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大型岩質行星中是不是只有地球還有顯著的地質活動?如果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11 12:47:31

1樓:田園

大碰撞說基本如下:(引自維基百科條目)

「天文學家認為大碰撞發生在約44億到44.5億年前,大約是太陽系開始形成後3,000萬年至5,000萬年。在天文學的術語中,這次撞擊的速度是溫和的,忒伊亞以傾斜角撞擊地球,而當時的地球幾乎已經完全成形。

電腦模擬「後撞擊」的結果顯示,撞擊的角度大約是45°,初始速度低於4公里/秒[12]。忒伊亞的鐵核沉入了早期地球的地核,同時,兩者的地函互相混合。然而,地球和忒伊亞的地函有很大一部分被拋擲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當速度介於軌道速度與逃逸速度之間)。

這些物質很快的合併形成月球(所花的時間可能不會少於乙個月,但也不會超過乙個世紀)。一些物質進入環繞太陽的軌道,並且穩定的待在它們的克卜勒軌道上,地球-月球系統之後很可能撞上它們。(因為地球-月球系統也是固定執行在繞太陽的克卜勒軌道上。

)計算機模擬的結果估計,忒伊亞的物質有大約20%會成為環繞地球的碎屑,而這些碎屑中的半數會合併形成月球。地球從這次撞擊獲得巨大的角動量和質量。無論撞擊前地球的自轉速度和傾角是如何,撞擊後地球上的一天只有五小時長,且地球的赤道和月球軌道形成共平面[13]。

並非只有月球形成,由於月球背面的地殼較厚,表示直徑大約1,000公里的第二顆衛星可能曾存在於月球與地球的拉格朗日點;數千萬年後,這兩顆衛星離地球越來越遠,太陽的潮汐力使得拉格朗日軌道變得不穩定,這顆小衛星最後以緩慢的速度撞擊到月球背面[14][15]。」

因此次碰撞,地核體積增大,延遲了內部冷卻速度。

2樓:邊寒劍

樓主提的問題就有問題!大型岩質行星?如果只說八大行星的話,那麼最大的四個都是氣態行星,一下子就去掉一半,剩下四個除掉地球,就剩三個。直接問這三個不就行了嘛

水星被太陽風等弄得現在只剩下以前的地核了,感覺基本就是鐵核了,所以也就沒什麼特別強的地質活動了。

金星不太清楚。

火星如果還有好的地質活動的話,那麼早就是下乙個地球了。正是由於火星地質活動沒有了,火星才開始荒蕪了

如果連衛星也算的話,那木衛一肯定地質活動最強。其實各個衛星如果離行星比較近的話,會受到主行星的潮汐加熱,因此木衛

一、木衛二等等地質活動都挺大。木衛二由於海洋覆蓋再加上木星潮汐帶動的內部加熱情況,現在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

太陽系的行星(或者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動還是太陽系的質量中心轉動?

咬文嚼字一下,以太陽為參考係,當然行星是繞著太陽轉。以太陽系的質量中心為參考係,當然整個太陽系都是圍著太陽系的質量中心轉。不過,太陽系的質量中心比太陽是更好一些的慣性系,所以太陽系的質量中心為參考係更好。但是太陽系的質量中心仍然在太陽內部,就非高精度的天文學觀測而言,兩者區別不大。 史明 太陽系的質...

太陽系其他行星按對地球的實際影響如何排序?

fangyu98 1.太陽毫無疑問,影響係數100,可以看成是神級的生命之父 地球本身影響係數100,可以看成生命之母,不過也是生命之父調教出來的,以下依次為準進行衡量 2.小行星影響係數 80 生命之祖 小行星帶的慧星為地球帶來了生命之根 水,流星撞擊引發地球大火,甚至火山等地質活動也改變生命的發...

太陽系中的行星為什麼都是橢圓形軌道,而不是圓形軌道?

為了形成穩定的系統,萬有引力與離心力得相等,如此的話軌道就得是圓形。而從概率上來講,橢圓是一種不標準的圓,標準的情況只有一種,而不標準的情況千千萬萬,所以出現軌道是標準圓的概率很低而出現橢圓的概率很高,就這樣。 自學生 都是一對內和外的電壓電流時間的標準,因為整個太陽系統的外太空,都是朝著乙個方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