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真的只是宰相換了乙個稱呼麼?

時間 2021-05-29 23:59:16

1樓:元武

這個問題我回答的也有幾個了,簡單的概括梳理,有幾下幾個重要的點需要注意下:

內閣不是正式衙門

閣始終受到牽制

閣權利來自皇帝

閣沒有下屬單位

1.終明一世,內閣都不是正式的衙門,永遠都是皇帝的顧問機構而已,大臣入閣還是入文淵閣預機務。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廢除的不僅僅是丞相這個官職,而是丞相所代表的的替代皇帝處理政務的權利及其背後的僚屬。

從那裡以後六部管理天下的政務,但是都要向皇帝匯報而非先經過丞相,這就是皇權政治達到了頂峰。閣臣來自於翰林院,品秩不高。一直到了宣宗時期,才開始逐漸形成了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的政務處理制度。

2.內閣的發是經歷過很長的波動期,直到嘉靖朝才開始慢慢地位尊崇,萬曆朝的張居正時期是頂峰。但是內閣的權利越大,觸及的政務越多,實際上就是在侵奪六部的權利。

而內閣代表著外廷的文官集團,與皇帝和代表皇帝的司禮監之間又存在著矛盾。所以皇帝-內閣-司禮監-六部,互相都是牽制的。另外還有各科給事中和御史們,嘖嘖,權力分化的不要不要的。

3.閣臣最初是來自皇帝的簡拔,意思就是皇帝覺得誰可以,誰就可以。那時候的閣臣不過是翰林院的小官,朝會的時候班次都不能看。

但是仁宣以後,開始給閣臣們加銜--侍郎和尚書,這才慢慢提高他們的地位。隨著內閣在處理國家大事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明代政務流轉程式的越發固定化,內閣閣臣的選拔需要經過廷推或者其他閣臣的推薦,雖然看起來是皿煮了很多,但是皇帝不同意的情況下,仍舊是很難入閣。

4、內閣的辦事地點是在文淵閣,很長時間內沒有自己的官印,還沒有下屬單位。宣德年間,票擬往往成為敕諭發至全國執行。從此,內閣從不置官屬變為下轄誥敕房、制敕房,兩房均設中書舍人。

不過是一些負責檔案的秘書等工作人員而已。

核心的問題就是,內閣沒有行政權力和人事任免權利,因為所有的政務(奏章)都要經過通政司和左順門(會極門)轉到御前,再由司禮監散本官帶到內閣,內閣擬票本再送回去由皇帝御覽。皇帝同意了,就會指示司禮監批紅(這個批紅是要皇帝認可的,別以為皇帝啥事不幹),之後發到內閣,各科給事中署名以後再抄發各部執行。

那麼,閣臣宰相化,其實在張聰乃至夏言、嚴嵩、張居正時期是短暫存在過的,特別是張居正,真的可以決定軍國大事。

2樓:老楊不在家

明代以前。皇帝是乙個高高在上的裁判。沒事的時候你zyzf愛幹什麼幹什麼(沒錯,就是zyzf,宰相是百官之首,就是zyzf的化身)。

所有的行政命令也是加蓋宰相大印(zyzf的大印)。如果我裁判覺得哪不對了。我會吹哨喊停

明代以後,zyzf的化身變成了皇帝。內閣可以理解為皇辦(皇帝辦公室)。而閣員就是皇帝的秘書。

首輔就是辦公室主任。所有行政命令均以皇帝個人名義下發。同樣的,加蓋的是皇帝的大印。

內閣本身並沒有印章。

意味著什麼呢?

皇帝勤快的時候(太祖皇帝、老

四、崇禎),這群人真的就只是秘書而已。皇帝懶的時候,哎內啥,你們去弄吧。這群秘書就成為了皇帝的化身。

至於封駁權。首先要理解的是家天下。天下都是皇帝的。

然後。可以這麼說。之前是zyzf(宰相)負責行政,皇帝有封駁權。明代是皇帝負責行政,內閣有封駁權。這前後倆封駁權能一樣嗎?自行腦補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說明了宰相比首輔權重。而權重前面還有倆字。就是位高

宋代以前那是真的披麻拜相。明代。。。你參考崇禎就可以了。。

3樓:樂正禮義

不是的,廢除宰相後中國的統治系統變化可大了,具體請看:

4樓:未來你還在

當然不是。

「名不正則言不順」,唐宋時期削弱相權的最直接辦法就是不給正式的宰相職位,更不用說明朝這種只是皇帝顧問。

哪怕幹的真的是宰相工作,但是職位不夠,只能依靠皇權才能正常發布政令。

5樓:鶯鶯

其實,明代內閣首輔和丞相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丞相,從制度上就決定了他具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在特定情況下,丞相的權力容易和君權產生衝突。

而內閣首輔,從制度上而言就是皇帝的秘書,他的權力大小完全取決於皇帝對他的寵信程度。當皇帝寵信他時,他的權力可以接近於丞相,如張居正。

但內閣首輔權力再大,也對皇權產生不了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當內閣首輔得不到皇帝寵信時,他就是皇帝的乙個秘書或者智囊!

6樓:樓上小章

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陰陽,萬物之司命也。居司命之位,苟不以道應命,翱翔自處,上則阻天地之交泰,中則絕性命之至理,下則阻生物之阜植。苟安一日,是稽陰誅,況久之乎?

宰相是政務一把手

首輔怎麼比

7樓:xelnaya

有宰相時,六部的直接長官是宰相,宰相的長官是皇帝。

沒了宰相後,六部的直接長官是皇帝,首輔是皇帝的秘書。

當然有時候皇帝懶得管事,有事都讓秘書(首輔)幹,那這時候秘書自然看上去就好像是六部的長官一樣,就顯得和宰相很像。

8樓:大石

簡單點吧,我簡明扼要,打個不恰當比喻

宰相=總經理

內閣首輔=首席秘書、秘書長

天上地下,雲泥之別,只不過非正式稱呼上,還這麼叫,捧捧罷了。

9樓:三下五除二

你有一家公司。

你不想再搞家族經營企業的模式了,你想當甩手掌櫃。

——怎麼辦?

在社會上招募乙個人令你滿意的職業經理人來幫你打理企業即可。

日久天長,這個經理人仗著自己能力出眾。比如:連公司基層的領導都是自己一手培養和提拔的。他有點飄,先是管你要股權,你給了。然後你發覺他有點得寸進尺,想鯨吞你的公司。

——怎麼辦?

砍掉經理人的職位,不現實,那樣自己太累。那就限制他的權利。分他的權,比如財政審核權,人士任免權,對外分銷權等等。

這下他沒那麼大權利了。隨即,你發覺,你為了限制他的權利,分了他的權,結果公司運營起來,不知怎麼的卻大不如前了。

——外人信不過,那就還得自己幹。可是你養尊處優慣了,怎麼辦?

搞個部門經理群,再搞個審批制度/秘書處,把那些能人全拉進經理群來。平時要他們幫你出謀劃策,你覺得行的,點個頭,秘書處幫你審批。你覺得不行的,不用你出面,秘書處就幫你否了。

功勞自己的,鐵鍋嘛,只要部門經理和秘書處的人還想在這公司混退休,他們就得搶著背——臥槽,這套邏輯,自洽到簡直妙極啊!

10樓:布宜若斯艾利斯

內閣首輔差不多就是皇帝第一秘書的樣子。沒多大權力,很多事情要通過政治運作來辦。想想李斯,當年嬴政拜相的時候。

走下陛階,微微躬身,說,有勞李相了。這是記載的東西。不是杜撰的。

11樓:平凡之路

不是但又特別像在某種角度上甚至一樣

首先宰相在各朝的稱呼都不一樣,有丞相,宰相,相國,好像還有叫尚書令的。

我們姑且把僅次於皇帝的二號人物都當作宰相,那他們的權力也不一樣大,有軍政一把抓的,有只管政事不管軍事的。

首輔呢我們以嘉靖開始的首輔算。

內閣首輔在地位和責任上雖然很高等同於丞相。但是他們都要依賴於皇帝,在名義上只能提建議,他們的票擬要有司禮監的批紅蓋印才算正式檔案。他們本人就是秘書沒有下屬也沒有自己的秘書,內閣閣員又都有加銜,或兼職。

而前朝的丞相啊可以開府的,在自己家就可以對百官發布行政命令,不經過皇帝也有效。這是區別

但是首輔以內閣的名義寫封信或者是以私人身份寫封信,(不遇上海瑞這種給你搞個不符合大明官制出來)也基本管用,首輔次輔有鬥爭的情況除外,首輔權力大小取決於皇帝本人,有的皇帝懶得管,首輔票擬司禮監也就批,還有的皇帝小(就是你朱翊鈞),也是首輔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時候他除了不能開府,下命令要去司禮監走個過場,就是行宰相之實。

哦對了還有要注意的是,明朝不管是太監還是首輔,就是權勢再大,皇帝要換了他們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12樓:將夜

明朝大臣竊取的不是相權,而是皇權。

明太祖收回了相權,集皇權於一身,這之後下放給大臣的權利就不再是相權,而是皇權。

後面的明朝三大案,移宮案就是大臣與皇帝圍繞皇權的爭鬥,大臣不會踐踏皇權的威嚴,因為他們的權利就來自於皇權,他們只會削弱皇帝的威嚴。

有可能某位明朝遠支宗室成員只是乙個平民嗎?

除非自己或者祖先因罪被削爵,不然不可能。按照明朝制度,皇帝之子中除皇太子外,余子全部封親王,親王一子為世子,繼承親王位,余子全部封郡王,郡王一子為長子,繼承郡王位,余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諸子全部降一等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諸子全部降一等封奉國將軍,如此一直到最低的奉國中尉,奉國中尉諸子均封奉國中尉,...

只狼真的只是乙個沒有感情的忍者嗎?

莫德雷德瑪麗賽高 看基本都有人寫了,寫乙個沒多少人知道的吧。在那個原本是山賊的商人那裡,把小太郎送他那裡去的話,會發現二人相性很好,後來內府入侵,小太郎因隻身與赤備軍戰鬥死了,商人對狼說小太郎是睡著了,還喊了一聲 對吧,夥伴!狼轉頭看著死去的小太郎,聲音很明顯在顫抖,很悲傷,說 是啊,睡的很熟呢 在...

喜歡乙個退隱的人,是一種真的喜歡,還是只是一種執念?

城南 我喜歡他的時候還不知道他隱退,其實那會兒他也剛隱退不到一年,不過我什麼也不知道。我聽了他的歌挺久我才知道他神隱了 從一開始喜歡的就是他的聲音他的歌。是真的喜歡,也是執念,是因為喜歡所以產生的執念,而不是在意他到底回不回來的執念。其實喜歡乙個人的時候他真的能帶給你很多的勇氣和鼓勵,哪怕他什麼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