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在學英語但是為什麼就是學不會?

時間 2022-01-12 08:49:36

1樓:趣課多

學習英語的最好方法:背誦課文

推薦《新概念英語3,4冊》。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教材的經典程度超過《新概念英語》。它的語法是最規範的,結構是最嚴謹的,流傳了好幾代人,依然保持最為持久的生命力。

套用中醫裡的理論「扶正才能驅邪」。為什麼在考試做選擇題的時候往往我們會在幾個答案中猶豫不決?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說明我們對於英語的「正」還很不夠,「邪」佔優勢。

如果我們經過了長期的經典課文背誦,長期接受了「正」的刺激,這個時候一旦遇到「邪」,自然會一眼看透,不會再在幾個迷惑選項中犯糊塗。

學習英語需要多種形式的神經刺激

語言學習是沒有捷徑可尋的,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將學英語說的很簡單,可以速成,在短期內閃電掌握。其實這些都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說法。真正學好英語,不經歷背誦大量文章,寫大量東西,聽大量文章,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因為學習語言需要對我們的各種感觀進行刺激。

比如乙個新單詞,我們在書上看到,默寫,背誦,還不能說真正認識了。在聽力中聽到了這個單詞,能反應過來是它嗎?在想表達這種意思的時候,能反應過來應該用它嗎?

……我們當初學說話的時候,都是無形中進行了聽,說,讀,寫等不經意的「練習」才全面掌握了這門語言。

學習英語要善於利用零碎時間。

英語學習不是靠突擊可以學好的,一下子花上好幾個小時拼命學英語,是無濟於事的。它的特點在於「細水常流」。每天花上十幾分鐘的零碎時間聽,背一段課文,記幾個單詞,長期堅持,逐漸會得到提高的。

英語學習的進步不象數理化,努力一段時間可以馬上在分數上立杆見影。英語學習的成效往往在於:無意間發覺自己能聽懂以前一直當「天書」聽的英文歌曲的歌詞了;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可以用更為妥帖的詞彙表達了;平時聽著僅有催眠效果的英語新聞竟然聽懂了大部分……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才是感覺到自己英語學習進步了的表現。

要著意「賣弄」

新學會的詞彙和用法,應該在可能的場合多多練習使用,比如email或者會話場合。不要老是用自己喜歡或者熟悉的單詞或者句型,這樣的話,新學的東西永遠得不到強化,慢慢的又會變的陌生,人將會永遠停留原有的水平。不斷地將新東西變為舊東西,又不斷接觸新東西,再將其變為舊東西,如此往復,才能不斷提高。

2樓:王易甫

人一輩子都在幹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幹成嗎?我看未必。方法不對,一次沒學會,再學仍然是學不會,三學還是學不會。

人一輩子都在幹一你件事,是不是一定能夠乾成?

我看未必。沒有正確的方法,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功。不少中中國人學英語就是這種結果。

誠然,中國有很多人英語學得很好,甚至他們的英語比普通話還講得好。這些人的絕對數量不小,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數量巨大的英語學習人群來說,這個相對比例還是小得可憐的。更多的中中國人,學了一輩子的英語,浪費了無窮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仍然在學英語,卻無法像我們使用漢語一樣把英語當成工具為自己服務。

為什麼要說是學了一輩子英語呢?因為這些人一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最小的從幼兒階段就開始了,到高中畢業至少學了十年英語;大學一般都要再學4年。但這仍然沒有達到可以把英語當工具的程度。

於是,工作後人們要繼續學英語;想讓自己工作再上乙個台階要學好英語;考職稱要繼續學英語;想要換乙個更好的工作要繼續學英語;想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一點要繼續學英語好了解外部世界;想要環遊世界也要繼續學英語;孩子出生上學了,為了輔導孩子學習,又有必要學英語;四五十歲的人感覺自己要落後於時代了,又想到了去學英語;六七十歲時間多了,國內也看遍了,也想學點英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所有這些啟動了學英語開關的人,只有極小的乙個比例最後學成功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其他人都是無功而返。要是大家都學成了,十億中中國人能夠把英語當第二母語使用,其局面是不可想象也很滑稽的。

對很多中中國人來說,英語只能學不能用;他們一輩子都在學英語,但從來沒有學好了可以使用英語來做事。這絕對不是個人追求的結果,而是英語學習模式導致的必然後果。英語是一門語言,一種工具。

製造工具的目的就是要使用它。可惜的是,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學習英語,但從來沒有機會去使用它。這是英語學習的悲哀,整個社會為此浪費了無窮的財富和精力。

明明只是為了掌握一門工具,為什麼我們把學英語當作了一件終身的事情?我們把原因歸結為兩個「痛」:一是不能應用之痛;二是學得太慢導致學了忘、忘了學之痛。

學而不能致用,是英語學習的不能應用之痛。這種痛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應用環境的缺乏致使我們無法應用,其二是學得太慢想用而不能。

英語學而不能致用,首先是我們缺乏英語應用的環境。有人可能會問:難道我們現在的英語教材不就是在教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應用英語嗎?

這話沒有錯,但是也不對。現在的英語教材確實在教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但這個日常生活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都是虛幻的。我們的學生除了模擬用英語問個好外,其他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一句也表達不出來。

我們模擬這麼乙個場景,幾個大學生用英語問過好後,想用英語了解一下早上大家都吃過什麼。我們現在的詞彙用在食物上的估計也就有「公尺飯rice」、「麵條noodle」等極其有限的單詞。乙個學生想說「我早上吃的油條和豆漿」,但他沒有「油條」、「豆漿」的詞彙,說不出來。

又不能違心的說「我吃的麵包和牛奶」,要是這樣削足適履,會什麼詞就只能講什麼話的話,英語交流就會變成噩夢。至於什麼「小公尺粥」、「黑公尺粥」、「紅豆粥」、「皮蛋瘦肉粥」等各種粥類,「熱乾麵」、「擔擔麵」、「牛肉麵」等各種麵類,「包子」、「餃子」、「春餅」、「煎雞蛋」、「煮雞蛋」等名目繁多的早餐詞彙,相信沒幾個人能說得出來。沒有詞彙大家還用英語交流個什麼?

趕緊改中文了事。

可以說,在日常生活的詞彙量方面,乙個大學生的英語詞彙量,絕對比不上乙個三歲小孩的中文詞彙量。讓一群大學生用英語去交流乙個三歲小孩能表達的內容,學生自己都會感到弱智。這樣的英語,怎麼能夠應用?

那有人又會說,在中國的環境氛圍下無法應用英語,那我們自己去讀書看報,為自己營造乙個英語學習氛圍總可以了吧。可惜這也不可能,因為我們的英語學得太慢,要想能夠自主用英語讀書看報,那是猴年馬月的事。

我們在學習漢語時,只需要認識3500個單字,就能輕鬆滿足讀書、看報等閱讀的需要。有的小孩上學前就認識1500個核心字,借助母語的語感,他們就能在有生字的情況下讀書看報。在沒有學習足夠的漢字以前,我們的孩子還可以閱讀帶有拼音的少兒讀物,從而保證了中國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閱讀要求。

而英語想要輕鬆滿足讀書、看報等閱讀的需要,詞彙量至少要在1萬以上。我們的小學生只有幾百個詞彙量,中學生只有不到2000詞彙量,高中畢業要求的詞彙量不到4000,大學英語六級詞彙量不到6000。這些都遠低於輕鬆讀書、看報等閱讀需要的詞彙量。

學了14年英語,還滿足不了簡單的讀書看報的需要,這樣的英語除了應付考試裝點門面,我不知道它還有什麼用處。

我們的先人早就說過: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英語學習就是這樣子:

沒有應用環境,學得慢導致想用而不能,於是英語就變成了英語課上的事情、英語老師的事情,平常好像與學生沒有什麼關係,只有到了考試時才會想起。越是不學,越會忘記。在這種學習模式下,英語的學習速度只是略大於遺忘速度甚至小於遺忘速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英語學得這麼艱難,甚至很多學生完全放棄希望、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

前面的專題我們已經提到,英語學習是一件比漢語還要難的工作。但我們沒有漢語學習的環境,沒有漢語學習那麼多的時間,於是我們的英語學習就只能是學了忘、忘了學,並在這個過程中無限迴圈。只有相對較少的一部分學習者,能夠順利跳出這個迴圈,並最終學出好的結果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學英語,但從來也沒有使用英語的原因。

怎麼解決這種一輩子都在學習英語的問題?我們的方案是快速學習、快速致用;改進方法以使知識更久不忘。這些措施我們會在後面詳細論述。

3樓:小樹快長大

兩個小建議,刷題和晨讀吧。

關於刷題。剛開始刷題要刷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給別人講明白,注意單詞,語法等的積累。

關於晨讀。利用晨讀時間讀題,一方面加強知識點的記憶,另一方面培養語感。

為什麼男生剛追求女生的時候一直都在,追到了就好像很忙的樣子。?

七月的風啊 具體分析啦,男生追女孩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他自己的生活就會耽擱,需要時間去忙些自己的事 或者追到後,有點冷淡了,感覺反正追到了。具體看 Amamda 那你看他是真的很忙,還是看起來很忙的樣子?這有區別。如果是追到了就不拿你當回事了,有些人是這樣,到手了還費什麼勁。這種你就要小心了,有...

為什麼自己男朋友一直都在嫌棄自己穿衣服不好看,而且經常挑剔小毛病,包括走路姿勢啊,頭髮放到耳朵後面?

青葙 應該不是很喜歡你,而且會有些自卑,心裡清楚他自己配不上你,總想拉低你,讓你覺得你能找到他不錯了。而且這樣的男人小家子氣,偏偏還要裝的很大方,總之會很lou,時間長了你真的是開心不起來 echo 如果我男朋友這樣,我可能每天都活在自我懷疑中,我真的這麼不好看這麼多缺點嗎?不知道是不是對的,但是我...

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雖然一直都是孤單的,但是現在應該是孤獨?

我現在是乙個大一的男學生,我以前有過對女孩子的愛慕之情。後來慢慢變淡了,也就沒什麼這方面的想法了。大學,好像大部分人會說,朋友,去談一場戀愛吧。的確,俊男靚女,一對又一對,看電影,吃東西,逛街。我發現我內心深處排斥這些,但不討厭,就是看著別人快樂,滿足,覺得挺好。卻自己沒有想去體驗的慾望。也會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