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是哺乳動物,人類卻更容易得病,已知的疑難雜症幾千種。像其他的哺乳動物好像特別不容易得病。?

時間 2022-01-16 02:22:50

1樓:木頭人

活的久當然病多,以前叫人生70古來稀,現在呢,80歲成串。躲過難度係數低的疾病才有機會遇到難度係數高的,一些疾病屬於活久見。比如腰椎間盤突出,你聽過兒童得腰椎間盤突出嗎?

上個世紀的中中國人有多少死在高血壓,糖尿病的。現在周圍慢病越來越多。二十歲因兵禍,飢餓死亡的年輕人有機會在死前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的概率極低。

像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這種疾病屬於高階病種,得活到一定年紀,身體代謝積累了足夠的疾病條件才能患上,野生動物哪有那麼多機會活到得這些病,像雞鴨之類的,乙個禽流感就能幹死一片。

不是其它動物病少,而是他們身體機能開始衰退時就先死在自然環境手裡了,輪不到疾病動手。乙隻衰老的鹿會死於虎口,乙隻衰老的獅子會死於飢餓,一頭衰老的大象會死於長途遷徙。

基數問題,一些病的發病率極低,乙個獅子中發病千萬分之一的病,怎麼去發現,全世界的獅子加起來才多少只?

篩查問題,獸醫研究的疾病還是只要著力於家畜,家禽,貓狗等與人有關的物種,研究獅子老虎的病經費從哪來?素材也少。動物的病也多,只是沒發現。也沒有那經費去發現。

2樓:chester

貓啊狗啊的寵物得病也不少。得了病好不了的動物都死掉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都是相對健康的動物。這是自然選擇。

大自然通過傳染性疾病來控制種群個體密度以保障生存空間,通過個體疾病淘汰來保障種群中個體的平均健康水平。殘酷而有效。聖母總是不認可,偏執的強調眾生平等,其實就是糾結於自己眼前個體感情羈絆的自私和脆弱行為,殊不知自然選擇是目前確保種群存續的最有效方案,可能在人類之力能媲美造物之力以前,都會是這樣

3樓:牽著螞蟻逛街

只是好像,人類的疾病多,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區域廣,物種交流範圍廣,經常會其他動物和人類發生接觸。要知道,乙個物種一般會在乙個區域內生存,進化很久很久,自己所面臨的生物已經十分熟悉了,所能感染的病毒也已經可以慢慢適應了,但如果更換到乙個新的環境,接觸到新的生物,新的病毒,也就會出現疾病,需要重新適應。

還有就是慣的,乙個就是生活條件好了,各種富貴病接踵而至,再加上人們的壽命大大延長,一些在野外想得也得不了的病也出現了,比如癌症。還有乙個就是人們太講衛生了,俗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也是有道理的,就像父母溺愛孩子一樣,孩子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導致將來在社會上難以立足一樣。人的免疫系統就是一把利刃,愈用愈利,愈不用愈鈍。

如今的生活壓力大,人們為了生計勞累,不得以違背本來的習性,最典型的就是熬夜,自然會生病

同為哺乳動物,為什麼只有人類全年365天都是發情期?

夢幻 因為遠古人類生存環境改變,人類從樹上到了草原。到了草原,人類開始直立行走。人類直立行走導致骨盆受到雙腿擠壓,骨盆變小。骨盆變小導致人類生不出孩子,所以只能早產!早產導致人類嬰兒很脆弱,成長期很長!女性要單獨撫養孩子很累!女人需要男人留在她身邊,分擔生活壓力!男人不願意撫養,男人只想著交配!所以...

長跑最厲害的哺乳動物是不是人類??

戈田羽 不可能是人類。人類如果不經過訓練,是無法跑出馬拉松那麼長的距離。順便抖個激靈,馬拉松三字為何以馬字開頭?普通的馬就很厲害了,何況還有汗血寶馬這等異獸。 怎不知 以什麼體能水平代表人類?人類個體體能極差如此之大,是以最高值還是平均值還是眾值來計算?我敢說絕大多數正常人類和有些題目中提到的長跑大...

為什麼人類幼兒的依賴期比其他哺乳動物類動物要長這麼多?

陳麥麥 人都是早產。大腦發達,腦袋太大,不好生,不得不提前生。但是人類有扶養和保護未成熟友仔的能力,所以這個特性就延續了下來。都是為智力付出的代價。 農村裡打飛腳 隨著要學習的東西越多,人類成熟期越往後。古時候12歲就可以成婚,14歲就需要上戰場殺敵。如今16歲叫小孩子,18歲是剛成年,很多人快30...