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法辯中,道教落下風嗎?

時間 2021-05-12 06:15:39

1樓:

這裡有一分資料,看下吧。

辯論資料

同時,可以搜尋一下呂才和因明,就知道玄奘用權威打壓呂才了。

敦煌文書《道教詮理答難》校錄的研究

2樓:奕塵涵風

在中國的歷史上,佛道發生法辯的時代大多是佛教處於下風,畢竟道教真的造過反成立過地方政權。而佛教也就是出過幾個蠱惑君王的妖僧而已

3樓:一切ok

全真教之前是互有勝負。全真教只辯過一次,落下風。

全真教屬於東拼西湊,理論本就不完善,再加上重性輕命,骨子裡就是學佛教,與佛教辯論當然落下風。

4樓:青丘

道教是修長生久視,天地至理,講究精英教育,偏向自然科學,數學地理,醫卜星相,無一不精,對是否廣泛傳教的積極性不高。佛教講究普渡眾生,重點放在傳教上,所以針對傳教的系統理論,必然深入研究。就好比如讓乙個搞科研的宅男去和激勵學講師辯論一樣,兩者專業領域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5樓:野狐

看了佛家、道家的許多理論,特別是修行方面的實修理論,我不認為我們常說的「佛道之爭」就是佛家和道家的爭鬥。如果人們按照佛家和道家的修行方法去修,根本不會有爭。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是不爭的。

所以「佛道之爭」就是俗世的爭鬥,跟佛和道都沒有關係。

6樓:不吃魚的貓咪

因為古代的道士對佛教了解不夠,不知道佛教的本來面目。

而且裁判都是胡人當然向著和尚。

現在的人如果知道最開始的佛教十個什麼東西,知道印度是什麼鬼樣子,知道和尚都有哪些劣跡哪些惡行,又怎麼會輸給死禿驢。

7樓:「已登出」

道教流派太多,很多經典矛盾的現象頻發,乙個山頭乙個派別,理論並不究竟圓滿,都說能修成陽神,沒見有人成功過,就連全真教創教醉漢王重陽活了58歲,這就是整天練內丹修長生的本土教派,真是長壽

8樓:

不要拿政治需要來洗也別吹噓玄之又玄

一句話概括,佛教在邏輯方法的辯證上碾壓了道教。

所以才逼得最後陸西星、伍沖虛等人,借孔子老子兩位聖人之言論通過以道解佛,援佛入道完成佛道合流強行打平手.

很多道教徒攻擊這倆人,覺得這倆人不是道教正統,但若不是他倆這樣,道教真的辯證被碾壓

9樓:劉德華

請一群南韓裁判,到南韓人的地盤上,用韓語搞辯論賽,正方南韓隊領到的辯題是,世宗大王為什麼偉大

反方中國隊領到的辯題是,世宗大王為什麼不偉大

勝負分明的比賽怎麼比?

10樓:雕刻執著的傘遺寺

道教就是中華人性的縮影,道教興衰也和我們歷史一樣一樣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自娛自樂,拿出來跟人顯擺的時候就掉鍊子,創業的時候上天入地,當了掌教就畏首畏尾,最後沒來長久

11樓:山的另一頭還是山

沒別的原因,道家就是戰五渣。

其他答主的回答總讓我想起中國足球:蒙古人拉偏架、不擅長辯論。。。。這和中國隊草地不軟不硬、天氣不好不壞才能贏有啥區別。

說起道家,那真是起手王炸一路神靈庇佑。

開局老子,之後分化成楊朱、黃老、莊子、宋伊四大學派,個頂個能打。

之後三清親自開掛,田氏代齊時為了壓過姜氏老祖宗姜子牙,拿黃帝作為始祖。天上直接掉下個齊國給黃老之學作大本,你就說春秋霸主吊不吊?稷下學宮夠不夠威?

然後齊國混不下去,但沒關係,反正齊國也馬上要掛。

稷下學派跑到秦國,迅速投靠呂不韋成功上位,集體創作出呂氏春秋,直接推法家大本。然後,就被始皇帝帶著法家幹翻。

輸給祖龍不丟臉,我道家有六御護體,沒過幾年又撿了個漢朝。

要說漢初,黃老怎麼看都是一波平推的架勢。皇家有高祖、呂后、文、景、竇皇后,宰相有蕭何曹參陳平,高層有斷過一茬嗎?一茬都沒有。

像張良、商山四皓等等都屬於政治影響力不夠大的小弟。

吃老本吃到了漢武,還有幾個能打得?汲黯?!

然後反被蓄勢幾十年的儒家一波推,被儒家部分吸收後的黃老之學典籍逐漸佚失,從此基本不復存在。

這垮台速度比蘇聯猛多了。蘇聯還有美國做外敵。黃老呢?對手是連書都被燒完,只能靠老儒記下典籍的儒家,丟人現眼啊!

就這些,政治圈混不下去改混宗教圈了。雖然low了很多,但這是一片藍海!

東漢有五斗公尺有黃巾就不多說了,就是基本操作。

到了魏晉又體現出道家天命之子的一面。莫名其妙時局大亂,折騰到高門名士集體拋棄儒家改看老莊玩玄學。你敢想象廳級以上幹部全都正事不理改玩耳機?

這時候道家還不趕緊輸出一波?沒有,其表現只能用划水來形容。大力輸出的是佛教,開始用老莊包裝自己,史稱格義,由此迎來發展高峰。

到了唐朝,歷史又重現了!姓李的皇帝又把老子當祖宗。居然還有這種操作,我就問你服不服!

高祖規定道大佛小,太宗欽定朕之本系,到了玄宗還推動道教改革,想讓道家恢復漢初盛況。你就說服務到位不到位?!

道教繼續划水。佛教再一次迎來發展高峰。而儒家直接開大出了韓愈!

再後面,道家再也沒有遇到過李家這麼好的皇帝,開始了被佛教花式吊打的歷史。

所以縱觀整個道家發展史,一次次的順風局都被打崩,又一次次開掛開得我都懷疑是不是真有三清六御。

所以說忽必烈拉了次偏架沒必要叨逼叨,碰上漢武也不是個事。

儒家被祖龍漢高懟是不是更慘?佛教遇到三武一宗是不是更慘?

12樓:

你指的是元朝忽必烈時的辯論吧

這個正常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天天都在練習辯論邏輯推理辯論是他們重要的學習內容

而道教喜歡自己參悟偶爾說一句也是聽不懂得讓你自己悟。

所以這根本就是乙個特別擅長辯論另乙個壓根不會辯論這樣的結果有啥好奇怪的嗎?

我想不僅僅是道教其實中原文化大都也是如此我們真是乙個不善言辭的民族。哈哈。

13樓:陳璽謠

因為道教和佛教爭辯老拿《老子化胡經》作為論據,而這部經破綻又多,好幾次辯論都是因為這個敗下陣來,你們看看這開頭:

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度一切動植眾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獄,應度未度鹹悉度之,隱顯人間,為國師範,位登太極,無上神仙。

時有自然天衣桂體,神香滿室,陽景重輝。九日中,身長九尺,眾鹹驚議,以為聖人。生有老容,故號為老子。

天神空裡,贊十號名,所言十者:太上老君、圓神智無上尊、帝王師、大丈夫、大仙尊、天人父、無為上人、大悲仁者、元始天尊。

此後老君,凝神混跡,教化天人,兼說治身中外法。百有餘載,王道將衰,殺戮賢良,枉害無數,忠臣切諫,及被誅夷,天降洪災,曾無覺悟,如是數載,為周所滅。

(周)康王之時,歲在甲子,亦同俗官,晦跡藏名,為柱下史,師輔王者。至於照王,其歲癸丑,便即西邁。過函谷關,授喜道德五千章句,並說妙真西公升等經,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法,使其教授,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無斷絕。

說真的,不提這部經還好,提這部經就是輸。

14樓:zxsasxza

拋開宗教教義的辯論,從政治方面來看,這場佛道之辯從一開始,統治集團就更傾向於佛教。隨著全真教勢力的日益壯大,忽必烈為首的元朝統治者對全真教的忌憚與防範之心日益深重,此時快速發展的佛教勢力本就離不開元朝統治者的扶持。所以忽必烈辦這場佛道大辯論,並不在於主持二者爭個高下,而是從一開始就想著要打壓削弱全真教。

15樓:月之

從義理的角度來說,哲學家已經研究的很清楚了。不僅是佛道比較,而是全人類思想文化的比較。舉個例子,現在生產力越來越發達,科學日新月異,科學和佛法怎麼來比較?

很簡單佛法一心開二門,科學屬於生滅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代表生滅法就無意義。

牟宗三先生的哲學十九講已經研究的很透徹了,佛法與儒道,西方哲學比如康德,現代科學之間的差異,這些思想的獨特地方在哪兒,匯通的地方在哪個層面,都說清楚了。

說實用,治國理政,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來說,科學完爆一切哲學啊宗教啊。

牟宗三先生承認佛法義理是最完備的,他為啥不是佛教徒而是新儒家呢,這是他偉大的地方,也是儒道偉大的地方。

16樓:南坡

因為很明顯,那時候那幫老道跟著人家的思路走了,其次,《道德經》雖然充滿辯證,卻並不屑於這種辯法。所以說,當時而論,道教那幫子根本就沒有悟透老祖宗的東西,就跟人家鬥了,不死等啥。不是人家太狡猾是我們不爭氣。

17樓:石中隱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第八章

現在又想到問題所在,道教和道家雖然有區別,但總體還是傳承的是道家思想,道家認為世界是有客觀規律的,他們努力探求規律,山醫命相卜都跟道家有很大淵源,道家主張我們現在懂得比較少,本身是不主張鬼神之說。你可以問一些道家無法解釋的問題難倒他們。

佛教呢,六世輪迴,徹底的宗教,變成了不可知論,有最終解釋權,你怎麼跟他爭論?

18樓:

道教宣揚本土,而以此來表明佛教是外來的。而實際上,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許多都是也是外來的。

道教很聰明。懂得挑選對手。有幾斤幾兩至少有自知之明,但恐怕在比較同等的層面上,與佛教的較量仍然不佔優勢。

既然標榜本土,那就要做到底,加油!

19樓:

自古佛教多善辯,辯禪也是佛教徒評判佛學高低的乙個標準。。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誰的嘴厲害,誰的佛法就高深,地位就高。

說白了就是嘴能逼逼,話術厲害。(沒貶低的意思,嘴能逼逼也意味著比較好搞錢、好發展、好拉人頭。)

但是在道教嘴能逼逼是屁用沒有的,誰理你啊!今生不得長生法,任你口若懸河無點用。

佛系青年有了,道法墨儒系的還遠嗎 不知道它們都是什麼樣的生物?

南宮彌 如果說佛系青年就是類似佛家教義,保持 與世無爭 的態度,那麼道系青年應該就要剛得多。道系青年會更有正義感和責任心,在別人眼裡有點小高冷,好似什麼都不想管,但是路見不平 額,大概就是看見自己看不下去的事,必然會管,別人如果主動招惹他們,道系青年也會毫不客氣的懟回去。平常看他好像什麼都沒關係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