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的歷史

時間 2021-06-03 02:30:33

1樓:韓豆豆

占個坑,慢慢寫,懶癌晚期

一、盜墓起源:墓葬

盜墓的前提是有墓可盜,因而盜墓的發展與喪葬的發展密不可分。而喪葬的變遷與生產力,思想文化等又密不可分。

最初的時候,生產力低下,對屍體處理方式亦相對簡單,《周易繫辭下》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即茅草裹屍,棄之荒野。

後來,人們可能不忍見親人屍身為野獸所食,開始掩埋屍體,便有墓穴出現。舊石器時代常利用天然洞穴岩棚安置屍體,新時期時代後,各種工具產生,生產力提高,墓葬及埋葬習俗便日趨流行且形式多樣,並日益具有制度化特點。

隨生產力發展,文化進步殷代以前,人們已有希望靈魂不死的觀點,殷商時期這一觀念日益強化。當時人們認為魂來自於天,魄來自於地,人死之後二者離散,魂入天為神,魄下地腐化歸入土壤,魂可以庇佑後人。因而先人魂魄得到後人無限崇拜,尚鬼風習盛行,加之當時生產力提高,民生相對富餘。

所以殷商時期喪俗中開始出現墳丘且厚葬之風盛行。在商代興起了歷史上第乙個厚葬高峰期,於史有記最早的被盜之墓便是商王湯的墓。於西周末年被盜。

西周是中國喪葬史的乙個轉折點。這一時期,由於農業民族比游牧、經商民族更講禮制,更重倫理。而尤為重要的是,西周時期,喪葬禮儀開始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據《周禮》載,當時專門設有「冢人」,專司王室貴族的「公墓」。又設「墓大夫」,掌管平民墓葬。但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活動隨自然環境變動而遷徙,在諸多情況限制之下,人們並未將墓葬作為永遠祭祀的打算,所以當死者被埋葬之後,地面一般不留下標誌。

如《禮記檀弓上》所言:「古也墓而不墳。」

約從週起,墓上開始出現封土。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的「封樹」制度逐漸形成並完善。封樹的形成無疑為墓葬增添了許多莊重,它明確地指明了墓葬的位置、等級,甚至還有隨葬品的多少和價值,當然,這無形中便給盜墓者傳達了資訊。

以國君為中心的陵墓制度出現在戰國中晚期。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貴族厚葬之風盛行,盜墓行為亦日益風行。為讓生前榮華永駐,便根據死者生前身份決定陪葬物多寡。厚葬之風順理成章的滿足了古人尊君,孝道,重禮講面子的心態,因而長盛不衰,幾乎佔據了中華幾千年歷史。

至於秦漢,秦王滅六國統天下,秦國的空前強大使的秦皇陵也建造的氣勢輝煌,其布局之雄偉、寢殿之華麗、陪葬之豐富,亦成為後世王陵樣板。秦漢時期,除了土坑墓外,石室墓和磚室墓逐漸流行起來,墓葬的形制也趨於多樣化。這就逐漸進入第二個厚葬高潮。

上有所愛,下必甚之。秦朝的厚葬之風並未隨其隕落而銷聲匿跡,反而在兩漢之時大光其彩。西漢時,將宗廟中的寢移入陵,在陵附近立廟,開始推行陵寢制。

東漢明帝設立上陵禮,正式確定了陵寢制度。從此,宗廟制度衰退,陵寢制度大力發展起來。東漢時期豪族以上墓為風氣,籠絡族人,上陵禮也是受此習俗影響。

漢代之後,墓葬形制逐漸統一,規模較高的墓葬一般都有長斜坡,斜坡兩側及墓室的內壁繪有色彩繽紛的壁畫,題材十分廣泛,從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到墓主經歷、家庭生活、勞動生產等都有涉及。長期以來殺人殉葬、以人祭祀的習俗,至漢代基本被廢止。

為了象徵死者對墓地擁有溜有權,東漢墓葬中,開始流行「買地券」。隨著貨幣經濟的衝擊,部分地區的隨葬品中出現「搖錢樹」。在墓形上,出現了記載死者姓氏、埋葬年月、埋葬者的易於識別的墓碑;出現了表明死者身份、等級並使冢墓更像官府的墓闕;出現了列於墓前,用於昭示祥瑞的石獸。

墓中常見一種鎮墓文字,或寫於陶瓶、鉛券之上,或石刻、磚刻於墓內。其內容包括紀年月日,以天帝使者的名義告死者之家或丘丞墓伯,給活人除殃免禍,為死者解迫謝罪。同時墓中多隨葬鉛人,據說是為了代替死者在陰間服役。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厚葬再一次演變為薄葬。東漢後期,道教興起,佛教傳入。道教主張薄葬,佛教崇尚火葬,亦是薄葬。

魏晉南北朝時,少數民族勢力進入中原,其主張薄葬也有不小的影響。多種原因,促成了薄葬風氣的流行。三國時期,有識之士率先帶頭施行。

魏文帝曹丕,依山為陵,無寢殿、園邑、神道。魏晉時的豪族世家,生前奢靡極欲,但死後也實行相對的薄葬,多依靠山麓、山腰建墓,大多不起墳。南朝諸帝的陵墓大多依照山勢而建,並且開設神道,多有麒麟和辟邪。

北魏永固陵開始起墳,是鮮卑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結合。但是,墓葬中的隨葬品卻未因墓葬形制的簡化而有所減少。魏晉時期的大型墓中除了貴重的金屬器,還有代表當時手工業巔峰之作的瓷器。

南北朝時,為了讓墓室更像現實的府第院落,普遍加長墓道,頂部開天井,乙個天井象徵一重院落,又在室內砌棺床、臺桌等。還出現了放在墓內,主要用於記載死者生平的墓誌和用於避邪的陶質「鎮墓獸」。這一時期,陵制多聚族而葬,家庭墓進一步取代了氏族墓地。

此後,帝陵的基本型別都是承接前代而建。

唐宋繼承漢制,確立了獻殿、下宮制度。唐代的墓室在半山腰南麓穿鑿而成。唐陵有「積土為陵」和「依山為陵」兩種形式,陵園的平面布局仿長安城,墓室則仿皇帝內宮。

帝陵的陪陵制度在唐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如昭陵,其陪陵墓已確定的有167座。在唐以後的法律中,多有喪葬墳墓的規定。這些規定使得人們一看墳墓的大小高低,便可知埋葬者的官位品級。

與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南北朝的「潛葬」之制相比,唐陵平面布局更具特色。仿唐長安的建制設計,陵寢高居於陵園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可以擬皇宮苑。其地下是玄宮,在地面上圍繞山頂或封土堆建方形小城,城週有四垣,四面各一門,門外有雙闕、雙獅,南面為正門。

唐皇帝死後,選擇陵地只考慮風水龍脈,不統一規劃。唐陵前均有大型石刻,如唐高祖獻陵有石虎、石犀和華表,昭陵有「昭陵六駿」石刻和石翁仲等。

經過奢華至極的唐代,中國墓葬開始了簡化的程序,宋元明清各代的墓葬不再像當年珍珠滿藏,漸漸地,墓葬成了銅錢和日常用具的世界。宋代多半在平地起陵,其餘因襲唐制。南宋選擇在紹興淺埋,成為"攢宮",陵園前沒有石刻。

由於政治孱弱,其皇陵規模較小,亦無突出之處,而且多遭浩劫。

真正標誌著中國帝王陵寢制度步入成熟階段的布局風格是明陵。明陵在形狀上由方形變為圓形,採取寶城寶頂、方城明樓的形式,不僅顯示了帝王陵寢的莊嚴與威儀,亦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水平;更加注重棺槨的密封與防腐;朝拜祭祀儀式更為隆重和完整,而且出現了規模巨集大、豪華奢侈的陵園建築群。陵園正門有巍峨壯觀的牌樓,過了牌樓,由南向北沿神道中軸線形成了三大磚木結構建築群:

第一部分為碑亭、神廚、神庫等;第二部分為祭殿和配殿;第三部分為寶城、明樓等。清代改動不大,只是把墓地改為前方後圓。

二、盜墓指南手冊:風水

盜墓活動並非簡單的掘人祖墳,撬開棺材,它也有相當的規矩與技術要求。比如,如何選擇大型墓地。

……待續……

盜墓筆記主線?

今天也是彩虹色 影視劇還沒看呢,我可以說一下書裡的內容。大概講一下沙海和盜墓筆記重合的內容,但是嚴重劇透。從周穆王訪問西王母國開始,帶回來乙個秘密,這個秘密很重要,大多數看過的人都選擇隱藏起來 終極的秘密 然後周穆王想了乙個方法來隱藏這個秘密,就是透露出另乙個秘密來掩蓋這個秘密,透露出來的秘密是長生...

南派三叔《盜墓筆記》的影視改編,從《盜墓筆記》到現在的《重啟》,你最喜歡改編的哪一部?

哈哈 重啟 別的劇情和人物就不說了,至少在墓裡的部分是很棒的,特效,實景,刺激程度都是上乘的。而且鐵三角太有感覺了,三個人演的都很有對。對我而言這就足夠了。 黯淡了了 重啟和沙海叭 雖然東南亞台灣鄉土言情和日山傳令人無語。但有之前歡瑞的對比,就顯的很棒了。最偏心的當然是重啟這個嫡長子。而且重啟的鐵三...

如何評價《盜墓筆記》?

我感覺這是真的存在的。他不像有的書,給人物安排乙個性格,然後就寫,想的是按照這個性格下一步會如何,而不是這個人會如何。盜筆裡的乙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個性格,很複雜,不矛盾,這才貼近人的本性。它的亮點很多。情節,場景,故事,知識面。最讓人震撼的,當屬人物。讓人感覺難以說完這本書裡的人給我的感覺,沉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