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乙個自身價值需要別人肯定的人,是不是很可悲?

時間 2021-05-06 23:51:02

1樓:庸湖小蝦公尺

是心理問題,不要硬抗,建議多諮詢,多和有相同情況的人交流。

題主的心理問題症狀是從大一開始顯現的,但是初入大學,一般不會發生導致人產生心理疾病的事件。所以據此推測,題主產生心理疾病的時間早在上大學之前。

在大學之前,因為社交圈子窄,又有父母在身邊,所以疾病的表現不明顯。但在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圈子後立馬表現出來。

你在問題描述的開頭就提到「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所以我推測,你的家庭環境,直接導致了你心理疾病產生。

以下為推測:你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對你抱有較高的期望,而你的能力不足以承擔他們的期望。你因此感到羞愧,並不斷的貶低自己。久而久之,你變得自卑,敏感。

2樓:

不可悲,這樣的人可能有些時候很痛苦,但往往比較優秀。換乙個角度想:當你足夠滿足別人對你的肯定的時候,說明你也足夠優秀了,到時候再回過頭來看自己,你的生活本身就很有價值了。

3樓:壹十三

少年,才大三,你還小,但是充滿著希望。

在父母眼裡,你是他們的期望,是他們的延續。

你肯定不是父母的包袱,但你有此想,恰說明你內心渴望成長、渴望助益於父母,好學生。

我在你年齡時,大多時候還只是想著怎麼充實自己,將來好回饋父母。你應該是當下就把回饋父母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然而現實中尚不具備條件,兩者衝突,所以,反過來自責。這方面,眼光放長遠,現在還未到你展現能力的時候,你需要的是踏實學習、不斷提公升,等過幾年,走向社會,懂得輸出和貢獻,渾然自立。

至於被別人推著走,期望別人肯定,這也是這個年齡大多數人的常態,也無需自我否定。內心有情懷,且能在別人推動下做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就已經超越很多人了。

大三,剛走出家庭沒多久,家庭父母的影響還很深刻。事實是,大多數人都是被父母強行拉到和別人pk的環境下長大的,往大了說是當下教育模式決定的,所以自然而然現在依然還是這種心態,是習慣的力量。

習慣是可以慢慢矯正的,但需要付出較大毅力和努力。

當然,也有在你這個年齡段就內心強大的人,但一定是少數中的少數,內心強大的背後往往有難以與人說的痛苦心路歷程。內心強大需要的是磨礪和承受力,很少人有此機緣,也很少人有此悟性。

內心強大意味著一種超脫,將自己從世俗觀念中抽離出來。舉例子比較直觀,比如射鵰中的黃老邪,反傳統禮教;比如楊過,成長環境讓他成了自我肯定的人;現實中存在過的人比如蘇軾、陶淵明,他們完成了超脫的過程,自然不為外在肯定而活。

順其自然,年輕大學生,朝氣蓬勃,多做事,多運動。

如果,你真想讓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乙個可行的建議就是:

閒暇時間少點自我沉浸式的遐想,多泡泡圖書館排序最前的書架,多讀書。排序最前的是哲學人生書籍,能不能實現,完全在自己。祝好

4樓:

一半一半,總有人說要活成自己,但自己是什麼樣子的?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大部分時間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一起經常跟朋友聊天會說自己不知道想要什麼,我說那看看你的偶像,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就找乙個自己喜歡的偶像,努力奮鬥慢慢靠近這樣的人,或許有一天你就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了。

5樓:隱秘種子

並不是人具有社會屬性每個人都必然需要別人的肯定

6樓:空白神祇Alma

不可悲,只是很多人的常態。

能做到肯定自己價值而不受別人影響的人是很少的。

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是這樣的人:我需要別人來肯定我的價值,這是正常的,所以我要做到讓別人肯定我來實現我的滿足。

最終能成為自己認可自己價值的人。

7樓:放鵝少年

看情況,活著的意義一大部分是自我肯定,而別人的肯定是主要的部分,名利中的名就是別人的肯定,現在的人設崩塌也是別人的肯定崩塌了。但是這種肯定是討好和諂媚別人的話就有點可悲。

8樓:泠色霜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可悲,但全世界都覺得你可悲,那麼你是否可悲。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悲,但全世界都覺得你不可悲,那麼你是否可悲。

自身價值不一定需要別人肯定這個,用來判定「可悲」的是否問題的觀點與邏輯本身,是否參與「可悲」定義的判定?

1.假設是,要參與判定。

那麼,在某人的主觀下,需要先判定在他的主觀下,「什麼是可悲」。才能判定是否可悲。

假設他判定「自身價值沒有得到他人肯定可悲」那麼,基礎邏輯,「自身價值不一定需要別人肯定」邏輯崩潰。

假設他判定「自身價值沒有得到肯定不一定可悲」,與基礎邏輯一致。則,由他的主觀下,對於「是否可悲」的其他定義要素和現實來決定是否可悲。因此,基礎邏輯沒有意義,(這裡「意義」單指有沒有都一樣)

2.邏輯「自身價值不一定需要別人肯定」,不參與「可悲」的定義。

那麼,假設「可悲」定義由別的不管是什麼決定。(不考慮是什麼)

那麼,「覺得自身價值不一定需要別人肯定可悲的人可悲」是可以成立的。(當然也可以是不成立的)但這樣就產生矛盾了。

所以,綜上所述。

9樓:中和知行

很多人對人生的意義感興趣,且懷疑人生是不是有意義。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別人、社會的評價。如果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我向思維意識了。

孔子至今兩千多年了,他的人生有無意義?他的思想不僅影響著中國,而且影響著世界。這就是社會對他的評價。

釋迦牟尼的人生有無意義?全球4億多佛教徒,影響了世界人口總數的7%,這就是社會對佛學思想評價。

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自己的評價與社會評價相一致,那他就是最理智的人了。

如何看待乙個人從別人身上尋找自身價值?

燁華 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百毒不侵,才能不受別人的干擾,不要老想著別人創造價值給你,你要創造出價值給他,而這個價值是建立在自己的強大上的,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王道! 楠哥的世界 首先對你表示敬意,好樣的。幫助別人實現自我價值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應該成為每個人追求...

怎樣能活成乙個聰明的,遇事冷靜的,能解決問題的,不輕易被別人坑的人

是小希呀 你見的多了,遇上或者處理的事情多了,見多識廣,積累經驗叭,畢竟沒有太多人一開始就懂得如何處理問題,但是經歷是個實實在在的經驗啊!或者可以看看真正優秀 聰明冷靜的人是怎麼處理問題的,向這樣的人去學習,總沒錯吧,肯定能收穫不少。當然了,冷靜這種抽象的品質,還是要看自己的經歷和臨場能力了叭。沒事...

乙個人的價值觀可不可以通過自身改變,而不是一直受到環境影響?

常買提 價值觀的形成多個方面。但我認為成長的環境是影響最大的,以及在環境之中對的思考和應對對乙個人的價值觀也有很大的影響。每一次人生遇到的重大事件,都是對價值觀的一次衝擊和塑造。 THY 個人理解,價值觀是由對世界對事物的認知決定的,而認知是由個人行為體驗形成的,所以體驗的多少,敏感度的高低決定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