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之後,水分子本身是否會帶有輻射性?

時間 2021-06-07 04:52:35

1樓:尼奧亞特蘭蒂斯

下面的回答考慮的場景,首先是純水,然後是這些水被核爆過程中的輻射照射過。

導致水發生核反應的原因,主要是核爆後的高能中子流對水的照射。常見的水是一種很好的慢化劑,可以將高能中子很快慢化成熱中子。熱中子和高能中子都會引發不同的核反應,其中一些,會導致水中的不同核素變成其他的核素。

這種新產生的核素可能是不穩定的,如果衰變,就導致了水中的放射性。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構成的。天然的氫元素,絕大多數都是氕,少部分是氘(大概萬分之一的級別)。二者的區別在於原子核的構成,即雖然都帶有乙個質子,但氘比氕多了乙個中子;天然的氧元素,99.

76%是8質子8中子的氧-16,0.2%是8質子10中子的氧-18,餘下為氧-17。

上圖來自 http://atom.kaeri.

re.kr/nuchart/ ,可以查到已知各種核素的諸多資訊。橫軸N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個數,縱軸Z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個數。

黑色標記的核素,是穩定的,自身不發生衰變,也就不具有放射性。其他顏色的則會發生各種衰變,具有放射性。

查閱氧(O)一行的O16, O17, O18,發現每個核素橫向移動的話,只有O18會變成一種有放射性的同位素O19。O19的半衰期是26.5秒,全部為β-衰變,即原子核中的乙個中子,放出乙個電子,自身變成質子。

該核反應導致的結果是Z+1而N-1,即往左上方向移動一格。O19的左上角是F19(氟-19),它是黑色標記,是穩定的,衰變到此就會停止。所以結論是,熱中子會引發水中的氧產生放射性,這種放射性來自β-衰變。

這種衰變的半衰期是26.5秒,即不到半分鐘輻射強度就會減半,在5分鐘後就會降低到原來的千分之一。

然後我們考慮高速中子對氧元素的作用。答主想到的是(n,p)反應,即射入原子核的中子打出乙個質子。因為進來乙個中子,出去乙個質子,所以是N+1而Z-1,就是往右下方向移動一格。

O16、O17、O18右下分別對應氮(N)的三種不穩定同位素N16、N17、N18,這三種都具有放射性。依次考察發現,N16-18都會發生β-衰變,在放出電子後向左上移動一格(見上一段)。這樣就又變回了原來的核素。

該類輻射的半衰期更短,只有幾秒。

最後考慮中子對氫元素的作用。這裡主要是(n,g)反應:氕獲得乙個熱中子,會變成氘。

氘獲得乙個熱中子,會變成氚。後者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很長(12年)。氘雖然在自然中只有萬分之一的豐度,但考慮到原子的繁多,這一比例並不低。

故在核電站的冷卻水中,來自氚的放射性,是很顯著的。(但如 @東瓜的作用量 所提到的,氘的熱中子俘獲截面還是比較低的。——但至於具體在一場核爆中會有多少氘變成氚,我認為很難說,未必可以忽略)。

整理上述分析,答主認為,核爆之後,水會具有放射性。在短期比如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放射性會有明顯的衰減(來自氧元素),但剩餘的放射性,將會持續很長很長時間。

2樓:

應該不會。

查一下維基百科可以知道所有氧同位素,要麼就穩定,要麼半衰期很短(都小於3分鐘),不用考慮。

氫同位素中,H3半衰期12年,但是氫同位素的輻射捕獲截面很小啊(從iaea的資料庫就可以查Evaluated Nuclear Data File),生成的H3也忽略不計了。

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水分子是什麼,應該怎麼理解水分子?

希卡利 簡單的說,大概就是沙子組成沙漠吧,只不過水分子更小而且是化合物。當然水分子之間還有分子間作用力等相互作用,外在表面就是水的張力。 夸克宇宙 本人名副其實中二 初中只上二年 民科,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見解。水是由二個氫元子加乙個氧原子組成,這大家都知道。那為什麼它們會組合在一起呢?因為這是二...

水分子能形成多少氫鍵?

10086VIP 在冰晶體中,水分子間形成以乙個水分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故每個水分子與相鄰四個水分子形成四個氫鍵,而二個水分子共乙個氫鍵,故乙個水分子可形成二個氫鍵.1mol冰晶體中存在2mol氫鍵.我不回答答案,我是答案的搬運工 向原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侵刪 陸綰久 在冰晶體中,水分子間形成以...

如果水分子是非極性分子,世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吚吚啞啞 我猜想,可能一方面人非人也。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動物細胞由細胞膜 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讓我們來看看細胞膜的結構組成,其支架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並在其上鑲嵌上膜蛋白 糖等。磷脂雙分子層圖如下 原本極性的水分子由於有這雙層疏水端結構的存在,無法因濃度差而大量自由湧進胞內,胞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