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為孩子消費時,訴苦自己生活不易是對的嗎?

時間 2021-05-06 00:13:44

1樓:快樂的小逗比

我覺得非常不好,如果孩子特別懂事會對他造成心理陰影,長大後比較自卑或者偏執。還記得小時候特別想要一雙nike,父母帶我款式和尺碼都看好了,答應成績達標給買,後來我媽卻不捨的給我買了,我就覺得很委屈生氣,我爸看不過去就給我買了。也是巧拿到鞋那天趕上去竄門,我媽拿著我的鞋跟親戚說我小小年紀奢侈,追求牌子。

那天的經過十多年過去了我到現在都記得一清二楚,從那以後即使父母條件好了,我也不會主動張嘴管父母要東西,即使他們主動要給買我也會偷偷衡量會不會給他們造成負擔反覆猶豫。現在工作了花自己錢買東西也會特別猶猶豫豫,不知道是不是那時候造成的陰影。

2樓:Calmness

其實父母也不是刻意去訴說也不是一定想說生活生活不易可能生活不易是真的不易已經是跟每天要吃飯上廁所一樣了融入生活中了隨口提及。

但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算他們再不易只要你想要的想做的他們都會去做不是嗎

在接受他們負重前行的給予下更重要的我覺得我們需要怎麼去努力讓他們也能雲淡風輕的生活。

3樓:平平樂

因為這個之一,我一直覺得我是欠著家裡的錢的。。。

跟爸媽也一直隔閡很重

親情感不強。

不過也有更大的別的原因,但是這一點一直使得我不好過。。。很自卑,很卑微

4樓:言西早

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任何事情量力而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有多難,家裡有多窮,他們會自卑,正確引導就好,那些該花,那些不應該

5樓:冰塵

個人親身經歷,是非常錯誤的。我父母,從小最喜歡說的就是,供你讀書多少累,錢多少難賺,這的確也是實情,我老早就理解了。但是,說多了,我心理壓力真的非常大。

工作之後,害怕回家,不敢回家,因為我雖然是公務員,但是收入僅夠自己小家庭開支,總是感覺欠父母很多,沒辦法報答他們,所以習慣逃避。

以上,懂事的孩子其實不必多說,都懂得父母的辛苦,不懂事的說多了也沒用。

6樓:有條友

長期以來代代相傳的教育方式了,大部分父母只是個普通人,不是教育學家或者心理學家,想不到共情、同理心、情感勒索這些這麼深奧的詞彙。所以,要麼你好好學習,反過來去理解他們,或者你繼承他們的方法,繼續向你的兒女哭訴自己生活不易。我母親也對我訴苦,也喜歡用家族困難史鼓勵我發奮,我有時候會思考,有時候會反駁,我這樣做那是因為我還太弱小,你們這樣給我施加乙個重大的任務對於我是乙個巨大的壓力,我會承受不住。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學會了寒酸地消費,以至於自己能賺錢後理財技巧很拙劣,反而不會精打細算。父母有很多事情是錯的,但不需要明著告訴他們,我們自己知道就好了,同一屋簷下生活的人們,理應是更強大的人去理解更弱小的人。我覺得下一代能進步的必要條件,就是學會利用反面教材幫助自己成長。

7樓:崔大牛

1、生活確實不易

北上廣深的三不青年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出生總人口逐年減少是怎麼養成的?近年優衣庫、UR、NOME的風行是怎麼養成的?生活從來就不易。

2、消費無需勉強

理性消費,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為自己掙面子給孩子加砝碼。從自己下手讓孩子切身體會什麼叫量力而行,什麼叫有錢用在刀刃上,什麼叫控制自己的慾望,什麼叫收放自如。爹媽自己做到了嗎?

3、行而不怨怨而不行

簡單說,不想幹的別幹,不該說的別說。爹媽發洩一通抱怨完畢,把責任全部推給孩子,殊不知過度消費的是你自己。

8樓:

我高中的時候,我家小城裡那年高考榜一出,文科第一名的小姐姐考到了港大我記得我媽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要是能考上,咱家裡也供不起。

是啊,我在大四以前,一直以為我家是隨時窮到揭不開鍋的那種,所以上大學一開始就想著早點實習早點工作,因為不好意思問家裡要錢。後來我媽經常對我說,你怎麼不考研啊,我只能說,我不想考。

害....我現在也是想盡辦法盡量不問家裡要錢,哪怕一千塊錢,都會讓我有強烈的愧疚感

9樓:大將

吃低保的父母今天問兒女要倆錢買瓶好酒,明天要錢和一群老頭老太出去旅遊,然後有一天需要搭心臟支架,請兒女掏個十來萬贊助下,你猜那工薪階層的、正承受生活壓力的兒子女兒媳婦姑爺會不會訴苦?

哦 ,對不起。我跑題了,答非所問嘛。

不過我在一眾回答者中聽到了很多訴苦,隔了這麼多年,孩子們還要跟眾多網友來訴少年時代的苦。受了很大委屈呀。理解。

請你們回憶一下,你們父母當年也在外人面前,責備你要錢太多,他們掙錢不易嗎?隔這麼多年現在還在訴苦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沒有替父母考慮過?你在他們的喋喋不休訴苦下感受到了壓力,他們有沒有壓力?向你訴苦,不是因為你提出了很多的甚至過分要求嗎,向你訴苦,不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孩子嗎?

你可見他們還向別人訴過苦?

父母訴苦,你可曾知道他們是真的苦?,很多中中國人(還不是全部)真正富裕起來也就是近十來年, 之前咱中中國人過的是什麼日子你們知道嗎?

只見老牛砥礪前行啊,可曾有誰在用心地聽,他們發出的沉重喘息啊。

10樓:可啦思刻

11樓:

我作為女兒,確實認為父母訴苦生活不易是不對的。

上大學後我媽得空就給我說供我讀書多不容易,以後就靠我了,要給她買房子什麼的……

說實話我很力不從心,只能為了她拼命考這個證那個證,其實我只是想當個肥宅悠然活著,有錢沒錢都一樣開心。可是肥宅只是我的夢想啦,我還得為了我媽去做好該做的事情。

心裡明白父母的不易,該做的我也會力所能及去做,但是經常聽到我媽說那些話,心裡就難受,壓力也隨之增大。

12樓:隔壁老王狗二狼

長時間這麼做的話真的會讓你的孩子自卑的,然後走不出來,一直會有那種自卑感。為什麼說要「富養」,這個可不單指物質,還有精神。

13樓:墨林花開

看孩子是什麼性格吧!比如我的父母也有這種傾訴習慣,然後我們姐弟三人在這方面都顯得特別懂事,這一點也是父母人前驕傲的資本。但其實這種教育方式直接導致我們養成了一種壓抑慾望的習慣,不會主動提要求,人際關係裡面也比較被動,生怕給人添麻煩。

說到底就是有一種小心翼翼的不自信。不要以為小孩真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是什麼,每個小孩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底色,父母要做的應該是揚長避短。

14樓:Jenny靈媽

個人覺得不對,可以換一種方式,因為這會影響到孩子的金錢思維,同時會讓孩子帶著負罪感面對父母,久而久之會引起其他家庭矛盾。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小的時候是吃穿住,隨著長大,需要消費的地方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作為父母,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在她還沒有工作能力之前,我們為孩子承擔消費支出是正常的,但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花了不該花的錢,或者孩子的支出過多,導致壓力過大,這都是有可能的。

為孩子消費是做父母的責任與義務,是愛孩子自然而然的一種行為。當然這個消費水平是根據個自家庭的承受力來決定的。

但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能為孩子消費,也體現了我們做父母的一種能力啊!回想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未來我們孩子也會這樣對待她的孩子,那麼我們何不更加用心努力的生活給孩子創造更加無憂的生活條件,來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呢!

15樓:辮兒

我非常反感父母這種做法,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光是為孩子消費還是自己生活都不容易,以此抱怨沒大必要。為孩子消費這種事情,無非就是買或者不買,買就直接買了,不買也乾乾脆脆明確自己觀點即可,可買可不買的東西,量力而行,買了不抱怨,不買也正常;有時候花錢是買一時歡愉,並沒有特別意義,那時候開心就好。小時候買氫氣球,不小心飛走了哭的稀里嘩啦,現在給小朋友買氫氣球,飛走了小朋友哈哈哈,時代不同了……

16樓:悅媽

父母不用忌諱與孩子談錢,但不需要訴苦的方式與孩子談錢。

訴苦時,孩子太小,不會理解,孩子稍大點,就怕影響他一種錯誤的看待物質的思想。

要幫助孩子真正意識到錢的作用,錢是怎麼來的,錢是有什麼用的,以及如何正確的去花錢。

人生不僅僅是受錢驅動的,錢不是我們生存的意義,錢當作衡量生活的標準,一種工具,但不是生活的目的。

17樓:新辭

我普通工薪家庭,從小(兩三歲有記憶)就不輕易找父母要錢,除了學校的教輔學費之類必要花銷都不會找他們要錢。玩具也就兩三歲時的幾個娃娃。小學訂書也是事先定好200以內,從45年級就沒訂過了。

手機要麼他們用剩的要麼充話費(100)送的,唯一一部他們讓我挑的我還不敢挑好的,最後挑了五六百的,現在被他們扔了。他們現在用一兩千的,我現在這個還是我從學校飯卡偷偷扣的。別人一學期飯錢七八百,我有一半就不錯了,很省,能不找他們就不找。

零花錢就小學二年級每天一塊發了乙個月左右,除了那段時間日常發錢再沒有過。

破事太多,懶得寫了。就我這情況你天天跟我說來之不易?我乾脆退學打工算了……

不反對教育孩子明白錢來之不易,但家裡不窮人家還努力節約錢的情況下天天念叨,送你乙個敗家子要不要?偷家裡錢也要花錢那種。

18樓:mengvv

看你為孩子消費的水準和家庭收入的情況啊…不要總是耳提面命地說為你花這花那,你要好好回報父母之類的,給孩子的壓力好大的,好嗎?但是,一些比較多的花費但又是必須的開支,一定要說清楚的,這個超出了你們的承擔範圍,孩子也會知道並且珍惜的。

19樓:羅欣蓓

我認為是對的

因為本來就是事實,沒有乙個人生活是容易的

父母希望孩子珍惜自己有的東西,不要想當然以為要什麼有什麼,這沒有什麼不對

作為孩子小的時候肯定會覺得不耐煩,覺得父母嘮叨,老是說這個。會覺得自己現在的時代和父母以前的時代不一樣了。

當孩子長大以後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就明白了。

20樓:Dolores

雖然不對,但相當多的父母還是這麼做的,我為了你,為了你。。。

孩子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作為父母你生下孩子的時候都是乙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生養乙個孩子要付出的代價和成本自己都沒想好能不能接受就稀里糊塗生下來了,回頭又要不停地數落孩子,甚至還有說自己小孩是來討債的,這些父母,如果你覺得小孩是你的負擔那也是你自己造的孽。

21樓:賈十四

我覺得這個是大部分家長的狀態,尤其在農村或是小縣城。

我自幼出生在農村,大家都知道,多數人對於農村人的印象都是善良、淳樸、熱情、窮。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流行自行車,各式各樣的都有,看的我眼花繚亂,春心蕩漾。

因為我周邊的孩子都有一輛自行車,看著他們每天都騎著他們的寶馬,最重要的是,上面還載著我心愛的姑娘,這我就更不開心了,然後,你懂得,我就回去跟我媽說:我也想要一輛,還沒等我把話說完,我媽就打斷我說,要什麼自行車,我看你像自行車,一天天的不還好學習,淨想些沒用的。我一度懷疑我媽是東北的。

當然呢,這個願望就這樣落空了,而且還伴隨著一頓臭罵。臭罵完之後,便是苦口婆心的勸導,你還不了解咱們家庭麼?供你哥倆兒個讀書,還哪有什麼閒錢啊,最後,越說越起勁,又把我罵了一頓。

還有就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迷上了網路遊戲,但是呢,我又沒有網費,怎麼辦?要是上網的話,就沒有飯吃,要是吃飯的話,就沒有網費,這真是個考驗我的難題啊。不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辦法倒是想了好些個,準備見招拆招,比如說媽問我為什麼要買電腦啊,我就說要學習,那為什麼學習還要用電腦,也可以問老師的呀。那我就說老師有的也不會,而且電腦更方便。沒想到,又被拒絕了,拒絕的理由家裡沒錢。

然後翻了個白眼補充道:「原先以為你小不懂事,現在都初中了,還這麼不聽話,你是要氣死我啊。」

隨著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帶給我最大的影響便是我確實很窮,而且只要是關於錢方面的事情,我都會很猶豫,甚至一點底氣都沒有。不敢買貴的東西,就算我能夠買得起,我也不會去買。不敢和同學一起去吃飯等等之類的事情。

有時父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或許是想讓孩子體會父母掙錢的艱辛以及不要浪費錢去買一些沒用的東西。但那時我們太小,並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知道我們沒錢,買不起,慢慢地摧毀孩子的膽氣,不只是在經濟這方面,人際交往以及工作都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作為父母還有一點就是你要理解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便是:

你都多大了,一點兒都不聽話。

我個人覺得為人父母最好的狀態,在孩子想要某些東西時,我們並不是地明確地毫不留情地拒絕,要和孩子說明白,我們買這個可以,但是相應地你也要付出相應的行動,並不是我給你買什麼,你就要還給我什麼,其他的東西未必不可。比如你可以讓他答應你按時吃飯,睡覺,有一種契約精神在裡面豈不是更好

父母應該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生活嗎?

獨淑育靜 明白提問者的意思,但我覺得首先你要明白 所謂的放棄自己的生活?何為自己的生活?何為放棄?有了孩子,請注意,孩子已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認為孩子不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覺得你還不適合為人父母。既然孩子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要意識到以前沒有孩子的生活一去不復返或暫時告一段落了,要合理的調整生活規...

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是疼愛自己的兄弟侄子,是什麼心裡?

悲催的魚 心裡肯定很難受,有一種傷害叫精神虐待,家裡只有兩個女孩,媽媽天天說養女兒沒有用,爸爸雖然從來不說,但是心裡一直覺得女兒不去兒子,叔叔家兒子生了兩個兒子,我爸就開始節省了,直接跟我們姐倆說宅基地以後留給侄子的孩子,自從堂弟生了二胎兒子,爸爸就開始不捨得吃不捨得喝了,我從工作開始就每個月一發工...

外出工作父母帶孩子,害怕孩子以後跟自己不親怎麼辦?

momo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你的選擇決定了之後的結果。想要兩全其美幾乎不可能!只能把我的經歷說給你聽 我兩小孩都在我身邊,公婆也在,平日夫妻倆工作比較忙,孩子基本是老人家帶。像我這種情況於大多數人來講,真的很幸福了,但是,哪怕孩子都在身邊,但因為與公婆處的時間長,就是那種長輩帶娃所呈現的壞習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