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擺脫?讀的書不能知行合一,是什麼情況?

時間 2022-01-21 23:00:58

1樓:

讀書與實踐活動的認知能力都不是線性的關係,你應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在你心情最活躍的時候進行系統的記錄,養成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同樣改性格做到知行合一又怎能一天兩天就見到效果了呢?!

2樓: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書不是呆板的操作手冊,不可能對照著去指導生活,常常只是稍有印象,而後在生活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才真正開始理解其中的真意,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價值觀,然後融合在自己的行事做人之間。

3樓:吃素的狗熊

不執著於知行合一後,才能知行合一。

4樓:浮雲豆

書籍這個東西個人認為就像中藥一樣,不像西藥那樣立竿見影,但是會在你的意識裡種乙個種子,隨著時間對經驗的累計效應,你的行為會漸漸的收到影響,或多或少會形成乙個明顯的改變

5樓:中二知

這個知是假的,你並不真的知。真正的知不是推理思考獲得的,而是通過體驗。

就算無數次告誡孩子不要玩電門,孩子記得牢牢的,但心中摸一下的衝動不會斷除,就算是看到別人觸電,也有可能仍然有疑惑,但一般人也不會想摸了。只要自己摸了,他就絕對不會想去摸第二次,這才是知行合一。

我們人人實際上都處於知行合一的狀態,只是我們的「知」不正確,而敏銳的清明的知是很困難的,我們經常以為思維和想象出來的結果是知,這就會出現偏差。

6樓:元真人

一本書到你手上,把它的內容變成自己的,並在工作生活中起作用,很明顯,需要經過三層過濾。

首先,第一層,意識層。你拿到一本書,你本能的就會進行判斷,這本書有沒有可能在你生活中用到。譬如,你拿到一本西遊記,你能指望你看過之後就能應聘弼馬溫嗎?

用不上。你拿到一本榮格的紅書,你就能做奇怪的夢了嗎,很明顯,不可能。你拿到一本犯罪心理學,你準備在生活中應用裡面的理論發現身邊潛在的犯罪分子,那只能讓你活在焦慮恐懼之中,變成乙個神經症患者。

你會因此失去很多,很多,很多。

所以,你的意識很聰明,它知道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也知道哪些能用哪些只是消遣,看看而已,樂呵樂呵得了。

但是,有些書你還是覺得很有價值,你的意識想把它變成自己的,進而在工作生活中起作用,這時,你就需要把這些內容放進第二層過濾器中,也就是前意識層。

前意識層,說白了就是你能隨時呼叫的記憶。你得記住書上說的內容,這就涉及學習方法了。

相信你也能理解,學習和閱讀是兩回事,閱讀僅僅是知道書上的內容。帶畫面感的內容,可能記得會久一點;沒有畫面感的內容,極可能轉頭就忘了。而學習則需要你把書上的內容整理、歸納、思考、理解、甚至提出疑問,解決問題,進而把它變成自己的觀念。

所以,可以看出來,學習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然而,即便你下了苦功,如果想讓你得到的觀念融入到生活中,還差最後一層過濾,那就是傳說中的潛意識層。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不是雞湯,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你會發現,有些道理你明明都懂,說給別人也能頭頭是道,但是,境界一來,你根本做不到。

善男子,你明明知道抽菸不好,肺都是焦油色,但是,別人遞上一根華子,你還是忍不住要抽。你明明知道喝酒傷肝,無數豪傑猝死酒桌,但是見到茅台,你還是貪杯。你明明知道自己會得糖尿病,你明明知道賭博會傾家蕩產,你明明知道縱慾過度會死,你明明知道……,但是你做不到。

為啥,因為潛意識不知道。

如何才能讓潛意識知道?

答曰:訓練。

潛意識是需要訓練的。這就是為什麼戒菸需要過程,戒酒需要過程,戒賭戒色甚至戒糖都需要過程。這就是訓練潛意識的過程。

這個過程需要你去做,這個做可以是身體力行,也可以是思維修。身體力行最好,但是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也會鼓勵來訪者在頭腦中想象。

譬如,你學到了如何管理你們單位領導的心理學技巧。道理你都懂,但是你不敢在工作中使用,畢竟老虎屁股摸不得,搞不好會被炒。怎麼辦?

身體力行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慢慢來,逐漸打破原有認知,發現領導也是人,是人就可以被你玩;頭腦想象的方法比較慢,你需要排除一切雜念,集中心念,想象自己摸了老虎屁股,但老虎並沒有發威,而是很享受被你摸,經常如是思維,慢慢的,一旦在工作中需要你抗上造反,你也就無懼無畏了。

當然,以上僅僅是舉個例子,不建議心裡未成年的朋友盲目模仿。

關於如何把書上的內容做到知行合一,心理學也就這點兒原理,不複雜。你可以試著當下就把以上內容有意識的裝入前意識中,並通過身體力行和想象把它刻在潛意識裡。

7樓:螢光閃耀心靈驛站

從知到行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你只有不斷地強化知,讓它變成你血肉的一部分,才會有更有力量的行,否則都是花裡胡哨的招式,而不是真正的武功。

8樓:夢想雨

知行合一,應該不是死板的人是不會變的的理論,應該是怎麼盡可能多根據環境改變自己策略的活學活用。

知道自己沒辦法知行合一,就用已知自己不能知行合一的方法來看事情,做事情。

9樓:好好睡覺

讀書要有針對性的讀,你不需要他能解決什麼,這不是乙個短期的功利性的東西,但是你要發現讀過的書能告訴你原來世界上不止我乙個人碰到過這種事,看看作者的解決方式,思考方式,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我是否能借鑑一下。而不是漫無目的看別人說這本書好就去看,除非積累到一定的閱讀量,不然這種方式對你毫無用處,甚至會加大精神內耗,最後什麼都只學了個皮毛。

10樓:大道東方

最近了解到乙個觀點:不能夠踐行知行合一,是因為不是真正的了解這件事情。

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不了解這個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就像做交易時,不了解市場規律,本質,也不了解乙個成功的交易員是如何練成的。

即便學習了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仍然會磕磕絆絆,需要重新的學習,加深認識和理解。

11樓:廢耳難多

捧著書是善美,放下書是世俗。一旦真的知行合一,會被各種疏離排斥成為孤家寡人。好高人越妒,越潔世同嫌……

12樓:螢火蟲

道理,從小聽到大,人人知道理,卻做不到,遵循道理行事,這就是人的秉性!

還有些人,書讀了不少,往往思想單一,愚鈍行事!這是,認知和智慧型的範疇!

13樓:備戀

可能選錯了書吧,認知以內的書都基本能知行合一吧!

14樓:過程

心中不論出來什麼選擇,做出什麼行為,都很正確。

我們心靈有不同的層次,每乙個答案出來,都是代表不同的層次。這個時候,你就選擇你頭腦最能理解的、情緒上最能接受的,這個答案就是最好的。

譬如,你現在必須選擇怎麼對待乙個人,在第乙個層次,是和他作對,第二個層次是原諒他。我們一般人看待這兩個選項,當然認為第二個比較好,但你會發現,「它」卻不會原諒你,也就是說,你的選擇不會原諒你,意思是說,當你的心靈沒有達到那個層次,即使你做得到,「它」也不會原諒你的

你大概很難想像,你的選擇都在你的業力下,所以,去選擇你的智慧型和情緒得出來的綜合結果就好了,即使你會後悔,也無所謂。不管選擇那乙個,你未來都是會後悔的,因為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後悔。

「它」不會原諒你,是因為你自己內在不會原諒你自己,你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只靠知識在選擇,知識是很沒有力量的。你只能用你目前所能知道的和你目前情緒所能接受的去選擇,這樣得到的答案,就是最好的。選擇之後,隨時都可以再改變,只要你接受你自己是不完美的,這樣你就會繼續往上前進,總言之,只要不過於固執就好了。

——邱顯峰老師

這是邱顯峰老師回答的別的問題,有一些靈性的東西,但是拋開靈性的東西來說,但我覺得用在你這個問題上也很合適。

看了書,知道了很多東西道理,頭腦上到達了第二個層次,但你自己本身心靈和情緒上達不到,還在第一層次。所以你就出現了乙個分離,一部分自己想要按第二層次做事,一部分自己還是按第一層次去做事,高層次的想指責低層次的,低層次的又對抗高層次的,因為頭腦認知沒力量,你的潛意識和情緒更趨於主導地位,所以你會痛苦的,而且會內耗,會無力。

看了書真的不等於什麼,頭腦知道也不等於什麼,還是做不到。

那我們的潛意識和情緒什麼時候能達到第二層次,更高一點呢?順其自然,不要執著,經歷的事情多了,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改變了,

非要要求自己看了書就要知行合一,這是執著,是痛苦,是做不到的,也是普遍的,順其自然。

15樓:努力奮進

知而不行等於不知,知而行,行中總結新知,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16樓:水桑

感覺是剛開始看書階段才有的感受,因為常讀書人的心性不會這麼急。因為你把乙個一輩子都不見得能做成的事,當做了乙個短期目標。

17樓:5隻羊

當代人可選擇的活動多了,讀書時間少了,興趣淡了。所以真正能認真讀本書並理解用意己是很可貴的精神了。至於能否知行合一,主要看閱者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如果二者不能很好同書中的內容相結合,顯然就會產生差距,起不到讀書作用,更無法應用到現實行為。

18樓:王澤亞

在我看來,,讀書的本質就是了解而已,能不能運用取決於於你的環境和思考能力!上學時候的學霸只是了解了很多知識和經驗而已,真正到社會上,環境變了,學霸以前的知識可能已經淘汰了,或者跟不上時代,或者不會適應新環境新條件!懷才不遇實屬正常!

但是有乙個萬能的工具可以無往不利,,那就是每天都不斷的思考,不斷提公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19樓:見路不走-柯威

我經歷過這個階段,分享下自己總結的坑和解決方法

一貪心,二練的少,三缺少反饋,四缺乏具體目標,五沒認識到做是更重要的學

一,知道很多結論、書籍觀點,想一下就掌握,看都懂,做都不行

二,知道方法後,做一兩次,兩三次,就感覺會了,著急下乙個技能,所以說戒驕戒躁不是口號

三,學了以後不做記錄,或者說不懂記錄,沒有記錄,就沒有進步的感覺,過程變不了激勵,難以持續,玩遊戲之所以上癮,就在經常反饋

四,學的東西,沒有成果、目標,學了,用不了,屠龍之技,感覺很牛,其實不切實際,再多的道理,沒有成果,都是扯淡,學無止境,人生有限

五,做才是讀書的目的,而讀書其實是為了明理、是非,用來指導我們實踐,缺乏真正的內化系統,就像吃的東西,又拉出去,沒吸收營養。

破局的核心,在公升級認知,把知行關係搞清楚,有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標,目標確實引起學習的動力和韌性,另外就是把學變成習慣,用遊戲的模式來讓自己喜歡學習,少就是多,集中精力逐個攻克

別幻想一下就掌握以上的認知,從實際出發,乙個乙個來,就不推薦書了,讀書多的人,總有自己的清單,不過毛選的實踐論和矛盾論能讀下去就讀,冥想是必須練的,當然,付費從來是節省時間的最快方法

怎樣理解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

北辰 知行合一 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從淺層次上理解為,我們在行動之前,首先在我們思維層面上進行預演,同時對預演的結果進行預判,如果可行然後再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和進一步提公升我們的認知。然而王陽明 知行合一 的高妙之處在於,已不是一般哲學意義上的認知和實踐的關係,他的 ...

知行合一有多難?

印極 1.有沒有明確的意願。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學東西後很忠實的去實踐,或許懶,或許忙。當你再想起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忘了學過的知識了 2.有沒有能力。你忠實的想去實踐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就算在大學,你學過機械製圖,你怎麼用?3.能不能堅持。有人實踐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那完全掌握之後呢?還會不會繼續實踐了...

知行合一能真正做到麼?

天井 我只想問為什麼這個版塊哪來的那麼多外行,把知行合一說成理論和實踐什麼的一大堆好大放厥詞正兒八經的話說八道的人呢?竟然還有人讚。不懂可以多看多學多體會多問啊,為什麼就自以為是,還匿名了。匿名是怕丟人被人發現? 亞東 當然可以做到。但是請記住哦,知行合一以及陽明後來提的致良知,都是乙個修行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