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歷史看起來比其他朝代複雜的多

時間 2021-05-11 14:57:08

1樓:光光

記載詳細,在清朝的妥善保管下,明代檔案雖然少了很多,但是可以依靠的資料還是很多。

北韓人記載了萬曆死時的一些細節,是不是使得人物更鮮活了。

二十一日,放御醫,皇帝御弘德殿,引接閣老方從哲、英國公張惟賢、兵部尚書黃嘉善、吏部尚書周嘉謨等八人,將手指面,教各臣看一看病至如此,又慮憂東事。方從哲等奏用人發帑等事。 皇上將手連握數次,不久斷氣,是日酉時崩逝。

話語權不在一人或一國之手了。

明初朱元璋出過《御製紀非錄》,從中可以看到藩王的很多」惡行「,但是藩王又是為國禦敵,多才多藝的。

《紀非錄》是不公開的,而實錄又不「直筆」。但是明朝初年,俞本《皇明紀事錄》中就記載了秦王的種種惡行,照寫不誤,且廣泛流傳,有這些記錄,即使沒有明朝官方的《御製紀非錄》,藩王的形象也已經一落千丈了。

各類縣志,府志大大拓展了一些曾經看不到的東西,在明朝的人口上,這些地方記載就和官方產生了巨大的差異,而瞞報人口的種種原因,人口的具體數量,具體交多少稅,有時就會在其中詳細說明,而很難見於朝廷裡。

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宋華麗《第一等人》,依託的是」細節「。」村志「也是可以利用的。

2樓:毅重帷幕真神技

因為「明」的制度繼承自「元」,而不是「宋」。是「中華第三帝國時代」裡唯一乙個所謂的漢人王朝(遼-金-元-明-清)。

當然我大元的「漢人」和「南人」誰是華夏正統,又是乙個敏感的問題。

3樓:詹森

其實二者並不矛盾。他在北韓搜刮的財物越多,明朝皇帝和官吏越覺得他工作能力強。像極了資本家血汗工廠中的把頭,壓榨工人越狠,資本家的利潤越多,把頭階層越能討得資本家的歡心。

《春秋》記錄的是貴族們的奢華生活,如果那個時代的奴隸們的生活也被記錄下來,一定是累累白骨、斑斑血跡。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剝削壓迫階級和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矛盾貫穿整個人類發展史。所以,有一位偉人才會說: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4樓:奧特蘭託公爵

從我乙個外行角度來看,主要是因為相對其他斷代史研究而言,中國明史研究水平整體上很差。堪稱中國史學之一大短板。

自建國之初,明史學者們就將大力氣花在討好朝廷上面。搞什麼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現在看來完全是浪費精力,一地雞毛毫無用處。這套體系留下來的唯一有價值成果就是明末農民戰爭史的部分。

惡果是使明史研究涉及政治極多,一直以來就是政治運動的目標和影射史學的基礎。

一般來說,給斷代史研究奠基,首先要劃定乙個公認有價值的研究主題,比如宋朝的對遼夏金元戰爭,唐朝的藩鎮割據,而明史學科裡拿出來的是資本主義萌芽。。。所以當指導思想不再定於一尊之後,其他斷代史的活力都被激發出來了,只有明史陷入了一種不知道幹嘛的狀態。。。

明史跟元史一樣,沒有乙個適用性很強的政治史基調,大概就是所謂巨集大敘事吧。這樣的明顯後果就是政治史缺失,導致第一夥兒試圖在整個明朝時間段內解釋政治史的居然是新世紀以來的網文黨。大家看到的什麼文官集團什麼江南收稅什麼東林閹黨,都是這一思路下的產物。

固然民間史學家讀書不精,但政治史根基不牢地動山搖的情況,也是確實存在的。更可怕的是,不光是橫跨數百年的巨集大敘事,甚至很多政治軍事史的具體細節,都是一直在吵架給不出個答案的。

最後是開創者個人的問題。清史奠基是孟心史先生,宋史奠基是鄧廣銘先生,都是人中龍鳳。但給明史做開端的是吳晗。。。

5樓:萬歲登封

其實從本質上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歷史記載都很複雜,只是部分史料都遺失了,比如西漢的歷史就只有《史記》,《漢書》等幾部史書,這導致我們很難認清楚當時的歷史,以至於對於君主的評價極為簡單,漢文帝,漢景帝是明軍,漢元帝是乙個糊塗蛋,漢成帝是乙個昏君等等認知。

明代相對儲存較多,但是在大矛盾的問題上很容易就搞清楚方向。

以明英宗為例子。明英宗此人在16歲的時候,已經完全成年,有思考能力的時候,還稱呼王振為「先生」,歷史這麼乾有漢靈帝,他稱呼張讓和趙忠,乙個為「父」,乙個為「母」;唐僖宗叫田令孜呼為「阿父」,政事一以委之。明英宗此後還為王振招魂,這不是昏庸是什麼?

有人以他廢除人殉來赦免他的罪過。明代人殉太祖朝50多人,太宗朝16名妃子,明仁宗5個妃子,明宣宗10個妃子,雖說殘暴,但是也不是令人髮指。再說就因為他為了自己老婆做了一件好事,到就能原諒土木堡五十萬人的死亡?

這能夠翻案嗎?

其實我覺得明朝的歷史也沒有題主說的那麼複雜,題主說的政治制度,明代的政治制度就一條:平衡。

明朝初年在朱元璋時期屬於絕對制衡,但是慢慢發展明憲宗朱見深時期變成了相對制衡,也就是出於行政需要權力需要集中,但是這種權力集中需要採取措施制衡,以免威脅皇權。

典型的例子就是內閣。內閣的形成是因為皇帝需要宰相,但是為了制衡內閣明朝搞出司禮監以內制外,形成了內閣和司禮監分別把握皇帝的決策權。同時由於內閣在名義並不能夠統領六部,造成內閣和六部的摩擦。

其實明朝時代的太監專權和首輔專權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都不過是竊取了皇權。

如果但就考慮一些具體問題,可能收集史料需要一些功夫。

6樓:阿拉克.喬巴

因為寄託了太多東西,很多人想證明中國現代化的落後僅僅是因為某些族群,而不是內生性問題,夾雜了太多情緒與民族主義思想。

當然明朝本身也很複雜,但上述情況加大了他的複雜性,很多時候人們不想聽真話,只願意相信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導致今天如何如何,美國選民如此,中國網民一樣如此。

我一直覺得歷史最大的意義絕對不是提供優越感和傲慢,而是吸取教訓,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這次疫情美中國人不會從中國的經驗中得到教訓,將來中中國人也未必會從過去得到真正的教訓。

7樓:首陽大君

看到@琅邪楊文理說的史料問題其實頗有感觸。不可忽視的是明清時代除了本國史料存量巨大之外,周圍各國修史的風潮也如火如荼。因此對於很多具體的問題上,我們有了「他者」視角的參照。

而這可能會導致某一人物的形象或事件的來龍去脈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乙個我曾經分享過的故事吧。19年的時候我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碑廊中,偶然發現了一塊明代墓誌銘。雖然玻璃罩的反光讓不少文字都變得模糊,但巧合的是我一瞥便發現了「北韓」「交趾」這兩個詞。

一向把興趣的重點放在中外交往史上的我,隱約覺得,這塊墓誌的主人,搞不好正是某位外交使者。

的確,事實如我預料。這是曾受永樂帝朱棣和宣德帝朱瞻基派遣,數次前往越南和北南韓的神宮監太監,昌盛的墓誌。另外特別有趣的一點是,根據碑文所示,當年為昌盛撰寫志文的,正是朱棣的親信,鼎鼎大名的禮部尚書胡濙。

《明史》中記載,朱棣篡位之後,懷疑被推翻的建文帝潛逃出宮,流落民間。於是他派遣胡濙遍行天下州縣,尋訪建文帝行蹤達十餘年之久。

兩位「旅行家」的相遇,讓這塊墓誌有了非凡的價值。那麼太監昌盛是怎麼樣的人呢?讓我們從墓誌好好體會他的生平。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這些來往域外的太監,很多都出身於邊地。比如鄭和是雲南人,侯顯則是藏人,海童是北韓人,亦失哈是女真族。昌盛也不例外,家鄉歸屬於貴州都勻長官司,在當時堪稱不毛。

2023年,年僅10歲的昌盛進宮侍奉明太祖朱元璋。10年之後,朱棣攻破南京,即位稱帝。弱冠之年的昌盛被永樂皇帝任用為長隨。

因為特別能吃苦耐勞(勤厚寡言),所以昌盛深得朱棣的喜愛,「日在左右」「恆蒙獎諭」。

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一點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和明朝用兵占領交趾(今越南北部)幾乎是相始相終的。交趾為明朝控制,鄭和艦隊在東南亞才能獲得穩定的港口與補給點。

可是,明朝吞併交趾實際上並不得當地百姓的認可,叛亂幾乎無處不在。

正在此時,昌盛踏實本分的品行吸引了朱棣的目光。安撫交趾的重任便被交給了這個年輕的宦官。墓誌中說,昌盛在交趾和京城之間「凡八往返」,「條畫措置」沒有一點差錯。

圓滿完成使命之後,朱棣對昌盛更是青眼有加。眾所周知,朱棣極為疼愛皇長孫朱瞻基。昌盛回朝之後,就被朱棣派去照顧皇長孫。這等於就是和未來的皇帝「接軌」!

「永樂壬辰,宣宗章皇帝在青宮,遂選入隨侍。凡十四年,恭勤輔相,所為一出於正,並無詭偽驕矜之失。」

之後的14年裡,昌盛都陪伴在朱瞻基的身旁。就連朱瞻基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都對昌盛很是欣賞,「委任益專」。終於,2023年,朱瞻基登基為帝,是為明宣宗,昌盛這個親密夥伴也馬上被新帝提拔為「神宮監太監」。

據說此後無論宣宗皇帝是御駕親征還是四處巡遊,昌盛都作為「前驅」,足見其深受宣宗皇帝的信賴。

很快,昌盛再次接到了出使的任務,替明宣宗去北韓徵調美女和貢品:

累使北韓,皆能宣布王化,使夷人悅服,朝貢者接踵於道,公之功著於內外也。」

看到這裡,墓誌中的昌盛,無論是功績還是品行,都堪稱是太監中的佼佼者。似乎比起鄭和來,相差的也並不太遠。

然而,我不得不說一句,這只是胡尚書的一面之詞罷了。交趾彼時為明朝所滅,姑且不論。北韓可是自古以來號為「小中華」的文獻之邦。《北韓王朝實錄》敘事之詳,比起中國史料也不遑多讓。

明朝派往北韓的使者們,其言行舉止都會被記載於北韓實錄之中,昌盛並不例外。

令人驚訝的,就是北韓人眼中的昌盛,是個不折不扣只知道斂財的混蛋。如果北韓君臣們看到胡濙撰寫的墓誌中,那個「所為一出於正」的昌盛形象,怕會以為這是另一次元的人物。

在北韓的那段時間,昌盛留下最多便是無止盡的索取各種財物的賬單:「獐皮30只」、「帳幄」、「金佛頂子及金翅鳥」、「豹皮4領」、「狐皮10領」、「銀妝刀子5副」、「鞍子3面」、「鴉青木棉6匹」、「紫綢2匹」、「白綢2匹」、「紅苧布1匹」、「黑麻布6匹」、「鹿皮100張」、「水獺皮5張」、「青鼠皮25張」、「貂皮5張」、「狐皮10張」......幾乎天天都有新花樣,搞得北韓苦不堪言。

昌盛怒鞍子匠遲來, 招迎接都監使趙貫、副使金有讓、判官金連枝金自怡、通事任種義張俊等,令跪庭下, 極口罵之, 欲下杖乃止,遂杖工曹令史及匠人等十餘下。」

北韓左議政都不由得感嘆道,從前大明的使臣雖然也沒幾個是好貨色,但即便是以貪婪著稱的黃儼,所斂取的財物也不過只相當昌盛的一半:

「今昌盛之來, 賞賜之櫃但六, 自己之櫃百餘。 人謂儼為多欲, 然其私櫃, 多不至三四十。 今盛之櫃, 倍蓰於儼,使臣貪利者, 無如此人。"

殘暴,驕矜,貪腐,無理取鬧,一切反面的形容詞在北韓看來都可以用來形容昌盛!

可在我們中國的《明實錄》中,關於此事的記載僅僅只這麼一句:

「遣內官昌盛等,齎勑往賜北南韓王李裪:白金一千兩、紵絲紗羅錦帛二百四十匹。別勑祹進馬五千匹資邊用,至則酬直。」

不難想象,如果不是今天國與國之間文獻資料的互通共享,我們便很有可能被昌盛墓誌這一件孤證所迷惑,誤以為這個十足十的偽君子,是個有始有終的大善人。

區別只在於,明朝之前的使者們,他們的面紗並不一定會像昌盛一樣被揭下。域外史料的缺失,讓我們只能看到單一乏味的面孔。

為什麼喜歡生物學的人看起來比喜歡其他專業的人多?

空鍋白白 了解一下孕婦效應 只是因為你沒有關注喜歡其他學科的人而已。舉個例子,乙個不騎電單車對電單車沒興趣的人,在他的生活裡是沒有電單車的。但是當他開始關注電單車,就會發現路上有好多電單車,當他自己開始騎電單車,就會感覺不管到哪兒都能遇見一群騎電單車的人。因為當你不關注一些訊息時,這些訊息就被你自動...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小呂炭花 曾經聽過香港藝人黃子華棟篤笑 粵語脫口秀的別名 裡面的乙個觀點 如果乙個人工作到死,沒有理想,那就是被別人逼死的 如果這個人是有理想,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死掉,那他就是死在自己手裡。社會的現實就是 你沒有理想,就會讓有理想的一幫人把你逼死。當然,職場上遠不至於不成功便成仁的地步。但乙個有理想...

為什麼瘦的人看起來比胖的人有氣質?

支支吾吾 胖,只是沒有瘦的那種氣質而已吧,瘦的人也不可能有胖的人的氣質 圓潤,豐滿,和氣,壯碩!舉個例子 傻兒司令裡面的胖子司令,瘦的人就沒有那種氣質!無法替代啊! imtammy 首先,瘦的人會顯得比較輕巧,這使得他們更加利落一些 其次,瘦的人可選擇的衣服比胖的人多,例如女生 各種各樣的小裙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