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暮年,壯心不已 演義中的他打滿了全場,看到了結局

時間 2021-05-30 05:45:04

1樓:直昂麼英

簡單說吧,望遠鏡或其他目視光學儀器,都是為正常眼設計的。正常眼在最放鬆時,是看無窮遠物體的,也就是接收平行光到視網膜。望遠鏡是平行光進(物鏡),平行光出(目鏡),近視眼是無法把平行光成像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在視網膜前),所以不帶眼鏡是看不清的。

有的儀器目鏡帶視度調節,就是給目鏡加了近視和遠視的「度數」,來代替觀察者的眼鏡。

2樓:「已登出」

要看用的哪種望遠鏡,什麼樣的目鏡。

目鏡有個指標叫做「出瞳距離」,瞳孔到最後一片鏡片的距離要小於這個數字才能看全目鏡能提供的整個視場。

像我這種,兩隻眼睛近視度數差別挺大,作為主力眼的右眼還有一點散光。如果不戴眼鏡,使用乙個目鏡的天文望遠鏡的時候可以借助調焦機構得到大體清晰的像,就是散光無法補償。可以說沒有多大影響,只是如果你和乙個不近視的人輪流使用望遠鏡,比如說我和我女朋友一起出去看星星的時候,我看是清晰的,她看是模糊的。

所以我得先戴上眼鏡調整好焦距再換她來看。我看的時候再摘掉眼鏡重新調過。

有兩個目鏡的雙筒望遠鏡就算分別調整到左右眼都清晰,兩邊看到的目標的大小會有點不一樣,視場無法完全重合,看起來不爽。

如果戴眼鏡看,阻擋雜光的橡膠眼罩就失去作用。也不能保證眼鏡片的光學中心、瞳孔和望遠鏡的光軸在同一直線上,理論上會對成像有輕微的影響。經典結構的天文望遠鏡目鏡的出瞳距離是焦距的0.

7倍左右,短焦目鏡的話不夠用。新結構的目鏡有些自帶巴羅鏡組,短焦也可以做到20mm左右的出瞳,勉強可以戴眼鏡。

總之各種不方便,從小保護好視力很重要。

三國時期像廖化這樣的人物還有誰?

羊過 廖化黃巾軍出身不代表184年黃巾起義就參加了,黃巾軍本身就是流民帶著一家老小和農具流竄,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是200年左右,廖化第一次出場已經描述他是少年,年紀應該不會超過16歲,古人16成年,那他應該出生在184年左右,是黃巾軍之後或者半途加入黃巾軍餘黨 Waon 我覺得廖化應該沒有直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