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死在29歲的姑娘 對不起,剛認識你!

時間 2021-05-06 06:16:43

1樓:蒸汽朋克雷射劍

是孔門?是心學中知行合一?

修行先知或先行,少有人能一上來就做到知行合一,更多的是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這是人的劣根性,隨著經歷磨鍊,最終做到知行合一。

是莊子的夢?莊子的觀點太過玄虛,不敢胡說。

是仙門中的採精練補?

有幸認識幾位同道,以交流來的觀點看,「採精練補」是任何修行都要做的,有些主動,有些被動而已。

是老子的悟道?修行必要悟道。

還是佛門的行於世間?任何修行都要有對世間的體悟才可以,這並不是佛門專利。

最後總結,修行必修心修德,和這個世界的某些頻率對上了,自然可以採對應的天地靈氣。入世還是知行合一,只是修心的途徑

2樓:

修行是乙個內化的事情。

外在表現可以有很多種。

當然一般情況下知道別人是個修行人或者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個修行人都是因為「助人」。

而高深的修行人更多是治未病的,也基於此,他不會有什麼名氣為世人所知。

所以夢蝶人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因而,真正高深的修行人甚至缺乏自己在修行的這個認知,他身邊被幫的人也不會有和他相濡以沫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把修行上方面的名詞提在嘴邊的人本身沒多少水平還惹人煩。

還不如那些沒「修行」,好好活在當下的人自在。

PS:就個人觀察,修行境界高的都不大玩手機。(說了這句會不會挨打→_→)

3樓:

修行本是「修行者」的人生標籤認知,後來被「世俗」世界借用,它的內涵外延都擴大了,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了,也就是無法達成一致了。

修行,現在帶有很重的「人生觀」的色彩了。

4樓:

我心中的修行就是在生活中發現痛苦,將帶來痛苦的念頭辨別出來,用內詢的方法,解決對念頭的攀附,去除煩惱。

進而解決對不同程度身份認同的攀附,達到「無我」。

再然後就不知道了,不過到那時候會知道的

5樓:靜常山人

修行,有次第,有驗證。有體有用,始於有為,盡於無為。一步也有一步的驗證。

不是口上說的天花亂墜。

修行之妙:

能止念止息,能心空漏盡,能斷淫,能身形少壯,聲如童稚,神氣充盈,久坐不困,斷食不飢。

末了能深入大定,神具六通,諸空法界如在掌中,生死來去但憑自主。

免不了生老病死苦,僅是好道,還未聞道,只是修福德,還未修天道。

6樓:歲朝

從一切的有,到一切的無,再從新的起點出發,重建一切的有。

從厭惡這世間的噁到忘懷一切的怨恨,

從留戀這世間的美到忘懷一切的歡悲,

從逃離這世間的假到忘懷一切的虛偽,

滌除玄覽後又重新審視這一切,

所有的善惡,美醜,真假,原來只是如此。

生活未曾變過,世界照舊運轉,只是我從複雜變得簡單了,所見的一切也就從渾濁變得乾淨了。

心無所滯,所見皆真。

7樓:

爵士貓華夏源江漢洞庭平原2023年核心為天帝崇拜神殺神生四方四時人王溝通人間天界

亞特蘭蒂斯 (作者) 回覆Night owl4 天前

問得很好。要知道這世上絕大多數人並不如喬達摩那樣生來就是高貴的王子,享盡榮華富貴,擁有牛群一樣多的美女,想要什麼伸手即來。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整個人生變得無聊,生活沒有更多好追求的,意義不在了,所以喬達摩最後走向了另乙個極端成了乙個乞丐和苦行者。

而世上絕大多數人還在為自己為孩子為家庭的生活勞苦奔波。當你還在為每日填飽肚子而奮鬥時,還在生活的表層的目標在奮鬥,怎可能就充分享有並穿透生活?不可能的。

所以,就某種意義來講,釋迦佛是片面的。而且他是那麼偉大那麼非凡智慧型超群,而普通大眾是那麼平庸,所以他並不能代表廣大民眾。他的路也只能是更適合他自己或者有類似背景的人。

在古印度,宗教盛行,遁世修行成了一種文化和傳統,所以即便拋棄生活也沒有什麼問題,最簡單的只要苦修食物自然會有人供養。

但在現代的世界,特別是中國這個自古以來崇尚自然崇尚中庸之道的國度,拋離生活去追求修行都只是極少數,你的文化你的出生背景決定了你的意識,你的根更適合朝哪個方向生長。你並不是活在古印度,活在牛車的時代。在這裡,在這個時代,拋棄生活,更多的意味著連自己的根也一起丟掉了,那期待人格的生長就變得不可能了。

這也就是年紀輕輕,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去修行,經過的歷練少修行也上不去的根源,這個道理想想不難明白

爵士貓回覆亞特蘭蒂斯 (作者) 還有 1 分鐘

在現代社會,試圖脫離現實生活而達到解脫,本身就是荒謬。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幾乎正好是與當代西方現象學(包括存在論的現象學和意識論的現象學)的運思方式搖相呼應的。 中觀學「萬法唯假」就是在存在論意義上說的,而唯識學「萬法唯識」則是在意識論意義上說的。要而言之,在思想上,現象學與佛學都秉持一種非現成、非物件化和非概念性的思想方式;其中,唯識宗和意識論的現象學偏重於從意識對存在的參與性構成方面來闡明「真如法性」或「本源的現象」,而中觀宗和存在論的現象學則試圖在根本上超出意識自身的囿限,直接去參通那離言絕象的「實相」或「存在」本身,同時傾向於把意識也看作某種物件化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可以說,正好是應和著那隱而不顯的終極真實的「自身激盪」,才使得古今之際、東西方之間的這樣一種「綿綿若存」的思想相通成為可能。 緣起性空,般若性空,萬法唯識,不是一種哲學的邏輯分析。但是漢人太多人,以為佛學就是哲學。

這是大大的荒謬!佛學是修行,佛學不是打坐禪修,打坐禪定,哲學分析,這些只是修行的工具。 修行,是要改變你的習氣與阿賴耶識,這不是今世就可以實現的任務。

修行是百世千世的相續行為。

西方社會,歷經2023年,當今才明了一種非現成、非物件化和非概念性的思想方式,超出意識自身的囿限,直接去參通那離言絕象的「實相」或「存在」本身,同時傾向於把意識也看作某種物件化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8樓:雨傘

修行,是存在於生活之中,存在於自己念念之中。

所謂知行合一.......思維無去處,叫「一相三昧」。人事處理方式無去處,叫「一行三昧」。必須每時每刻秉持兩個三昧,這就是真正修行。

建議認真看以下文章。

9樓:

我心目中的修行就是時時刻刻能做到不被外境所轉,我心目中的修行就是積澱足夠的定力去面對一切,我心目中的修行就是不需要克制隱忍守戒律,而心境自然清澈平靜。

不因天堂地獄因果誘嚇而作惡或積德,不因心中多恐懼而崇拜偶像,不因人間多苦難而祈求庇佑,不因功名利祿而媚俗於世,不因苦而認為苦,不因樂而為樂,不刻意,不尋找,不逃避。

不因任何外在而成為什麼人,而單純只是,我自然如此。拿起不是,放下也不是,而是接受完整的自己。

10樓:吶喊的椰子

對於修行;

沒有認真的去想過,

冥冥中認為是命中註定,

昨日的見獲,

去日的哀愁,

種種,皆都是安排好的。

存於世間,

多慮於自己的存在,

不茫茫於為別人活著,

我認為就是最好的修行。

11樓:我想不出來

張至順道長如是說:

愛惜自己,保全自己的命就是修行。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人活著眼睛是睜著,死了是眼睛閉著的。命由天定,運由己修。

12樓:路人

以前看過徐公子勝治的幾本書,非常贊同裡面對修行的理解。

原話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看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不要聽他說什麼,修什麼法,而要看他都做了什麼,都怎麼做。修行修行,要修的,就是自己的行為

13樓:足球大資料

現階段,我理解為修心,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但是我們需要吃喝拉撒,有慾望,修行就是解決這些慾望,哪些是妄想,哪些是身裡需求,需要懂得區別,區別了,才叫修行,沒區別就叫入魔了。

直接把慾望全都切了,變成石頭,感覺也不符合現階段內心需求。加油吧大家。

14樓:

「修行」,我顯淺一點地理解吧

修:修正

行:行動

兩個字合起來,我的理解是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動。

人無完人,乙個人一輩子所犯的錯實在太多太多了,但人與人的區別是有的人會改錯,有的人會掩飾,有的人會忽視。如果能做到犯錯後反思並改正,就是修行。

人生不完美,歡笑哀傷不斷交替,起起落落,面前一道又一道坎等著你一次又一次跨過。拌倒了不要緊,能站起來又可以繼續前行了。當下的確是很難過,但知道過了這坎,又是一段康莊大道。

不怕拌倒,知道自己能再次站起來,就是修行。

生活經歷淺薄,理解僅止於此。

15樓:大爹

我理解為,這是乙個廣義的問題!吃齋念佛是為修行,與人為善是為修行,攻堅克難是為修行,默默奉獻是為修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是為修行,承擔起社會的責任是為修行,承擔起國家乃至世界的責任也是修行,人活著做的每一件善事都是修行!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是為修行。

16樓:玄陽

有知才有行!

知,道家稱玄理、佛教稱見地。

參玄或開悟之後,有知,再來談行!先見道、再修道!

修行,並不是求個什麼!更和儀式感毫無關係!

就是把玄理見地落實下來!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

降格來說:實踐就是功!

在日常認知和心理上,把玄理見地落實下來,就是性功!——智慧型與禪定。(死歸於道、灰身滅智,只有這邊也可以滿足。)

在周圍事物和生理上,把玄理見地落實下來,就是命功!——神通與長生。(無量壽,是一生補處的根本前提!)

17樓:羽生

依佛陀說法,修學有二

一是,自製,守護,有當生的安住,心的暫時平靜,所謂心解脫

一是,思量色身的再生,輪迴之緣起,思量,色身非恆有,色不是我的。色身的不再生,感受永盡。此心在未來永恆平靜,所謂慧解脫。

18樓:高山流水

修行重在修心。修心不是心理健康輔導,不是政治思想教育。修行是修正自己。

許多人自修。但哪個有自知之明的普通人說完全認識自己了呢?就算是你認為完全認識了自己,你能自我糾正錯誤麼?

你認為的錯誤就是錯誤,正確就是正確麼?所以,修行最好的方式就是有前行者引帶...

19樓:心性通明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修行方式也有所不同,種種法門(常言八萬四千),通過不斷觀照自身情況,不斷摸索,向前輩大德請教學習,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修行之路。

對我而言,能聞佛法,是這輩子最大的財富。初聞《四聖諦》,又聞《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心經》,末學智慧型淺陋、根性粗劣,難窺經中甚深智慧型,得聞先前大德淺釋,不禁感激涕零,如漆黑長夜,忽現皓月當空,遂皈依三寶,師贈書《六妙門》,傳通明禪法,奈何資糧不足,懈怠、妄想紛雜、昏沉掉舉,後持咒念佛,常行懺悔,學戒律己;深得佛法好處,初講給家人,心生牴觸,甚至誹謗,隨後改章易弦,先恭敬父母,常順其心,後隨緣講道理,於旁人亦復如是;雖知佛理一二,實修功夫差矣,當精進修習禪定,發廣大菩提心,承無上佛道。

學佛一年半,今時已二三

餘生何處去,西方淨土前

願廣大師兄前輩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修行之路坎坷,還請各位前輩不吝賜教

在小城市的29歲大齡女青年失戀,突然覺得人生好失敗?

經歷太像了剛開始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脾氣不好愛說反話不會愛人後來通過身邊的家人朋友的勸導,還有自己不斷的心裡灌輸,慢慢的也想通了 感情怎麼可能只有乙個人的錯,錯是雙方的,我們本身一定對這段不好的感情負有主要責任,可是理智想想,對方就一定像我們回憶中的那麼好嗎?反正我是時間越長,越看透了他的自私,所以...

你們是怎麼在20歲出頭剛畢業最迷茫的時候度過的?

我有鋼琴,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就彈琴,日子還是一天一天的過,不去想不糾結。那樣不如意的日子總會過去的。然後休息好了,就重新出發,看看自己現在有什麼,未來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就義無反顧的去做吧 帽子 我也是剛畢業一年吧,乙個多月前我一度抑鬱,感覺似乎整個生活都沒意義,為此還特地在知乎發了篇文章尋求幫助,但...

在18歲錯過那個人會改變自己的一生嗎?

kkk 為什麼一定要18歲的那個人呢 你的人生會遇到無數個人 每乙個都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重要的不是你在幾歲錯過的那個人 而是看你錯過的那個人對你來說多重要 舉個例子 如果你18歲錯過的只是乙個喜歡了兩三天的 那他對你來說可有可無 又談何改變呢 但如果你在二十幾歲遇到乙個你用情至深 並且和你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