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部稱沒有使用過 第一學歷 這個概念?看重 第一學歷 是否合理?

時間 2022-01-11 13:18:49

1樓:如月千早

在今天,第一學歷本身並不是教育部使用的概念,而是用人單位約定俗成的一種概念,是非官方的,民間的稱呼。

第一學歷的一種說法是指「第乙個高等教育學歷」,另一種說法是指「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學歷」。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只有乙個,而後者可以有兩個甚至更多(因為高考可以考無數次)。

有的用人單位使用的是「本科學校」「本科畢業於」「獲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學位」等說法。雖然沒有明確提到「第一學歷」這四個字,但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

第一學歷在招聘中的廣泛應用,反映了就業市場對高考的篩選作用的信賴。也正因為第一學歷在招聘中是硬指標,導致高考失利的人極難翻身(除非立刻復讀),往往要永生永世揹著無法抹去的汙點。

不光是國內看重第一學歷,國外也同樣重視乙個人的本科學校。因為本科學校是「母校」,代表著乙個人的「出身」,不僅反映乙個人的學力水平,也反映乙個人的家庭狀況、社會地位等。美國很多大學只承認本科校友,法國對於出身於大學校的學生在社會上有特別的優待,南韓、日本等東亞文化圈的國家更是視本科學校如同性命。

理論上來說,比較合理的篩選方式是從最高學歷向下篩選,先比較博士學校,再比較碩士學校,最後比較本科學校。但實際上由於就業市場比較信賴高考的篩選作用,所以本科的重要性被大大增強了,遠遠凌駕於碩士/博士研究生之上。

2樓:invalid s

這問題下面的六百多個回答真是越看越尷尬。話說你們啥都不知道,怎麼那麼大勇氣來回答問題的?

目前只發現這個回答談到了實質:如何看待教育部稱沒有使用過「第一學歷」這個概念?看重「第一學歷」是否合理?

第一學歷指的是你高考統招後上的第一所大學,注意是大學,不是學歷。

你高考統招上的是復旦大學,你的第一學歷就是復旦;你統招上的石油大學,你的第一學歷就是石油大學。

眾所周知,在中國,大學是有排名的。你第一學歷是清華,那就睥睨群雄不可一世;你第一學歷名不見經傳,你就得低頭認慫。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另乙個問題:如果有人高考刷題刷的很努力上了清華,然後就平淡無奇了;而另乙個人呢,家裡窮,小地方上學,教育質量不好,第一學歷只是三本——但他刻苦上進,一口氣讀了211的碩士985的博士,這算什麼呢?

平常或許看不出來。但等到拿編制評職稱的時候,第一學歷就拿出來卡人了:我第一學歷清華,你算啥?什麼?社招博士?就社招那水的一筆……別拿出來丟人了。

誠然,很多本科社招或者專公升本考試的確很水,甚至存在半公開叫賣文憑的,走的就是這個漏洞。但很多專公升本本轉碩的是自己努力學習的結果——努力,而且讀的進去,這才能順利「公升級」,甚至讀到清華的碩士……

後面這種,在單位往往特別出彩。真才實學嘛。

但一到搶編制評職稱的時候,自然各出奇招。其中第一學歷就是殺傷力最大的一招,一下子就能把一票小地方來的、能力優秀的人刷下去。

我就是小地方出來的。我那裡教育質量就很差,但我的許多同學極為優秀,思維敏捷又吃得起苦,經常在單位技壓群雄——最終統統栽在第一學歷上。

最特殊的,整個單位七十多號人,只有他乙個能看懂圖紙並落實到工程上,等於他乙個人養活了七十多張嘴;但他的第一學歷只是中專(70年代生人,那時中專是最正最快的路子之一),後來自考了本科,成績優秀,能力更是拔群。

但別人就是一口咬死「你的第一學歷是中專」,就把他死死摁在地上。剩下七十多號啥都不會的是領導,就他,是人人可以踩上一腳的小兵。

最終,有一年,七十多號人都公升過職了,怎麼也該輪到他漲一級工資了,人家把他的申請扔回來了:什麼本科?你第一學歷中專,不應該先考大專,再專公升本嗎?

中間缺個大專學歷,你這個本科不算數。於是繞過他把另外倆同事提拔了。

一怒,辭職。乙個月2000塊錢不要了。

這一出來單幹,現在年入五六百萬。

這種情況和私企無關。私企才懶得管你什麼學歷,能做事能幫他賺錢就行。玩么蛾子賺不來錢公司倒閉老闆跳樓。

只有國家企事業單位,這種單位不會倒閉也不怕倒閉,所以壓根不看你有沒有能力,大家只能拿某些固定的標籤彼此爭鬥。其中,第一學歷就是最好用的標籤,沒有之一。

3樓:至暗時刻

說到根,還是中中國人太多,人口紅利太好吃了

這就像吃飯

糧食少的時候,一共就那點稻公尺,吃飯的時候也顧不得有公尺糠了糧食多的時候有的挑了,吃飯的時候開始分糙公尺和精公尺糧食更富裕的時候,精公尺有的是,於是開始挑顆粒飽滿的沒辦法,誰叫公尺多呢

4樓:華夏英靈

國家層面,以及國家組織的門檻,必然不可能去在乎什麼「第一學歷」。

但「第一學歷」本身被看重,卻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個合理不是價值判斷,而是事實闡述。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說企業招聘時限制「雙一流」,並不意味著雙一流就一定比雙非學生優秀,只不過——反正來應聘的人多到溢位來,那限制一下,何樂而不為呢?

同樣,如果現在連「雙一流」的應聘者都多到溢位來,那限制一下「第一學歷」,何樂而不為呢?優中選優嘛。

說白了就是乙個人力資源供需的特徵。

你看去工地搬磚就不限制第一學歷,也許根本不看學歷。

總的來說,人口紅利雖然已經越過拐點了,但經過了多次擴招(主要是碩士擴招)後,「高學歷人才紅利」還正豐沛呢。

這和20年後嚴峻的老齡化問題不矛盾。

5樓:默蒼離

沒說到點上啊。

簡單說一下吧。

1,所謂第一學歷,其實一直指的是高考後統招上的什麼學校,比如說第一學歷是清華,而不是說第一學歷是本科。

2,把學校分為三六九等,不是社會上分的,是政策分的。

3,三六九等之後,有乙個bug就是最高學歷的學校可能會改,比如有人專公升本,然後努力考了985碩士。

4,教育部一直看的是最終學歷,但是社會上不這麼看,因為有一堆人要保護高考三六九等的既得利益者。

5,這些人的邏輯是,你高考考了3本,碩士考了211,不能代表你跟本科211的人水平一致;比如你是MBA清華,本科是個普通二本,你看清華的人是不是帶你玩?

6,因此在最終學歷的基礎上,會有各種明規則潛規則在按照這個第一學歷做篩選器。

為什麼這樣呢,一方面,政策搞了369等,很多人捲死了才到了政策認可的前列,所以希望這前列的定義的持續性是長期的;一方面,很多越級考研考博的人,考試水平可以,科研真的是不太行;還有最重要的,擴招和各種胡亂授予學位的賣課,導致太多水博士水碩士了。

同進士跟進士及第同等待遇,那進士及第還有啥用?

更大的問題是,監生也要跟進士及第乙個待遇,你想想現在是社會中堅的進士能願意嗎?

說白了,考清北和985/211本科的人,天然傾向於建立第一學歷的門檻,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根本利益。

我不能判斷這樣對不對,但這就是現實。

而且很可能是不會改變的現實。

6樓:Anonymous User

第一學歷確實不公平,北京人考北理,河北人考河北工業可能是乙個難度。乙個中等985乙個一般211

這倆第一學歷不一樣,但是學習能力差不多。

但是對於同樣城市高考的人,乙個本碩985,大二進實驗室,碩士相當於讀4年的人。憑什麼要求和雙非複習考研2年,大四異地線上交流的人乙個待遇?

要論做題能力,對於同一城市的人來說,高考比考研全面公平的多。

要論科研能力,進組四年和兩年半有本質區別。

要論學習毅力和抗壓,高中三年努力加本科三年高績點推免一點也不容易

甚至要論社交人脈,人家本碩同學7年互幫互助去了業界不比你2年的關係雙非的本科同學強?

我清楚的知道,我這輩子都不可能碰瓷清北本科的大佬,人家就算不讀碩,出去也是大廠隨便進,選調開後門,戶口輕鬆落。

7樓:宇宙戰神郭奉孝

這就是產業公升級失敗+經濟發展下行的產物啊。

產業公升級失敗,前沿科學研究無法轉化為工業產品,導致眾多理科生學無所用,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轉行或者從事低端工作;大部分工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體面的工作少之又少,為此只能卷學歷,卷學校。

經濟發展下行,新增加的工作崗位遠遠應付不了每年新增的上千萬大學畢業生,民眾由於房價而消費不足,第三產業萎靡不振,第二產業備受限制(比如最近限電),至於第一產業?狗都不幹!賺錢的工作少之又少,為此只能卷學歷,卷學校。

這些當然都不是教育部的鍋。他們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拿第一學歷說事。該幹的正事不幹,還要跳出來刷存在感,擺出一副義正辭嚴的嘴臉,不愧是滿坑滿谷。

8樓:暴躁的小西瓜

當這個問題進入熱榜時,說明學歷歧視越來越嚴重了。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學歷將越來越重要。

有學生跟我說,老師,不是國家不允許學歷歧視嗎?

我說,即便如此,他們也可以正常淘汰啊。

學歷不代表一切,不等於一切。

不同的學歷只是提供不同層次不同範圍的機會。

有的時候,學歷低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你的那些工作,你看不上,你歧視那些工作。

你想要的那份工作,他們又歧視你的學歷。

就像找物件一樣。

你問她是不是歧視你外貌,她說不是,她說你是個好人,只是你倆不合適。

你問他們是不是歧視你學歷,他們說不是,他們更看重能力,只是你不合適。

目前的環境,我們缺少熟練工人,缺少技術工人,大部分行業卻不缺少大學生。

所以他們有了很多門檻。如果哪一天大學生不夠用了,估計也沒這麼多歧視了。

認清現實,別做鴕鳥,也別指望教育部給你找工作。

9樓:森羅永珍

我是很反感HR搞的這些自以為是的東西,往往是透著愚蠢,還要把事情給搞砸了。

本來這所謂的唯學歷論就是以貌取人的內捲版,而所謂的「第一學歷」則更是唯學歷論的內捲版,這有什麼意義呢。

第一學歷所謂看名校,那也只是HR知道的名校而已,就像廣東的企業HR知道山西的名校有哪些嗎?哪家的哪個專業水平好?各學院的教育質量如何?

現在就業的流動性那麼大,去外省就業根本就不是新鮮事,甚至有出國就業的,查證個人資訊正變得越來越難,怎麼能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自綁手腳呢。

這種做法真的應該被消滅,純粹就是在瞎搞,不單不利於招人,還把人才往外推。

我們幹工程的可說是深受其害,歷來他們HR覺得合適的人全都是不能用的,反而好的全都被擋在外面了,最後只能靠技術人員自己到招聘現場去招,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10樓:西日韓留學呂老師

這個吧,就是教育部說一件事兒,和我們說一件事兒是兩碼事兒。因為正常來講,國家政策確實沒有這個第一學歷的說法,但是如果是在國內的很多企事業單位招聘,還有就是國企的裡面,確實還存在這方面的依據。

所以,只能說就是第一學歷,這件事情可以說在官方上是不允許承認的。或者說是不太可能說在公務員繼續,還要會看這個第一學歷。但是如果要放在企業和事業單位,或者隱性的上面,應該怎麼樣都會去看一下這個第一學歷的,這就是中國的現代的制度,或者現在中國就業壓力必須要看的這種第一學歷的東西。

然後,經常有人就是第一學歷該怎麼去改變,我可以講,不論你是高中還是專科,你只要是正規畢業的,全日制的,或者是自考,還有成考的學生,只要是在學信網上有體現,那麼你第一學歷就不太可能改變了,除非你沒有畢業就換了學歷或者留學。

而且,就是全日制專科或者是這種自考,成考的學歷,在學信網上有體現呢,你出國去專公升本或者專公升碩,都是改變的你的最高的學歷,也就是說你的學歷最上面的這一層次。

這也是符合教育部說的最高學歷的要求,我們要看這個就業者,最高能夠達到什麼樣的能力,不是看他的出身,或者說只看他的出身來決定這個學生的層次,還有他的理論或者實踐的積累的層次。

然後,當然如果非要說按之前的理論,第一學歷想提高,在國內只能是統招專公升本。可以把你的學信網的上面的顯示改成專科起點本科。但是海外基本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你的第一學歷,因為海外的學歷根本不在學信網上有體現,只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上面。

而且現在即使是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也要看前置學歷。

所以,既然教育部沒有第一學歷這樣的說法,以後官方肯定不會去說我們在招聘的時候繼續看第一學歷了,但是私下肯定,我覺得這個思想是改變不了的。

因為中國的內捲和就業壓力,使得不得不去看這個東西,而且,中國的人參差不齊,所以說,有的出去混文憑,或者是自己混了乙個本科的,你不看他第一學歷就證明不了他真正的有這個能力和適合這項工作,或者可以匹配的到這項工作的待遇和晉公升空間。

當然,現在確實也有越多越多的企業或者是單位不會去看第一學歷,真正的去看你的能力,所以我們當然是要更加關注於自己的能力的提公升,所以只看第一學歷確實有偏頗的地方。

反正,那個就是從官方的角度是不允許進行學歷的歧視,但是私底下怎麼樣,那誰也沒有辦法。

西班牙留學---關於西班牙申請和錄取,選擇學校專業方面基礎疑問和話題的解答

現在國內的高校就業率如何,就業看什麼?疫情逆勢而上去海外留學?(附西,英院校新政和雅思托福考試日曆)

留學早知道----哪些留學歸國的專業適合去考公務員的,到底海外留學回來的學生能不能報考公務員呢?(正常申請,非專案)

留學理論分析---國內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人口壓力突出,全國2億本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出國提公升勢在必行(附南韓世界500強東國大學入學畢業要求極低的中文授課傳媒碩士介紹和西班牙大齡博士簽證展示)

西班牙留學大分析---什麼叫做「好大學」,駁斥唯排名論(附卡洛斯三世大學等院校本科申請最新語言政策)

如何看待教育部 禁止數理化使用繁難偏怪練習題,及六科義務教育培訓負面清單?

說禁止,是說給那些相信減負的家長的。就像房價溢價率高麼?高。但還是有人買單的。是房價成本決定的?是人決定的?都不是,是供需關係決定的。在無戰亂的情況下,經濟情況越好,教育競爭只會越誇張。明顯他們自己也知道這點。那為什麼還要減負呢,因為別的孩子們太厲害了,培養成本太高,這些 說話者們 自己的孩子撈不到...

如何看待英國教育部課綱內,要求學校禁止使用曾公開表態反對資本主義的機構出版的材料?

王阿蠻 我說個事兒啊,是客觀事實。我們這片兒的高校教材,尤其是外語教材,早就有會議精神指示查清發表過不和諧聲音的作者,禁止使用他們的文章作為教材內容了。批判是好事兒,但是為了批判而批判,就和自己批判的東西差不多了。注意嗷。 霜之哀傷 大概看了一下所有的回答,都在扣capitalism.沒有人提dem...

如何看待教育部正式發布 雙一流 高校名單?

一直關人不煩嗎 清北的只會說自己是清北 華五的不會說自己是C9 嘻哈的每次都會說C9 其餘的985 從來不會說自己也是211 這就是現實 雙一流高校的這個名單想要取代 985 211在這麼多人心裡的印象可能要到下一代了 怎麼看待 其實挺想嘲諷一波自己的。一方面看著一些答案說 各方利益均衡 只要資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