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爺,照著四念處修行,那要怎樣知道覺知是無常啊?

時間 2021-10-27 05:51:02

1樓:「已登出」

我想應該是你覺知到了身苦或者心苦,哪怕一次,以後就能知道了吧。剛覺知到了以後你馬上就會發現,暫時自己是沒辦法一直保持覺知狀態的。需要一直繼續精進修行。

心也是,在力量不夠強的時候會到處跑,比如你吃口辣,心就會跑去味覺,放大你對辣的感受。這很顯然就是一種痛苦的感受。如果覺知到了"心已經跑去味覺"這件事了以後,心就會慢慢會到本來舒適的位置,"那麼辣"的這個味道也就不再讓人那麼難以忍受了。

2樓:淨海潮水

覺知,是禪修(止觀)中的專有名詞,要有相應的禪修經應才能明了。

禪修中應該是,知在前,覺在後。它是以念頭的粗,細,來設定。粗在前,細在後,細到最後則是智。

比如,五蘊的排例和解脫,色,受,想,行,識。

比如,《圓覺經》中的止,是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回到正題,《耳根圓通》中說,覺所覺空,空覺極圓。到這一步,是在禪定的初禪與二禪,之間的無尋唯伺,要無能覺,所覺,達二禪無尋無伺,是"觀"的事。覺也是念,只是比較微細,通過"觀心"就可明了,能覺,所覺,也是生滅法。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四念處的話, 那無覺無觀又是怎麼回事

楊昉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 覺 觀 更為準確的翻譯是 尋 伺 關於 尋伺 的解釋,可以查到很多不同解釋方法,但我看到一本緬甸教禪修的書上,對 尋 的解釋,大意是,出現散亂的念頭又找尋回來。我的理解,比如修安般,能專注的體察出息短,入息短.但是時不時會出現一些散亂的念頭,將這個對出入息的觀察打亂,然後又...

請教各位爺,科學家認為基因決定智商,那為啥佛的兒子的智慧型比不上舍利弗尊者啊?佛的父母又是怎麼生出佛啊?

進擊的老王 舍利弗和羅侯羅 佛的兒子 都是過去N多年前跟佛有因緣的人,靈魂跟著佛一起投胎到那個時代,他們的靈魂決定了基因,而不是基因決定他們,基因也許能決定他們的樣子,但決定不了他們的智慧型。所謂果位指的是修習佛法到達的高度,跟他們後天學習的程度有關係,本質是指思想狀態 這麼說不十分準確,權且粗略說...

請教各位爺, 世界上快樂的人也不少, 那佛和阿羅漢是怎麼對他們產生慈悲心啊

Waiho 至樂無樂。題主說的有些人的快樂,都基於外在,外在的事物在無常面前難保下一刻安在。今天有錢,明天還能安享嗎?今天健康,明天會不會檢出癌症?今天有賢妻良子,明天他們可平安?當這些帶來快樂的外在事物在身邊的時候,這些人會快樂,那麼也會擔心外在事物會失去,而真的失去的時候會痛苦。真正的快樂,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