿擾幫助大家脫脫單我覺得比影視劇更靠譜。

4.可能受眾不廣,與其花錢得不到收益還要攪亂大眾對行業的判斷,不如搞點沙雕劇賺賺塊錢唄,反正輕車熟路。

5.大家沒時間看劇,好不容易有時間也就隔三差五來刷一下知乎了。不要讓我們再花費時間去各個平台解釋「我們真的不是xx劇中的一樣啊啊啊啊啊啊啊」

6.就讓我們被遺忘在角落,獨自美麗吧

16樓:烏辭

拍成編舟記那種型別還行,中國職業劇大部分都是愛情劇,且文博是體制內,除非講得是體制改革深層問題,否則亮點不足。但這種又帶有一定批判性了,尺度把握需要用心,估計很少有編劇能把握好。

聽過單院長講他對故宮的整頓嗎?其實其中的艱難不是人的問題,真的是體制問題。

17樓:唐球

理性講,相對比較難,如果沒有合適的對考古專業性強理解的高水平編劇,基本上撲街的可能無限大,很簡單,人們喜歡的劇,是要有受眾點的,普通人的受眾點是什麼?新奇,或者是代入感,考古天生沒有代入感,像冒險劇首要的就是代入感,親奇感,職業劇,怎麼代入?你拍成恐怖片可能行,但又不職業了。

18樓:螺旋真理

0.不會。簡而言之:

1.文博行業的工作,特殊性較強,離大部分人的常識非常遠,需要解釋的內容太多,注定受眾也不會太多。

2.文博單位大部分屬於非企業單位,執行規律和企業不同,不能用商戰劇等固定的內容套路去創作;而且絕大部分編劇對這個行業基本上沒有什麼了解,把握不住行業邏輯、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3.文博行業的從業者知識分子氣質較重,一般演員很難把握角色,甚至連基本台詞都會成問題。且不說演員,我參與的文博類真人騷節目,在央視這個範疇內都很難找到合適的主持人(主持人至少要知道文物的名稱怎麼念吧,要不然詞兒都讀不順,指望現在的演員速成?!

),遑論影視作品。

4.有錢的話,還不如多拍點紀錄片,把全民文化素質提上去之後,這類職業劇才會有市場。

Σ.現在中國的影視工業,不具備生產文博職業劇的能力;中國的觀眾也沒有這一方面的內容市場。

19樓:小破破

這就要看你想側重考古還是側重文博類了。其實有趣的故事還是很多,背後的職場故事也豐富有趣,但是看怎麼挖掘了。畢竟考古文博口的人,大多比較樸素且肯吃苦,不論外貌如何是否時尚,吃苦這一條基本上站住腳了。

最受不了有些影視劇中涉及到考古人員的時候搞得人家很光鮮亮麗又嬌滴滴還到處談戀愛,真正的考古工作者無論男女最愛衝鋒衣運動鞋,看到儲存較好的文物出土比看到愛豆還興奮。

博物館工作相對而言更「都市職場」,但是相比較一般企業來說環境單純很多,勾心鬥角也有不過……圖啥呢你勾心鬥角也換不來公升職加薪。所以戲劇衝突就不好掌握。不過如果把衝突放在工作配合上,看點或許會多一些:

比如講解員遇到無理取鬧遊客、巡展中押送文物、和施工方反覆扯皮、文物修復的工作人員意外懷孕(日常接觸危險物品)等。再加一點感情襯托:同事之間針鋒相對又互助互愛、某老好人突然去世引起感傷。

但是觀眾喜不喜歡看這種毫無愛情線索的劇就不好說了,畢竟辦公室戀情在博物館這種地方不太好發生。

我個人覺得如果拍情景劇會非常不錯。也別太專業,也別太離奇,考古和文博工作就是社會上非常普通的工作,呈現出來的越不神秘越吸引人呀

20樓:

如果在考古的時候不小心穿越了,就變成了《尋秦記》,如果在博物館文物不小心復活了,就變成了《博物館奇妙夜》,如果在文博行業找到了一批被人遺忘的古董,又變成了《國家寶藏》(電影)……

這些題材不是一直有人在拍,所以和考古、文博關聯的影視劇的發揮空間還是很大的。但話說回來,文博元素這時候其實成了一種符號,一種噱頭,木乃伊和兵馬俑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見《木乃伊歸來》三部曲),只是引起大家興趣與好奇的一種符號,但是其背後的深刻文化內涵被抽空了。

至於《我在故宮修文物》這種,如果只想單純介紹文博人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拍成這種紀錄片倒也適合,但是這種拍攝方式很難支撐起十集以上的長度,除非為每一位工作人員拍攝一集,形成一套傳記式的合集,不過這種傳記片的收視率怕是比《我在故宮修文物》要下降許多。

如果拍攝職業劇的話又顯然比不上那種商戰的職業劇又或者後宮戲,這個領域顯然不適合太多陰謀詭計的帶入,如果非要拍的話也可以,參照約翰·克里斯朵夫如何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而金庸筆下的人物又怎樣成為一代大俠,一位文博人如何對博物館內的藏品如數家珍,描述這位人物傳奇的一生:早年在大學學習,因為是考古文博專業,喜歡多年的女一跟了IT專業的好友,從此主人公發奮要開闢文博新天地,擊敗情敵,於是出國留學,留學期間走遍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與古蹟聖地,發現不少博物館有中國流失海外的珍品,於是發奮要追索這些文物回國,在海外期間與大英博物館館長之女陷入熱戀,得到館員的職務,但是幫助祖國追索文物時,與女友的家族產生了重大矛盾,此時主人公陷入國家、職業與愛情上的三重困境,為了祖國的文物,主人公決定放棄事業與愛情,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繼續追索文物,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女史箴圖》、河北易縣遼代三彩羅漢、圓明園十二獸首全部回歸祖國,當主人公請大資料公司為這些文物3D建模時,發現了大學時代的情敵正要負責這個專案,經了解得知,當年女神與後者早已分手,正在某高校的歷史系教書,至今單身。於是主人公千里迢迢地趕到那裡,女一見到主人公已非吳下阿蒙遂暗生情愫,兩人逛當地文物市場時,女一買到一支玉簪並交到主人公的手中,男豬腳沒有理解女一的意圖卻恰巧發現這是一支某位皇后使用過的玉簪,經過研究推斷有人正在盜掘此皇后的陵墓,主人公聯合當地的公安部門經過殊死搏鬥阻止了犯罪團夥的行動,保護了陵墓,在隨後的追查過程中發現女一正是這個團夥的頭目,她欽佩男主的才華,想把他也拉入這個從事盜掘、倒賣文物的集團,男主再次陷入精神危機,經過激烈的鬥爭決定把女一送上法庭……

有乙個學考古學科(考古 文博 文保 博物館 文化遺產管理 )的同學 親人 朋友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瀉藥。本人為文物鑑賞與修復專業在讀學生。本專業主要學習 如何對文物進行斷代 如何修復文物 身邊大部分家人朋友都是大致了解這個專業的,不過總歸有一些平時沒有交往,逢年過節同學聚會才會遇到的只有商業互吹關係的親戚同學,會有一些非常厲害的見地。一些親戚們認為我是學修碗的。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多面露鄙夷之色...

如果專門有乙個博物館陳列 仿製的流失海外文物 有什麼參觀教育意義?

平老虎 個人感覺沒有太大必要,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如果這些文物當年沒有被搶走,也不一定就能完好儲存下來。這是印度附近某廟宇,被破壞的佛像 我認為等過幾年,當我們反擊到周邊某些國家和地區,繳獲了戰敗國 戰敗方的 巨大的文化財富 等戰利品,搞乙個博物館。用來給大家講講,這些戰敗國和戰敗方,當年如何先動手...

如果要你拍一部紀錄片,你最想拍什麼?

鬼馬 想拍普通流浪歌手 農民工 礦工 外賣員等等,這些是行外大眾很少會去關注的群體。想將他們真實的生活和故事放到聚光燈下,展現人間百態。就像 最後的棒棒 那樣。 Derolecal 我個人的話,因為生病的原因,會想要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的紀錄片。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可是他們的痛苦卻極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