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在某方面比你強,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6-08 11:10:11

1樓:只是些微小的工作

既然知道多姿多彩強弱是分方面的對吧?

那下來邏輯很簡單吧?

一、邏輯:強弱對比

那每個人普遍有一些方面比許多人強(超出平均)吧?

那就也還有很多方面不如一些人(不能數一數二/低於平均)對吧?

既然是普遍現象,那你自己也有一些方面能超越許多人吧?

雖然有些方面低於平均或者每個方面都算不上數一數二?

如果「強一些」就「更有意義」,那你擔心什麼?

你只看到了自己的擔心,但也要換位思考看見別人的擔心。

二、有「意義」的標準,為何一定要是數一數二?公認「活出意義」的標準,和你定的標準一樣嗎?

為什麼生命活著,為了有意義(充實、存在感),就一定要方方面面數一數二呢?

學歷越高,你會發現學科分類越細,那就是因為人類掌握的資訊量越來越大,無法乙個人全都探索清楚。所以要麼成為某個分支的專家,要麼成為什麼都懂些但都不拔尖的博學家。

但成為專家,做出某個領域前所未有的貢獻,這樣生命,就沒有意義嗎?(愛因斯坦陳景潤那些名留青史的傳奇啟發、貢獻了一代代人,是因為是全才,還是因為屈指可數的長處?甚至可以小提琴拉得不好,可以日常家務做的不行)

三、實現「全方面最佳」的目標,邏輯允許嗎?

假如你的生命目標就是做乙個自主致富的大人物...

那你「乞討」的技能必定不如乞丐吧?不屑於追求在「乞討」上爭取拔尖吧?

所以選擇哪些方面提公升自己,肯定有取捨吧?

四、追求全方面拔尖,條件允許嗎?

壽命、生活條件、記憶記憶體允許你乙個人成為(盡量)方方面面都超越任何人和超人嗎?

這要考慮下現實情況吧?大多數人的難處就在這兒了。

五、何謂「有意義」?

那人生活,怎樣才更有意義?

生物比起非生物,特點無非兩個「靈活」「自主」。自然界能形成高山,但是很難不通過生物直接生成一台電腦。因為精密的儀器,需要思維複雜、行動靈活的生物,才容易被創造。

生物體之所以如此靈活(智慧型)、自主,和神經系統(或者說身體)的複雜分不開。

普通非生物大多是化學結構簡單的有機物/無機物,沒有自己行動的能力。而每個生物都是一套有機物自然演化出的乙個系統,各個組織有不同材料,以某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將身體這個極其複雜精密的機械能夠維持運轉幾十年,有自己行動、求生的能力。

那生命生存靠的是什麼?能源?能量?社會秩序?身體健康? 其實這些都可以歸結為 「負熵」,即對熵增(身體執行失去穩定,走向病態、死亡)的對抗。

熵在很多人的理解裡指的是「物體的混亂程度」

生命自己生存,追求生活質量,留下精密的儀器(科技發明),傳授人生經驗,貢獻社會...

這些都算是每個人為自己/家庭/國家/文明的追求穩定、發展,克制熵增 (走向混亂)的行為。

網路上你或許聽過乙個對「生物」的別稱——「低熵體」 ,就是《三體》的作者從「熵的增減」方面思考出來的別稱。

有了生命,自然界許多難以形成、極其複雜的物質構造,就可以獲得長存。「奇蹟」就可以不再那麼「罕見」。

我們每個人生活追求,無論選擇利己還是利他,都是區域性爭取秩序的一種機制。

具體的「意義思考」,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

熵增理論為什麼讓好多人一下子就領悟了?

我並不推薦把「生命活著就是為了抑制熵增」當作一種畢生的信仰。

不過我推薦把它當作乙個比較「接近本質」的思考方向。

(一種叫「還原論」[1]的思想,認為人的各種行為,在社會學、心理學因素背後,物理因素是更深層的決定因素)

雖然「熵」在不同具體學科分支上,概念不是完全一樣...

雖然說「生命存在,只是為了讓許多複雜的東西持續存在」(為長存而努力長存)這個目的不夠深入...

雖然生命對自然界的意義,只看「熵」方面還不夠全面...

但是至少可以先從「熵的增減」——這個「生物/非生物」的本質區別之一,開始入手。逐漸去思考,明白「生活的意義」本質是什麼...

附:[1] 「還原論」的思路,具體可以查些資料,但通俗來講大概是這樣:

社會學就是應用心理學(社會事件要看每個人心理、行動)

心理學就是應用生物學 (跟每個人生理變化掛鉤)

生物學就是應用化學 (生理反應都是複雜的化學反應)

化學就是應用物理 (化學反應,都是各種複雜物理作用決定的)

物理就是應用數學 (每個物理現象,都符合一定數學邏輯,要用到些常數)

而數學的基礎又是邏輯……

只要有乙個足夠龐大的計算量能支援,足夠充分的物理規律能掌握,現實

2樓:餘我所欲也

生命的意義是乙個哲學問題,雖然有思考過也有一點點自己淺薄的理解,但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沒辦法在這方面幫助你。如果你覺得不能拔得頭籌生命便沒有意義的話,那麼你可以去重新探尋生命的意義,也可以去嘗試拔得頭籌。若要拔得頭籌,無非努力、天賦、際遇,但除了努力其餘都是可遇不可求。

另外,你希望得到的心靈的成長是怎樣的成長呢?

3樓:二猹樹

人生的幸福不是僅僅只能從「優越感」上獲取的。如果生命的意義唯獨是獲取優越感,那麼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會黯然失色。除了優越感,還有很多別的慾望的滿足可以帶來人生的幸福,美食,感官刺激,藝術的體驗,好奇心,歸屬感,認同感,成就感,親密關係,安全感……,這些慾望都銘刻在基因層面,都能帶來人生幸福。

底層人民如何產生優越感?

用錢權作為唯一評價指標的弊病就是,所有人都會在這個維度上被鋪成一條長線段,只有頂端的人對所有人有絕對的優越感,底層人很少有優越感。即使仍然有底層人們的相對優勢,那也只是暫時的,區域性的成就感。

所以應該倡導多種評價指標,不唯錢不唯權,我在A方面比不過你,可以在B方面勝過你。這也是更健康,更適合多元化發展,使人們活的更幸福的方式,也是未來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一種社會形態。

生活中的比較指標其實是很多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奢侈品與一些小眾愛好也擴充套件了優越感的比較指標,新增了鄙視鏈。你總能在某一種指標上比某一些人強,例如你現在能用手機上知乎就是乙個比較指標。就算你在所有指標上都比大多數人弱(基本不太可能會發生),這裡也有一條新指標給你:

羅曼羅蘭的英雄主義——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

請大家別謙虛,有沒有人在小的時候在某方面被認為是天才的?

紫煌 然而這些對我無甚幫助。家人在我5歲的時候就給我送進了學校,因為八十年代早期,根本沒有什麼早教之類的東西,只有上學。而學校那點簡單到極致的東西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學,又因為歲數小愛玩,結果養成了不聽課不學習的毛病 反正考試都100分,一直到高中才吃到苦果。 阿拉索 可能是跳舞吧,還記得幼兒園的時候校...

哪些瞬間讓你發現你或別人在某方面天賦異稟?

這麼說來,我身邊的活例子真的很多了 有自學畫畫乙個暑假,開學就能畫出大師級作品的 有鋼琴隨手就能彈出李斯特級別的曲子的 有魔方速擰破過世界紀錄的 有足球 籃球,排球 網球 滑冰 滑板 棒球等各類體育專案全部精通的 有從小博覽群書,問他任意時間的任意歷史事件都能對答如流的 有在家自學,最後即將考入劍橋...

確定乙個人在某方面的天賦和興趣是否是主要看這個人在小時候的表現?

花橋社群 不是,我覺得人要不斷的嘗試。做有的事情。開始初級的時候需要乙個天賦,但是要做到更高階,有可能恰恰會需要相反方向的天賦,所以有的事情有的人初初做起來困難重重,但是到了高階以後就順風順水,更容易做到最好。比如說初學數學一定是細心的人,計算能力強的人學習好,但是如果到了數學家的位置,那可能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