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巖的侵位序列中,為什麼早期多為基性巖漿,後期多為中酸性岩漿呢?它的演化規律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05:24:54

1樓:段文勇

岩漿巖又稱火成岩,是位於軟流圈的岩漿上湧,噴出或者侵入地殼冷凝形成的岩石,根據岩石內部酸鹼度即SiO2、K2O+Na2O含量的變化,將岩漿巖分為四大岩類: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

1、超基性巖

顏色比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綠色,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堅硬,常具緻密塊狀構造。它的化學成分特徵是酸度最低,SiO2含量小於 45%;鹼度也很低,一般情況下 K2O+Na2O不足1%;但鐵、鎂含量高,通常FeO+Fe2O3在 8-16%之間, MgO 含量範圍較寬,在12-46%之間。

超基性巖基本上由暗色礦物組成,主要是橄欖石、輝石,二者含量可以超過70%。其次為角閃石和黑雲母;不含石英,長石也很少。

這類岩石最常見侵入岩是橄欖岩類,噴出岩是苦橄岩類。

2、基性巖

基性巖類岩石顏色比超基性巖淺,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巖很緻密,噴出巖常具有氣孔狀和杏仁狀構造。其化學成分的特徵是SiO2為45-52%,Al2O3可達15%,CaO可達10%;而鐵鎂含量約各佔6%左右。

在礦物成分上,鐵鎂礦物約佔40%,而且以輝石為主,其次是橄欖石、角閃石和黑雲母。基性巖和超基性巖的另乙個區別是出現了大量斜長石。

這類岩石的侵入岩是輝長岩,分布較少;而噴出巖-玄武岩,卻有大面積分布。

3、中性巖中性岩類岩石顏色較淺,多呈淺灰色,比重比基性巖要小。化學成分特徵是SiO2為52-65%,鐵、鎂、鈣比基性巖低,Al2O3 16-17%,比基性巖略高,而Na2O+K2O可達5%,比基性巖明顯增多。

就象這個岩類的名稱一樣,它是在基性巖和酸性巖中間的過渡型別。侵入岩是閃長岩,相應的噴出岩是安山岩。

4、酸性巖酸性巖類中以人們熟悉的花崗岩類出露最多,是在大陸殼中分布最廣的一類深成巖,常形成巨大的岩體。噴出岩是流紋岩和英安岩。這類岩石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過66%,K2O+Na2O平均在6-8%之間,鐵、鈣含量不高。

礦物成分的特點是淺色礦物大量出現,主要是石英、鹼性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暗色礦物含量很少,大約只佔10%。

根據鮑文反應序列,隨著岩漿溫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鐵鎂矽酸鹽結晶序列是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石英→沸石;而鈣鈉矽酸鹽結晶序列是:鈣長石→培長石→拉長石→中長石→奧長石→鈉長石;各溫度階段產生的岩石序列則是:橄欖岩→輝長岩→玄武岩系→閃長岩→安山岩系→花崗閃長岩-流紋英岩係→花崗岩-流紋岩系。

鮑文反應

鮑文反應的意義

(1)確定礦物的結晶順序。反應系列上部的礦物比下部的礦物早結晶。顯然橄欖石、基性斜長石是最早結晶的礦物,石英則是岩漿結晶的最後產物。

(2)解釋了岩漿巖中礦物共生組合的一般規律。由於兩種反應系列存在著共結關係,當岩漿冷卻到一定溫度時,必定同時結晶出一種淺色礦物和一種暗色礦物。

(3)解釋了岩漿巖多樣性的原因。同一種岩漿可以形成不同型別的岩漿巖。

(4)解釋了岩漿巖中某些結構上的特徵。如斜長石的正常環帶結構和暗色礦物的反應邊結構。以上。

2樓:零度.李

從基性到酸性岩漿,鐵鎳含量逐漸減少,酸性物質逐漸增多。岩漿結晶分異主要取決於礦物的結晶溫度,而鐵鎳物質一般結晶溫度高,酸性物質結晶溫度低,其實就是不同礦物隨著溫度降低結晶出來而已。至於基性,酸性,都只是分類的說法而已。

3樓:chaowujidhl

題目不應該用噴出這兩個字,感覺冷凝比較好。

其實這個很簡單啊。岩漿活動一開始能量都較高,到了演化後期逐漸降溫。所以不同階段岩漿的溫度不同,於是不同時期冷凝的礦物也不一樣。

大體上來說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冷凝溫度高,在所以在早期形成。石英冷凝溫度低,所以在晚期形成。具體礦物請搜尋:

鮑溫反應序列。

在野外如何快速而準確地識別出沉積岩 岩漿巖與變質岩?

Wendy 首先看遠觀岩石是否具有成層性,有就可能是沉積岩或者變質岩。再近看,沉積岩包括礫岩砂岩泥岩和頁岩,碳酸鹽岩等,是沉積作用形成的,不具有變質礦物和變質特徵。變質岩具有片理,片麻理等,包括板岩大理岩等,經過高溫高壓變質作用形成的。岩漿巖是很大一塊,特別不規則,有的延綿幾千公尺,有的只有幾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