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車開起來有 穩 的感覺,而日系車會感覺 飄 ?

時間 2021-05-30 00:02:49

1樓:宋微子

真的飄,只要5級風,你開COROLLA,思域上蘇通大橋試試。你說不覺得飄啊?

沒事,你換個雪佛蘭,福克斯試試。

對比,才知道什麼叫飄啊!

2樓:青沼瞬

日本的高速公路...限速比前殖民地還慢,才100公里時速而已,我省都還有110

(雖然有打算在部分路段提公升到跟大陸差不多的速度沒錯)反觀美國的高速公路限速高達130,歐洲汽車業最大國德國甚至有無限速路段

所以日本車對於高速穩定性的要求肯定跟歐美車不能比另外可能也是Toyota臭名在外,我省都說Toyota飄到像在開船(最飄的當然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Toyota wish計程車啦!不曉得是不是操過頭了,很多避震系統都壞了,某次打車走中彰快速道路到高鐵台中站,那飄得叫我懷疑人生)

3樓:

本人有一款Sylphy09年買的,標配195/60 R16輪胎,告訴超過140的時候明顯感覺不好,飄的厲害,後來6年8W公里,換輪胎的時候選擇了205/55 R16。。半夜高速上到160+,因為是5MT,所以發動機噪音很大,但是感受比195的胎在120的時候都好。。。

另外,最近換了個320I,前225,後255。。。120感覺和20沒區別。。。

別的可能性不清楚,但是大部分日系車標配輪胎都偏窄,燃油經濟性更好,但是高速上體驗的確不太好。。。

所以我認為。。。輪胎最重要。。。重要。。要。。

4樓:senmor說

首先鄙視一下提問者用兩個涉及百千種車型的車系來對比。

其次,某些用個別車輛對比就代表全系來說也是不負責的回答。

『飄』這個感受也需要乙個嚴格定義,而且和很多原因有關。哪怕同款車同一條路給兩個人開,接受度不同,感受也不同。

所以,這種主觀性比較強的問題,我們也沒必要在計較。

我認為:要具體型號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樓上某些答案說的馬自達,斯巴魯,本田等一些重視底盤駕駛感受的車型就不一樣。

不同年代的車,也要分開說。

不同定位的也要分開說。

個人經驗:開過一些日系,韓系,德系車。同級別的價位差不多的,我沒太大的意見。

另外有個問題,我親身體驗,也應該放在感受裡:某些車門的厚重也會給人穩的感覺。但是當我超過80的速度,就忘記剛進入駕駛室,關門給我的厚重感的感覺了。

5樓:視界

如果說車的質量決定車的飄不飄,,,那F1會不會飛起來。。。(2015F1技術新規:賽車重量增至702KG 加強座艙保護),,,,,飄起來了哦~~~飛起來了哦~~~~這酸爽~~~不過F1的風洞試驗很NB的,一般速度上不去抓地力也會有影響的~

6樓:

如果是就同級別的車來說,方向盤的回饋力度至少佔了60%,剩下30%是避震硬度,還有10%是輪胎。

不信的,分別試駕一下ATS和ATS-L就行了,中國產的方向盤比進口的重五倍,試試誰飄;或者去試試Q50,把DAS分別調到最輕和最重。

重量??我只能說我開過最飄的車是福特F250

7樓:火斤

最主要三個因素,按影響大小排序:

方向盤虛位大小:越賊越飄,其實是你把不住,非說是車飄方向盤路感傳遞:越敏感越緊張,然後你說車飄降噪:越吵越覺得緊張,然後你說車飄

8樓:沉默的螺旋

車價上去了什麼車都不飄。廉價車最主要我認為倆原因:

1、調教:以大眾為例,懸掛對細碎震動不敏感,保留路感,對大震動化解較好,面對高速起伏可以較快化解,不會顫顫悠悠彈個不停。日本國內高速限速100,德國有不限速高速,針對性肯定不一樣。

2、風格:日系的方向油門都很輕,速度高了,你就得狠狠抓緊、踩好。大眾這類方向油門重再加上隨速助力轉向等等,方向不會亂動,120往上和平常一樣乙隻手無壓力……

諸如此類。

9樓:擾流板

首先,題主的問題現實存在。

飄不飄和重量沒關係,大巴夠重了吧?開到120絕對飄。據說老美的M1A2艾布拉姆斯解除了限速開到小100,也飄。這玩意兒70多噸呢。

個人理解乘用車飄與不飄的主要原因是,車的下壓力,輪胎的抓地力,以及懸掛的功底。

所以,低端的日韓系車就有可能出現大家所說的飄的情況出現。因為它們的懸掛,輪胎,應該只是夠用就行。特別是輪胎,普遍比歐美系的低一到半個檔次。

如果你覺得你的車在高速上有點飄,建議換一套寬一點,抓地力好點兒輪胎。如果還不滿意,就換一套好點的懸掛,甚至可以換套運動短彈簧,當然,這會犧牲一點舒適性。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放慢車速,安全駕駛。以上

10樓:申祺-Robin

我覺得飄更多的感覺是在高速過彎和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本人第一輛車是一輛二手的雪佛蘭轎車,國內沒這個型號,有點像Lacrosse,在開的時候感覺十分平穩,高速上到170才有飄的那種明顯感覺。現在換了一輛新的日產轎車,有點像國內的陽光,高速上140就已經必須用雙手了,最高170就飄得不要不要的,平時城市中開車的時候,60-70過彎都會有點飄飄的感覺,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點點感覺。

11樓:Daydream

日本車車身輕,所以飄,所以省油,所以不安全,這是多少年來我們總能聽到的論調。事實上,在追求車身輕量化方面的代表高手並不是日系車,而是人們一向認為車身堅實厚重的德系美系車。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國內市場上緊湊型車(A級)裡最輕的並不是人們以往印象中所謂「鐵皮薄」的日系的Sylphy(1245KG)、卡羅拉之流,而是背景為美系車的新科魯茲,重量僅有1195KG!採用雪佛蘭D2平台的新科魯茲在輕量化方面給出了讓人震驚的成績——比上一代減重在10%以上(將近200KG)。

12樓:

汽車有倆效能,乙個叫操縱穩定性,乙個叫平順性,通常它倆還矛盾,在成本尺寸懸架結構形式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各主機廠家各品牌車型形象定位和調教風格不大相同。減少其矛盾的設計不是沒有,而是太貴,你不會覺得雷克薩斯或者斯巴魯很飄吧?

13樓:元o瑞

這應該是跟「車身剛度」有關係誒,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人感覺「重量大的車開起來穩定」:在價錢、生產工藝、車身尺寸相仿的前提下,車身重的車用料厚實是大概率事件,而受力結構用料厚實對於提高車身剛度有正面作用,所以車身重正相關於車身剛度大正相關於行駛穩定,而不是想當然的「車身重地心引力大行駛平穩」(當然車重同時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

ps:開過比較長時間的三菱Pajero,確實不飄

14樓:

其實要車穩特別簡單,用寬一些的輪胎,255起步,車身前後加上配重快,絕對的50:50,上地磅一稱,空車2噸。

發動機無所謂,能跑到一百二十就可以。

要是不穩我躺地上給你來回碾

這麼簡單的道理車商居然沒想到,失敗!

15樓:

我有一次開車,感覺明顯不一樣,車身穩了很多,一點也不像他們說的那麼飄了。

起步徐徐,抓地有力,油門鏗鏘,穩穩的幸福。

後來我發現,手剎沒有解開。

16樓:羊羊羊

題主提這個問題個人估計八成是沒怎麼開過車,對比過很多車型,真心沒有感覺哪個10萬以下的車型開起來飄。日系車鐵皮薄車漆軟倒是真的,不過沒超過速,真知道飄是種什麼感覺

17樓:我來燎

那是因為天天有一幫某神車的水軍在各種論壇發帖告訴你日系車多麼多麼輕,多麼多麼飄,然後你在開日系車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想去體驗下「飄」的感受。

18樓:穆楊

高票答案說的很清楚了,補充一下。這種感受差異是設計方向的差異,是由車輛使用狀況決定的。

歐洲各國之間的阻隔比較小,在交通上幾乎等同於乙個國家,高速公路眾多,美國更是地廣人稀,號稱車輪上的國家。所以歐美系車的設計方向偏向長途、高速行駛。而日本地小人多,車輛的設計方向更偏重於短途,低速。

19樓:默默

@讚讚 這個是單純的感覺,當然不止你有這種感覺,其真實的情況分析起來也有跡可循。

歐美車開起來穩,日系車飄,這裡面涉及不到資料往往分析不具有信服力。其實我們可以從這些國家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首先不是所有日系車都飄,以美國市場為基礎開發的日系豪華轎車並不飄,代表品牌英菲尼迪。個別飄的日系車通常都是家用轎車。以美國市場花冠舉例,這是一款家用車,各項表現均衡沒有特點,不運動,偏重低速而另外一家日系企業本田CIVIC(家用版)就要運動很多(其實也是低速下運動性),當然這是企業性格使然。

最重要的乙個情況其實是以日本本土開發的車型通常著重於低速行駛時的親和力(畢竟是家用),要求輕盈易用,德國車以歐洲市場開發的車型通常偏重於高速行駛時的穩重感,因為德國是不限速的,高速穩定性顯得很重要,效能是重點。

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懸掛、輪胎、轉向的設計調較上,以及整車的空氣動力學效能,在注重家用的日系車身上轉向調教很輕,懸掛調教偏軟,這與注重效能的德系車有著本質上的差距,其實你會感覺到兩個國家不同的思路。

日系車要做的是輕使用下的駕乘,德系更多的體現在重使用下的操控

這不是質量問題也不是車重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體驗下高爾夫、福克斯和卡羅拉、軒逸。

為什麼空調開起來有股很重的塑料味?

閉環腦迴路 空調還沒遇到,但我買格力大鬆的抽濕機發現出風口有明顯塑料味。後來用電吹風通過抽濕機出風口往裡面灌熱風,會看到裡面風扇葉片跟著熱風轉動,此時有強烈塑料味散發出來。吹了10分鐘,塑料味減輕很多,然後停止吹熱風,過了一段時間,再通電執行抽濕機,塑料味基本上消散,雖然還有一點,已經比原來好了很多...

如何看待30萬和10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嗎?

點JPG 手上有一台奧迪Q5L和一台13年產的二手比亞迪L3手動擋。什麼區別?奧迪Q5L那方向盤握感,那捏的是真到位,座椅可電動調整大約9個地方,一點火,那些燈一亮,高階。加速輕快,隔音好,近光燈比比亞迪L3的遠光燈還透亮,跑夜間高速沒路燈都可以只開近光燈跑。這時,再來開比亞迪L3,就感覺這車不是機...

為什麼歐美人十幾歲看起來很老,而同齡的亞洲人卻十分年輕?

顯成熟確實,但是也挺好看的,在兒童過度到青少年這個微妙的期間,已經開始成熟分明的五官與稚氣未脫的面部輪廓相結合,尤為驚人。但是大部分人一旦過了這個中間段就 我覺得他們在 變成熟 這個動態過程中也通常比亞洲人快很多。據我觀察,亞洲人青春期的樣貌如果不受什麼外界重大影響的話,很大一部分可以保持幾年不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