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業革命後,貧富差距變大還是變小了?

時間 2021-06-01 23:55:50

1樓:

從世界總體來看,是大了。

但這也不代表階級流動性在中國處於困難狀態。

談到階級我得匿名了,這是個挺敏感的話題。(我珍惜我的號子)首先,中國的階級流動性不弱,底層依然可以通過教育來提公升階級。

但情況在國外,天壤之別。英國身為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她們的女性居然還有處於月經貧困的。對你沒聽錯。

就是用不起姨媽巾,衛生棉條。

階級固化在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顯然更嚴重。

咱國家,還好,真心話。

2樓:明溪

當然是變大了。只不過更隱蔽,更能偷偷薅你羊毛了。

我之前學歷史學到經濟危機啊工業革命啊的時候就疑惑,這些問題現在都解決了嗎?壟斷資本主義還在剝削嗎?

是的,沒錯。你現在買的每一樣所謂大牌時尚的單品,其實都是資本主義在薅你個中產階級的羊毛。人家越薅越富,你越被薅越窮。

好在咱們普通人也不是沒有微弱的改變自身地位的機會,但是這跟古代寒門出貴子的機率也差不多了。

我覺得世界發展的趨勢就是差距越來越大,矛盾不斷加劇,然後到忍無可忍之時爆發,直至產生一種更好的解決方式。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3樓:江湖糕手

這個問題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關鍵是怎麼定義概念。

「貧富差距」裡面包含了兩個詞,乙個是「貧富」,乙個是「差距」,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定義貧富,和如何看待差距。

定義貧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個人財產是最受大家關注的,乙個人的財產擁有量是直接衡量貧富的社會標桿,如果從這個方面看,現代社會的貧富差距無疑比過去大的多。但隨著社會進步,有一句俗話越來越被認可:

花錢才是本事,不要說你有多少錢,而要看你花了多少。

這句話話糙理不糙,這個過程,其實把客觀的擁有,轉化為了主觀的體驗。

打個比方,阿三買過一款勞力士手錶,但他買了之後悔了,又因為花了不少錢也捨不得丟棄,於是放在一邊,再也沒有使用過它或者是看過它。從哲學角度看,這塊表對阿三來說,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失去了主觀體驗,它價值就相當於0,儘管客觀上是擁有的。

金錢也是一樣,如果像《慳吝人》裡面的阿巴貢一樣,坐擁一座金山,又愛財如命,吝嗇成癖,他的財富不能帶來社會交際和個人自由方面的權益,做乙個守財奴有多少價值。

財富的關鍵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財產,而是在於能不能轉把財產化為主觀體驗。生活體驗上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財富差距。

如果有下面兩個社會,乙個是整體上貧窮而你個人相對富裕的社會,乙個是整體上富裕而你個人相對貧窮的社會。你會選擇哪乙個?

在舊社會,窮人沒飯吃,為了生計賣兒賣女,而富人則從來不用考慮吃穿問題,他們可以聊聊天看看戲逛逛街,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樂。到了最高地位的皇帝,和最底層的小民之間的差距,用雲泥之別來形容毫不為過。

現代社會呢?對於大部分底層階級的人,依然可以衣食無憂,依然可以有悠閒的時間刷劇、看電影、玩遊戲、吃美食。川普吃的東西,我也可以吃;馬雲穿的衣服,我也可以穿。

人家穿名牌,我可以買假貨啊;人家用勞力士,我可以用山寨啊;人家用HR,我可以用大寶啊。當然了,還有圈子不一樣,思維不一樣,眼界不一樣,這些就更偏向於精神層面的差距。而在物質生活方面,跟舊社會的天壤之別相比,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

舊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於「無」和「有」,而現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於「有」和「優」。上學的經歷告訴我們,60分是及格,90分是優秀,100分是出類拔萃。從0提到60分的難度,比從90分提到100分的難度低的多的多。

但後者10分的差距和前者60分的差距,哪乙個更大?

從財富的客觀擁有來看,現代貧富差距無疑更大了,但從生活體驗上看,現代貧富差距其實是縮小了。只是人啊,總是在不斷的追求,總是想把擁有的東西換一換,換更好的車,更漂亮的衣服,更好的相機,更大的房子……慾望驅使我們追求更好的東西,也使我們陷入了忙碌的陷阱。我們看到生活優越的富人,而產生的仇富心態,源於我們的慾望,在試圖努力追趕但始終遙不可及的那最後的10分。

現在回到中間那個問題,整體貧窮而個人相對富裕,和整體富裕而個人相對貧窮,你會怎麼選?

我會毫不猶豫的選第二個,因為我害怕絕對貧窮的社會。因為越貧窮的地方,人性的惡就越多的表現出來。

4樓:仰望星空

總體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相對差距更大了。

以後隨著社會發展,不僅貧富差距變大,而且對社會的控制能力差距也會變大。簡單地說,可能變成一群主導者養一群豬。

5樓:維斯kung

很簡單就好比1的三次,10的三次,100的三次,雖然大家都在發展,但是到了後期,原始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才得以顯現。推動社會發展一大原因便是一些實現物質需求後探索更多物質可能性的人,這些人越探越遠,在身後留下了幾許痕跡,跟隨的大部分人,只有很小一部分看到痕跡跟上去,但大部分注定只是跟著方向走。

6樓:啊布等待

不會,感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大幅度改善整體生活水平,但是,每一次都會產生新的富翁,隨著科技革命的放緩,階級也會遵週期規律,開始固化,達到一定程度,矛盾就會爆發,所以我感覺會變大―變小~變大

除非新的革命再次出現,看看現在的世界,我們許多還在吃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資訊革命的紅利,現在紅利在衰退,全球民粹開始復甦,資本家不斷剝削,居民負債越來越高,東亞的內捲,低慾望社會……

7樓:一葉知秋

變大了,中產階級萎縮,財富向少數特權群體聚集,赤貧階層雖然沒有顯著增大,但底層與中間層、上層的財富差距被拉大,以上是全球性現象。這麼說吧,科技進步既是導致貧富差距的原因也是最終消滅貧富差距的手段(唯一手段),但不是現在這點科技。

8樓:海瑞不是乙個好官

社會趨於穩定~在乙個體系前提下,我認為這個應該是沒有變化的。財富都按照比例來劃分,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財富。以前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只有把錢給對的人,社會才能更好發展。扶貧先扶思想認知,不然下代下下代還得扶

9樓:列寧近衛軍

不請自來。其實一句話就可以回答

從前的從前百萬富翁曾是褒義詞。

好吧,正經的。從前美國某著名石油大亨費勁八力才敲掉自己的合夥人和競爭對手。

2023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某燈塔國著名金融大亨輕輕一擺手就把四小龍打成四小蟲。

在控制整個世界的壟斷資本眼中,某些小國的成就不值一提。

再舉乙個栗子

二戰時期本子是著名的昭和猛男

戰後日本經濟一度騰飛,據說號稱可以買下美國美帝財團呵呵一笑,就有了日本經濟「失去的三十年」

所以嘛,所謂的普惠共贏的全球化,在徹底推翻壟斷資本統治前,根本不可能實現

無論是誰提出多有意思的理論發明。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失業危機是如何化解的?

土豆燒牛肉貼木兒 工業革命後的失業危機,本質上是產業公升級之後,原來的舊產業 農業和家庭手工業 崩潰,而新產業尚未發展到能夠吸納足夠的勞動力的程度。解決的方法 1 英國當時作為世界上第一強國,曾經繁榮富庶的印度被搜刮得天高三尺,遍地餓殍,賺得盆滿缽滿的趙老爺們從牙縫裡面施捨一點給窮鬼,也夠窮鬼們活命...

工業革命 電氣革命 資訊革命歷史上的這三大革命順序是必然的還是隨機的?

隔壁大聖 如果想論證必然的,要說出必然的方向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這個方向不是別的方向。是最近流行的說,就是生命從碳基向碳基矽基結合在發展,原因是這樣處理資訊更快,更有效率,擊敗落後者。然後物質 能量 資訊可能是一回事,哪個流動快哪個就更有戰鬥力,工業革命讓物質和能量互通,資訊革命有可能讓物質和資訊 ...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 0)將給世界帶來什麼變化?

觀花匪禁 最直接且最可預期的變化,是人類社會將不再需要那麼多的人了。我簡單的說說我對工業革命的認知,若有不妥之處,煩請指正。雖說對很多人顯得多餘,但是我還是先給諸位羅列下我對歷次工業革命的理解 工業革命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解放勞動力。在我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工業技術的軟體革命,解放了大量原本用來收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