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越不願意聽大道理了?

時間 2022-01-11 17:05:34

1樓:春春

因為你靜不下來心去聽,大道理有幾個人不懂呢?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所以有些情緒是自己也不能把控的,也有一些事情是別人不能感同身受的,與其說一大堆大道理還不如自己默默自我消化呢。

別人最多安慰安慰你,難關還是要自己渡,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2樓:玖爺

越長大越不願意聽大道理了,是道理都聽過,都講過,能說的一套一套的,但是要做到挺難的,努力好多次都不容易做到,就會抗拒聽人講大道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難的是小處著手,不知道從何下手,看別人人間清醒,看自己一臉茫然。

3樓:俞向前

因為那是大道理,而非真理。

是以大欺小的理,而非真實客觀的規律。

似乎有道理,因為大家都這樣說。

大家都這樣說,只是大家都這樣說而己!

4樓:葉戥風

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呀!你說的都對,所以我可以走了嗎

把人的認知比作乙個圓圈,小的時候,圓圈很小,我們的認知邊界也很小。當我們被外界灌輸大道理的時候,我們的認知邊界很快被佔滿,以為這些大道理就是全部。

當我們隨著時間成長,認知也提高了,我們認知這個圓圈也變大了,我們的認知邊界也更寬廣了,以前所謂的大道理,我們發現其實只是認知外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認知之外有太多太多的不可知部分。

那些大道理是什麼吶?——是「空」。越長大越現實,有聽這些大道理的功夫,不如安心搞錢。

5樓:明鏡

因為那些大道理只描述了矛盾的普遍性,未說明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是什麼?

就是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條件不同,所以道理再有用,每個人執行的結果也會產生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把大道理當成毒雞湯的原因,因為知道是一回兒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教員才告訴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

矛盾是一事物自身有兩種對立的屬性,相遇時會產生矛盾。比如乙個人有時候勤快,有時候懶惰,這兩種屬性出現在這個人身上,就產生了矛盾。

什麼是矛盾的普遍性呢?對立的兩種屬性在萬事萬物上都存在。怎麼理解這個普遍性呢,主要從兩個角度: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從空間角度來說,事物自身一定存在矛盾,同時它與其他事物之間也存在矛盾。正如自身一定存在矛盾。在外打拼,我們都是鋼鐵超人,無比堅強。

但是回到家裡,面對愛人孩子,面對關心自己的父母,有的時候我們又表現的十分脆弱。這就是我們自身存在的矛盾。同樣的我們與其他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

比如夫妻關係,父子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無不存在著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空間上的表現。不論是個人,家庭,還是企業,還是國家還是什麼其他的事物,道理都始終如一。

從時間角度來說,一事物隨著時間的發展,自始至終都存在矛盾。就像我們個人,從小到大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一開始我們最想要的是好吃的。

後來我們最想要的是好玩的。再後來我們最想要的是上好大學,成家立業,買房子。等到老了最想要的是好身體。

這就是事物隨著時間的發展,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同樣的,某一段時間內也存在矛盾,一段學習時光,一段工作經歷,一段創業旅程,都是如此,都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

所以,我們知道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當中,並且隨著事物的發展,矛盾自始至終都存在。理解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就能很好的指導我們的生活。很多人都說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其實就是在說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在說事物有兩種對立的屬性,我們不能只看到一方面,看不到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

比如一些商品介紹,只講好用,不講無用;比如一些金融產品,只講收益,不講風險;再比如遊戲,只講有害,不談益處。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矛盾的普遍性能夠讓我們看待事物的時候更加理性,更加全面。

2、特殊性

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正如馬車和汽車一樣,他們各自的特殊性一目了然。當然,矛盾的特殊性細分一下又分為四種情況:

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

其次,每一種物質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帶有特殊性。

再次,每一發展過程的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帶有特殊性。

最後,事物發展的每一過程和階段矛盾的各個方面,也帶有特殊性。

簡單來說就是要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有特殊性。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帶有特殊性。

各個階段裡的各個方面也帶有特殊性。很多人可能沒看明白,知道矛盾的特殊性有什麼用?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我們想學習一樣東西,通常有哪些途徑?三種,看書,別人教,自己摸索。因為自己摸索試錯成本太高,所以我們通常都會直接看書或者讓別人教我們,這樣能夠更快的學會一樣東西。

但問題常常就出現在看書或者讓別人來教這兩個方面。

很多人不懂得矛盾的特殊性,認為通過看書,買教程知道了別人是怎麼做的,就以為自己按照這樣的方法也能做成。但是現實的結局卻常常以失敗告終,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沒認識到矛盾有特殊性。我們說任何事物都帶有特殊性,你有的特殊性,我有我的特殊性,別人能做到,不代表我們一樣能做到,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承認的。

再說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都帶有特殊性,你這樣做了一段時間成功了,那是在屬於你的事物發展階段內,到了我的階段,我不一定就能夠成功。

就像某些XX培訓的一樣,很多人報班學習,就以為自己一定也能賺到錢。這就是不知道矛盾發展過程中帶有特殊性,平台規則年年在變,去年的規則,今年還能適用嗎?去年流行的產品,今年還能大賣嗎?

懂得了階段的特殊性,才能理性的看待這種事。

不僅如此,各個階段裡的各個方面也帶有特殊性。有的是團隊在運作,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單打獨鬥,同樣的方法到了不同人的手裡產生不同的效果。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孰強孰弱?

6樓:丹妮卡Danica

人們在聽到大道理的時候多半是發生在一些特定情況:

比如談到你工作不順利時,他們說當老師考公務員有多麼多麼穩定叫你不選;

過年回家一趟因為單身還得被各類親戚長輩催婚、不要要求過高、找個老實人對你好的人就行、女孩子不早生孩子對自己不好;

租房遇見煩人的合租室友回家傾訴,結果得來一頓「社會就是這樣你要學會熟悉」......

多數時候我們向外傾瀉情緒時,只是想要將自己的能量伸展開,然後旁人能夠順利接住

我們出現的情緒其實只是需要別人能夠認可你,你有這種情緒是對的、合理的。

但很遺憾的是,多數人的安慰體諒方式中比較偏向務實,讓你少走彎路,卻往往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情感認同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你覺得一腔心思對牛彈琴,他覺得你不識好意說不通。

立場不同,結局自然就會慘淡

人們更喜歡互動、參與、認同的交流範圍,因為這是基於平等友好的水平;

而說教,意味著我們在無形中處於弱勢的一方,對面則扮演家長式耳提面命的角色。

在都有自尊的情況下,無論後者勸說了什麼良言,存在我們腦子裡面的只會是:我在被人教訓,我在被人壓迫,我在被人以為我好的名義綁架。

對抗的情緒一旦產生,「暈輪效應」即隨之而來:

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所謂大道理,在傳播它的人眼中或實際經驗中確實奏效。

但很多道理是有場合和人群限制的,就和常識一樣

我不否認父母長輩甚至其他人說的東西確實適用性廣:比如社會很複雜;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能強求別人等等。

但是時代在改變,環境也在日益變化。聽到的東西會忘記,道理也可能會成為偽真理,但是自己實踐得來的東西是永遠會牢記的

此時還拿著那些不再合時宜的內容當大旗,換誰也會不高興。

7樓:摔了一跤

一、憑著自身逐年增加的閱歷,自己對事物有一套標準,有自己的想法。

二、是躺平心態嗎?明知道大道理卻不願意聽取,付諸行動。或者覺得不論怎麼做都無果了?

為什麼越長大人就越不願意主動道歉,不願意考慮別人感受。?

分享自由 可能因為長大後人生歷練變多,有些人會認為他比別人懂得更多,覺得他自己的想法 立場都是絕對正確的,所以只要有人的想法跟他不一致,便認為是那人三觀不正,不是自己的錯,也不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這是自我中心和自視甚高了吧。等到發現自己真的做錯的時侯,也會因為自尊問題 習慣了他自己從來都是對的 拉不...

為什麼越長大越孤獨,越不願去交流?

Yijun 越長大越孤獨可能是因為每個成年人的快樂都沒那麼簡單了。以前只要一瓶娃哈哈就能滿足的快樂感再也沒有了。每個人在得到某個東西時心裡會更加期待另外乙個新的東西,這會導致我們很難真正地覺得滿足。還有乙個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只能靠自己了。小的時候,父母,老師可以幫助我們。社會對你的期待也相對簡單...

為什麼男生越長大越不願追求女生?

1.年齡大了,荷爾蒙降低嘍!2.越大越知道自己幾斤幾兩。3.歲數大壓力也大,少了很多多奇怪幻想,以前覺得自己能娶范冰冰,現實那是不可能的。4.不想在沒有希望事情上浪費時間,研究生生活,說真的,壓力任務很重。尤其我這純工科生 5.身高沒有180,躺下也沒18cm 6.乙個人開支就已經很節拘,純靠黨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