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羅把佛教對「真理的認知」都打入「下梵」,並以此認為釋迦牟尼佛其實並沒有覺悟,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時間 2021-05-08 03:50:56

1樓:舒服教教主

終於看到專業的問題了。

我在我空間的日記裡找到乙份我19歲寫的,其中就有關商羯羅,不過由於言語太過老成,我懷疑也可能不是我寫的。。不過要是是自己寫的,哎,這些年真的越混越倒退了,畢竟五六年了,忘記了,由於手機版本問題,不能複製,我上截圖,供題主參考:

回答裡有位百獸凱多,第一段說的很好,大概就是他說的這個意思。不過後面所說,不敢苟同。大部分人還是講商羯羅不怎麼樣,不過我認為商羯羅還是有水平的,至少比在座的各位能吹。

2樓:desire caution

隨緣看到,隨緣回答。

這個論調根本上就和倉庫裡的噴火龍沒啥區別,你說有這個玩意,那請給我看看。你說我乙個凡人看不著它,甚至無法認知到它的任何痕跡。那麼它存在與否和我又有啥關係?

我解脫或我覺悟,都是要把認知到的玩意搞定啊,而不是管永遠認知不到的事情,更何況你都無法證明那玩意真的存在。

解脫者是搞定認知中的煩惱,也就是一句話:不管認知到什麼,都沒有煩惱出現了。此時, 修行者知道自己解脫了。

此時,有個人跟此修行者說什麼有個主宰在修行者的認知之外。修行者可以這樣懟:那讓這個主宰讓我起個煩惱試試?

起不了的話,他主宰了我啥?莫非是主宰我讓隨意不起煩惱?然而,我不需要知道這個主宰,我已經照樣不起煩惱了啊,所以這個主宰有沒有,對我有任何區別嗎?

覺悟者是搞定了認知中的一切。也就是:第一,無論認知到什麼,他都能清楚的知道這些因何而發生。

第二,他可以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最徹底表現就是,他能自己造乙個完整的世界了,比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前者等於說,他能通曉任何眾生的因緣而對眾生因何而有某種念頭或某種行為沒有任何困惑或說意外,而後者等於說,他能主宰自己的各種因緣。

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有人跟此覺悟者說有個主宰在此覺悟者認知之外。他只需要對那個人說:請這個所謂主宰給我製造個意外試試?如果製造不了的話,那這個主宰有沒有又對我有任何區別嗎?

也就是無論是解脫者還是覺悟者,都能有本事讓對方口中的主宰變成了乙個毫無任何作用或價值的永遠證實不了的虛無假設而已。

3樓:貫中久

釋迦牟尼晚年好像說,關於佛法他這輩子乙個字都沒說過。我理解他的意思是,那些他的話語比喻都只是名,相。真正的那個本質性的真理,不可能敘述。

人只能靠他自身去尋找,理解,名,相,法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輔助。

商羯羅是有天才的,但問題是這個人總是執著於名相上的辯論,而漸漸忽視了核心問題。他後期已經不是想尋求真理,而是花了太多時間去證明婆羅門壓比佛教高明,這一念一動,他已經迷了。

4樓:趙凡塵

你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首先,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誰的地位高,誰的地位低。比如,我在一家公司上班,然後我就問董事長,請問董事長:

我們經理說公司裡的制度不是很合理,需要改變一下,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那董事長一定可以這樣說:你們經理是誰?

你把他叫過來,我身為董事長都沒有說公司制度不好,他乙個小小的經理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誰給他的權力?誰給他的資格那麼問題來了?

佛陀和你說的那個什麼書的作者,到底誰是董事長?誰是經理?誰的地位高?

5樓:我是腦殘窩囊廢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內空不可得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可得故。

舍利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法界、法性、法定、法住、離生性、平等性、實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實際不可得故。

舍利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6樓:深夏

我了解佛學稍微多一點,我覺的佛陀能說服我的是:什麼是佛,即心即佛,除此之外脫離內心的終是不究竟的。我甚至不認為佛教是宗教。

如果誰覺的印度教真理更究竟,希望印度教的梵也能說服他,我是不明白這個梵什麼東西,是神力?是究竟?如果是外力的與你自己的解脫有什麼關係呢,變個戲法讓你成就?

太複雜了。還是佛簡單。

7樓:雲上雪

本體論的認識就是如此,妄設真實的一切之本源,於是總能造出符合理性邏輯的本源設計,真實之上還有真實,無窮無盡。

好似乙個寓言: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據說是貝特郎·羅素)曾經作過一次關於天文學方面的講演。他描述了地球如何繞著太陽運動,以及太陽又是如何繞著我們稱之為星系的巨大的恆星群的中心轉動。

演講結束之時,一位坐在房間後排的矮個老婦人站起來說道:「你說的這些都是廢話。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馱在乙隻大烏龜的背上的一塊平板。

」這位科學家很有教養地微笑著答道:「那麼這只烏龜是站在什麼上面的呢?」「你很聰明,年輕人,的確很聰明,」老婦人說,「不過,這是乙隻馱著乙隻一直馱下去的烏龜群啊!

」——龜背上的世界,由無數的烏龜馱著。。。。。如此本源無上疊加,第一因無窮可盡!

那麼佛法如何認知這一問題呢?諸法無我——一切根本沒有真實的本體!沒有第一因!

8樓:正知苑

夢中人認為醒來的覺者不夠高檔。因為夢中人只能理解夢中事,就像井底之蛙無法理解井外的廣袤。

現實生活中同樣有無數人會認同轟鳴作響的假覺者假大師,而對少數低調的證道行者嗤之以鼻。

因為多數人只會擁抱自己所能理解的。

而真經深義則大多都不懂,因為是佛智,佛智所宣實相不可思議難以言傳,須實證方能真正契入,而實證者寥寥,大量真經往往就「門前冷下車馬稀」了。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放光般若波羅蜜經》《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以及真楞嚴《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等等珍貴經典幾人知,幾人讀?

真佛子思之。

阿彌陀佛

9樓:平凡之前餅乾

怎麼說呢,我本人作為乙個並沒有真正修行的佛教徒,無論跟你怎麼說,都會顯得是我主觀方面的傾斜。不過,作為乙個受過現代文明基礎教育的人,我給你的建議就是,我們可以把第三方對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者道理的單方面的評價,作為我們認知事物的參考和媒介,但是,最終決定你對事物的認知的,不應該是片面之詞,也不應該是自己主觀的、本能的看法,而是,我們不帶偏見的深入透徹的了解甚至如實的驗證以後,再來做出自己的判斷,也不遲。

我不了解商羯羅的思想觀念是什麼意思,所以,也不妄自評價這一看法,只能從我個人對佛法的一點淺薄的了解和經驗來說,我本人是非常敬仰和信服佛法這樣的高深透徹、明心覺性的學問的,只是很可惜,本人福德淺薄、智慧型低劣,難以去如法修行

10樓:神龍小琨

現在真的是末法時代,都是研究理論的表面功夫,中阿含經裡面破斥這些思想的原文很多很多了,很多懷疑者思維比他嚴密、有條理的多。

人都有個毛病,自己不能就覺得別人不行。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傳法 ,得看人的根器。現在這個年代,還是應該先修十善業道吧,多看看為【深著於五欲】的人講的聲聞乘法四聖諦四念處這些,在練練觀出入息,先秀一下止與觀。然後在考慮別的修法

11樓:普音

顯然他沒有了解大乘佛教,甚至小乘佛教都沒吃透。而且是乙個典型的梵我論外道

請看《楞嚴經》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

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為是月?

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

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

』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云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

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

以空為自?以塞為自?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云何見明?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諮詢如來,是義云何,合因緣性?」

佛言:「汝言因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

此見為復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

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

「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12樓:蘇三州

不知道商羯羅是誰。只說佛教,佛教打坐大概有個入門方式,不是說打坐的姿勢,是說你坐下來,要保證腦袋裡什麼都不想,就這一步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做到了再說後面佛教的其他參禪入定修止觀。

所以基本都做不到,那佛教說的其他的,可以套用孔夫子的一句話:子不語怪力亂神。

另:佛教的打坐入門其實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非想非非想,就是:不是什麼都不想,也不是不是什麼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