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和次氯酸鉀反應,氯酸鉀為什麼能從溶液中析出?

時間 2021-06-09 16:34:26

1樓:Studio TBsoft

首先說明乙個問題,氯氣通入熱濃氫氧化鉀溶液,生成氯酸鉀的原因並非氯化鉀與次氯酸鉀的反應,而是次氯酸鉀自身的歧化反應

即使將Cl2通入熱濃KOH溶液,第一步反應生成的實際也是次氯酸鉀和氯化鉀:

隨著Cl2的通入,KOH被逐漸消耗,溶液pH值下降,待KOH基本耗盡時,Cl2開始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HClO):

HClO是弱電解質,很少電離,但有很強的氧化性,一旦HClO生成,HClO就會氧化溶液中的次氯酸鉀或者說次氯酸根離子(ClO-):

或者寫成離子方程式形式:

此反應在低溫下速率較慢,但在75攝氏度左右的熱溶液中反應速率很快,HCl或者H+一旦生成,就立即與KClO或者ClO-反應,又生成HClO:

或者寫成離子方程式形式:

兩步反應不斷進行:

總反應就相當於KClO轉化為KClO3和KCl:

HClO在上述總反應中,相當於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最終的總反應是:

因此,氯酸鉀的生成是次氯酸鉀在少量次氯酸催化下自身歧化的產物,氯化鉀並不是反應物,只是生成物之一。

冷卻後,氯酸鉀結晶析出的主要原因是一條經驗規律:大陽離子和大陰離子形成的鹽,溶解度往往會下降。鉀離子是一種體積較大的陽離子,與體積較大陰離子生成的鹽,很多雖然可溶於水,但在低溫下溶解度並不高,試看一些常見較大陰離子鉀鹽在0攝氏度(不是20攝氏度)時的溶解度:

硫酸鉀:約7.4g

氯酸鉀:約3.3g

重鉻酸鉀:約4.7g

高錳酸鉀:約2.8g

高氯酸鉀:僅約0.76g(所以一般可以說高氯酸鉀難溶於水)

過二硫酸鉀(K2S2O8):20攝氏度時也只有約4.7g:

因此,雖然總反應中,只有1/6的氯氣轉化為氯酸鉀,但因為氯離子體積遠小於氯酸根離子,低溫下氯化鉀的溶解度要比氯酸鉀大得多,0攝氏度時氯化鉀溶解度可達28g左右,溶液冷卻後,還是氯酸鉀優先結晶析出,如果考慮到氯化鉀電解出鉀離子的同離子效應,氯酸鉀更容易優先結晶析出。但在實際實驗中,應該使用冰水冷卻反應物(盡量降溫)才能盡可能多析出氯酸鉀結晶。

很多大陰離子鉀鹽,低溫下溶解度較低或者很低,工業上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很多鉀鹽的結晶可以採用降溫結晶的方法獲取,也容易通過重結晶的方法提純,而鈉鹽卻往往因為低溫下溶解度也比鉀鹽大得多,導致不容易提純。儘管鉀離子成本比鈉離子要高不少(氯化鈉是最便宜的工業原料之一,而中國比較缺乏鉀鹽資源,甚至鉀肥也需要進口一部分),但很多無機鹽生產卻生產鉀鹽,例如工業一般生產高錳酸鉀而較少生產高錳酸鈉。

甚至青黴素的工業產品也主要是青黴素鉀(青黴素本身是弱有機酸,其陰離子也是一種大陰離子),因為容易提純產量高,過去青黴素注射劑也主要是青黴素鉀,鉀鹽肌肉注射時區域性刺激性大,因此過去肌肉注射青黴素往往會疼痛難忍,現在的青黴素注射製劑需要將青黴素鉀二次加工成青黴素鈉鹽,以減輕注射疼痛,口服製劑仍沿用鉀鹽,例如青黴素V鉀片口服製劑。

很多鉀鹽相對鈉鹽不容易吸濕,也是鉀鹽溶解度比鈉鹽小的一種可能表現。鉀鹽析出時帶有結晶水的,也比鈉鹽少。大學無機化學中的很多製備實驗都是製備鉀鹽,例如氯酸鉀、電解法製備過二硫酸鉀等,都是利用了某些鉀鹽低溫下溶解度較低,容易結晶析出這一特點。

分析化學氧化還原滴定中,重鉻酸鉀可以製成基準物質,重鉻酸鈉則一般較難,同樣是利用了重鉻酸鉀低溫下溶解度低,容易重結晶提純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